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融让梨争刑

孔融让梨争刑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融兄弟很多,他排行第六。孔融十六岁那年,有个叫张俭的官员触犯了宦官头子侯览,侯览下令逮捕张俭。张俭见孔融虽然年纪不大,却谈吐不凡,就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那地方官见孔融一家母子三人争着受刑,不能判定谁是主谋,就将事情上报侯览,暗暗在心中钦佩有这样的好母亲培养出这样的好儿子。孔融小时候不仅让过梨,而且在危险将至的时候,争过刑。

非亲有义须当敬,是友无情不可交。

——中国谚语

孔融是曲阜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儿子。他一生写过许多的诗和散文,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孔融对父母恭敬孝顺,对兄弟谦让友爱,对朋友热情诚恳,对奸邪嫉恶如仇。因此,大家都很敬重他。

孔融的这些美德,是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培养起来的。

孔融兄弟很多,他排行第六。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要谦让待人,尊敬父兄,明辨是非,注重仁义。所以他们家虽然孩子多,却一直和和睦睦的,邻里从来没听到过吵嘴打架的声音。

孔融4岁时,有一天,他父亲的一个学生来看望老师和师母,带来一些梨给他和哥哥吃,孔融拣了个小的,客人觉得奇怪,就问他说:“小公子,你为什么拣小的吃呢?”孔融笑着回答:“我年纪少,当然该吃小的嘛!”

那位客人听了直夸孩子懂事,父母家教好。

孔融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朝廷里宦官专权,他们迫害异己,残害百姓,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弄得天怒人怨。

孔融十六岁那年,有个叫张俭的官员触犯了宦官头子侯览,侯览下令逮捕张俭。张俭无处藏身,寻思着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老交情,就逃到孔融家。恰巧这时孔褒不在,张俭见孔融年纪还小,不便把真情告诉他,想走又无路可投.因而坐立不安。孔融见张俭神色慌张,料定发生了危急的事情,就十分诚恳地对他说:“您有什么事情跟我说是一样的。”

张俭见孔融虽然年纪不大,却谈吐不凡,就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于是,孔融就把张俭藏了起来。后来,这事不知怎么让侯览知道了,侯览命令地方官来搜捕,孔融与哥哥孔褒又悄悄地把张俭打发走了。差人没抓住张俭,怕不好交差,就将孔融兄弟带走了。地方官审问是谁窝藏和放走了“罪犯”。孔融抢着说:“张俭是我作主藏在家里的,也是我放走的,与我哥哥无关。如果有罪,应当由我一人承当。”

哥哥孔褒赶忙说:“不,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来投奔我的,与我弟弟无关!”孔融的母亲知道此事后立刻赶到官府,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一家之长,家里不论出了什么事情,都应当由我承担。”

那地方官见孔融一家母子三人争着受刑,不能判定谁是主谋,就将事情上报侯览,暗暗在心中钦佩有这样的好母亲培养出这样的好儿子。后来,侯览下令杀了孔褒抵罪。

孔融小时候不仅让过梨,而且在危险将至的时候,争过刑。一让一争,足以证明孔融和兄弟姐妹之间是多么团结友爱,风格是多么高尚。

联想到今天某些人一见利益就沾,一见荣誉就争,一见责任和犯了错误就互相推诿。这些人只知道钟爱自己,不懂得心中应该有他人。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金钱和利益时时考验我们,在利益面前,是不是具有孔融让梨的精神呢?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未必遇到的都是坦途,在遇到危险和困难时,每一个高尚的人,都应该像孔融那样,抢在剐人的前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