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昭陵为何因山而建

唐昭陵为何因山而建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昭陵的建筑特征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据中国古建筑史记载,秦汉以来,皇家陵墓都是积土为陵,形成骊山秦始皇陵那样的大封土堆,或是将山挖空,在山体内部建构墓室,而唐昭陵则是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墓葬新的建筑风格。后来,唐太宗就在文德皇后昭陵的一块石碑上这样写:“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在十朝首府的关中地区,坐落着唐朝18陵,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王陵之一,无疑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的——昭陵,它是关中唐18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今天,人们站在昭陵之前,一眼就能看到那庑廊中的“昭陵六骏”。“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象征着唐太宗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抚今追昔,令人不禁感慨世事盛衰,时代变迁。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唐昭陵的建筑特征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据中国古建筑史记载,秦汉以来,皇家陵墓都是积土为陵,形成骊山秦始皇陵那样的大封土堆,或是将山挖空,在山体内部建构墓室,而唐昭陵则是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墓葬新的建筑风格。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突然改变一直以来的王陵建筑样式呢?

翻阅唐史,我们发现,在《旧唐书》第五卷中写道,唐太宗深爱的文德皇后在临终前一再要求,死后不能劳师动众,惊扰百姓,一定要薄葬,我的坟墓只需要因山为坟就可以了。后来,唐太宗就在文德皇后昭陵的一块石碑上这样写:“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因山为陵,不藏金玉宝藏,不仅仅为了遵从文德皇后生前的意思,更是为了防止猖獗的盗墓者、寻宝者频频打扰安宁的墓室。可以说,一代明君唐太宗在对待死后归葬这个问题是相当清醒和明智的,他在自己临终前依然是这样安排了后事,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很少见的。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虚怀纳谏,努力学习文治天下,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行政制度。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同时,他采取的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使唐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都以唐为荣,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而李世民本人亦成为中国王朝时代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