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如何指导高中男生刮“胡子”

家长如何指导高中男生刮“胡子”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爷爷的胡须稀疏,想留胡子,却总长不到满意效果,知道小龙刮“胡子”,旗帜鲜明地制止:“小小年纪刮什么胡子?有点儿胡子更像男子汉!”不管父亲和爷爷如何说,小龙依然执着,每天盯着镜子小心翼翼“铲除”胡子,刮不掉的“残余势力”还动手拔掉……十七八岁的大男孩的“胡子”,如果感觉有点儿长可以用剪子铰一下,修剪齐整即可。

成长故事

镜头:

爸爸发现小龙最近开始剃“须”,经常偷偷用自己的剃须刀清理他那细细的茸毛,便打着哈哈告诉儿子:“你那也叫胡子?刮吧,越刮越黑,越刮越多!”小龙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爷爷的胡须稀疏,想留胡子,却总长不到满意效果,知道小龙刮“胡子”,旗帜鲜明地制止:“小小年纪刮什么胡子?有点儿胡子更像男子汉!”

不管父亲和爷爷如何说,小龙依然执着,每天盯着镜子小心翼翼“铲除”胡子,刮不掉的“残余势力”还动手拔掉……

观点一:青春期的“茸毛”还不是真正的胡须,不应过早剃。

观点二:男孩子都有这个成长过程,不必太在意,顺其自然就好,不用过问。

故事评析

青春期孩子爱美,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去审视自己,适合这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进入青春期预示着青少年步入成年行列,这个时期的男孩子,体内促性腺激素水平不断升高,第二性征进一步发育,主要外在表现就是毛发、声音和喉结发育明显,在男孩子睾丸迅速增长的同时,阴毛、腋毛、胡须陆续长出,这些变化让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尤其是长在“显眼”位置的“胡须”,更容易引起孩子关注。

孩子关注自己外在特征变化的情况,必然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追求美,而且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与成人相近的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家长不能令其心服口服的指点未必起作用。而且一家三代人对“胡须”的态度有差别是正常的,“大男孩儿”感觉胡须有损其帅气,爷爷却认为男子汉就该有胡须,其实这些都是大人们的意愿。按照“动力沟通”理念,顺畅的沟通首先应接纳必然存在的相似、差异、矛盾和冲突,面对爱美的孩子,家长应该尊重其爱美之心,只要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爱美追求,家长既不要讥讽制止,也不要推波助澜。应带着欣赏、关爱、平等、客观的心态去对待,去看待,或者一起与孩子探讨正确“对付”“胡须”的措施。尤其是男性家长,坦诚地和孩子沟通,讲述自己那个年龄段的经历,尽量打消孩子因“胡须”带来的不舒服感和“丑陋感”。同时要让孩子明白,长胡须是男性青春期阶段的发育特征之一,是荷尔蒙的作用所致,男人的毛发是身体力量的象征,当然毛发的生长还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面对毛发最妥当的方式是顺其自然。

智慧锦囊

青春期男孩儿处理“胡须”时应该因人而异,需要提醒的是:

(1)不要拔,“胡子”属于毛发的一种,其下有毛囊、皮脂腺、神经末梢和血管,拔胡子容易造成毛囊及皮脂腺损伤,细菌会乘虚而入,引起毛囊炎、皮脂腺炎。

(2)胡须越刮长得越快,越刮越粗。因为刮胡子增加血液流量,刺激毛囊生长、毛孔变大。

(3)十七八岁的大男孩的“胡子”,如果感觉有点儿长可以用剪子铰一下,修剪齐整即可。对个别胡须确实较长、较密的男孩儿,应该及时刮掉,防止胡须吸附有害物质,影响脸部清洁。

(4)家长不要片面约束,不要过分关注,不要钉着不放,要欣赏孩子爱美之心,平静地讲清道理,把处置权还给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