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昭陵有史上最多数量的陪葬墓

唐昭陵有史上最多数量的陪葬墓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昭陵四周,有诸王的墓葬7座,嫔妃墓葬8座,公主墓22座,三品以上丞郎墓53座,功臣、大将军墓葬64座,此外还有许多尚未考证出墓主身份的,总计180多座墓葬。昭陵庞大的陪葬墓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你有幸坐上飞机,从空中俯瞰昭陵,你将会发现,在昭陵的四周,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墓葬犹如众星捧月般拱卫着昭陵,向南辐射形成了一个扇形,恰为君臣生前一样,帝王面南背北,朝臣侍列殿,在这个扇形中心的昭陵则愈发显出王者气概,君临天下。

据统计,昭陵四周,有诸王的墓葬7座,嫔妃墓葬8座,公主墓22座,三品以上丞郎墓53座,功臣、大将军墓葬64座,此外还有许多尚未考证出墓主身份的,总计180多座墓葬(其中还有许多少数民族首领的陵墓)。这些墓被称为“陪葬墓”,如此庞大的陪葬墓群,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因而昭陵被誉为“天下名陵”。而在关中唐代18陵中,其他的皇帝陵墓的陪葬数量并没有这么多,最典型的就是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泰陵只有太监高力士一人陪葬,唐肃宗的建陵也只有郭子仪将军一人陪伴。那么,陪葬墓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昭陵庞大的陪葬墓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唐陵陪葬制度是沿袭了汉代以来形成的制度,在皇陵周围,如有大量空闲地带,可以赐给亲属、功臣等,唐太宗在贞观18年时曾下诏:“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后来,他又准许功臣自请陪葬,而且这些大臣的子孙也可以随祖辈一起葬于昭陵周围。

在昭陵的陪葬墓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人物陵寝,如依山而建的魏征墓和新城公主墓,还有李靖墓、长乐公主墓等。许多墓前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碑,还有一些造型特别的墓葬,其封土堆的形状竟是依照一座名山来构建的,据说这是对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的特殊奖赏。

当然,这么多的墓葬不是随意布置的,它们依照着严格的陪陵制度,根据死者的身份、政治地位及其与皇帝的亲疏关系而排列。由于唐太宗时期政治风气开明,国力强盛,许多功臣、将相都居功至伟,非后世能相比,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包括不少少数民族领袖,都能够拥有在昭陵周围安葬的地位,到了唐代中后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唐太宗一代,帮助他创立基业,缔造贞观之治的功臣,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是赵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禹、褒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公屈突通、勋公殷峤、谯公柴绍、邳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潞国公侯君集、、郯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