首页 理论教育 悬念解疑法

悬念解疑法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悬念进行叙事,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如《祝福》和《智取生辰纲》中均有精彩的悬念手法的运用。哥哥今年在县城念高中三年级,成绩优异,明年就要考大学了;弟弟上初中二年级。家里家外,全由母亲一人操劳,长期的超负荷劳动,使得母亲生病卧床,家里无人劳动,兄弟俩决定留一个人在家,另一个人继续上学。哥哥深思了片刻,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从纸篓里找出弟弟的那团纸,展开一看,上面也写着“上学”。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的迫切需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和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

利用悬念进行叙事,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如《祝福》和《智取生辰纲》中均有精彩的悬念手法的运用。不论是谁,读到祥林嫂“老了”,是不会就此打住的,必会怀着急切的心情去了解她的命运之谜。同样,看了精干练达的杨志竟然被“枣贩子”劫了生辰纳,

也会急不可待地求索造成事态发展背后的原因。

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常见民间说书艺人说书时“卖关子”,也是利用人们总有“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听众。

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一个悬念的提出、破译、完成,往往是一个独立事件的完满收结,是对主题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表现。此类悬念,不但是一种叙事技巧,也是一种构思技巧。因此,这类悬念从设置到完成,要有一定的长度。就一篇作文来说,悬念不宜设置过多,一般有一两个就行了,不要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追求“五分钟一个兴奋点”。第二种: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叙事本身追求一种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为悬而未决的悬念,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使文章意味无穷。这种手法在时下的一些小小说中最为常用。

悬念解疑法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猜疑——解疑明旨。

抓 阄

夜,如漆的夜。半山腰的一间草房里,闪动出昏暗的灯光。屋里坐着兄弟两人。哥哥今年在县城念高中三年级,成绩优异,明年就要考大学了;弟弟上初中二年级。父亲在三年前病逝。家里家外,全由母亲一人操劳,长期的超负荷劳动,使得母亲生病卧床,家里无人劳动,兄弟俩决定留一个人在家,另一个人继续上学。

久久地,屋里没有声音。一阵大风吹过,门上的布帘猎猎作响,火苗不停地跳动。

“哥,你去念书吧,我留在家里。”弟弟对哥哥道。哥哥没有应声。看着面黄肌瘦的弟弟,一阵心痛。难道自己去念书,让弱小的弟弟在家劳动?哥哥走过去,抚着弟弟的头,“听哥的话,你人还小,正是读书的时候,哥留在家里,你安心去念书。”“不,哥,你马上就升学了,你去读书,家里的活我慢慢干。”

“弟弟。”“哥哥。”兄弟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彼此听见对方的心跳。泪,无声地流淌着……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得以抓阄来决定。

弟弟找来纸和笔,俯在桌上写,哥哥凝视着屋外黑黑的夜出神。

“哥,你先抓吧。”

哥哥转过身,迟疑了片刻,从桌上抓起了一个纸团,上面写道:“上学”。

弟弟望着哥哥道:“哥,你那阄是上学,我在家劳动,你去念书吧。”

哥哥盯着手中的纸片,心潮起伏,弟弟还那么小,在家劳动,会累坏他的。不行,应当让弟弟去念书。他转身一看,屋里已不见了弟弟。

哥哥深思了片刻,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从纸篓里找出弟弟的那团纸,展开一看,上面也写着“上学”。霎时,哥哥明白了一切。为了让哥哥去上学,弟弟就……

看着手中的一片皱纸,哥哥眼里闪着泪花,手,在颤抖。猛地,哥哥转过身,大声喊道:“弟弟……”然后,向着屋外的浓浓夜幕冲去。

这是一篇令人伤感、落泪的文章。作者首先写出了家庭的背景,为推动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然后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弟弟费尽心机地在抓阄时“作弊”,结尾解开谜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真情的流露,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