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愿行动奠基责任品行

志愿行动奠基责任品行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草长莺飞的5月,亚洲各国领导齐聚上海,召开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共同商讨亚洲安全事务。各国代表对本次亚信峰会的组织和会议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对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赞叹不绝。这就是愚一小学志愿团。我们的学生即使走出了愚一的校门,志愿团的服务精神与责任仍然伴随着他们。

徐妹兰

学校在教会学生习得知识外,还应该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由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最终实现社会价值,胜任社会角色。愚园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志愿者们正是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中,从一个单纯的人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

亚信峰会上出众的红领巾志愿者

2014年6月16日,对全体愚一小学师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对44名红领巾志愿者和2位带队教师志愿者来说,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在彩旗招展中,在嘹亮鼓声中,市、区各级领导来到愚一小学,专程来为学校小志愿者和带队教师志愿者颁发亚信峰会优秀志愿者证书,以感谢他们在峰会志愿服务工作中的辛勤付出。

草长莺飞的5月,亚洲各国领导齐聚上海,召开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共同商讨亚洲安全事务。各国代表对本次亚信峰会的组织和会议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对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赞叹不绝。那是一群佩戴鲜红领巾的少先队志愿者。从各国代表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以自己热情的接待给予了来宾家的温暖。

瞧,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东道主热情的微笑,在一声声“Welcome to Shanghai !”中传递着真诚和友谊。他们有的送上美丽的鲜花,落落大方地与来宾合影;有的用小手牵起大手,为来宾引路;还有的用熟练的英语表达着友好的问候。他们的笑脸、他们的欢迎、他们尽责的服务和引导成为亚信峰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别看他们年龄小,个个可爱热情、大方得体,能较流利地用中英文交流,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可一点都不逊色于成人志愿者。在迎宾的岗位上,一声声响亮的欢呼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无不展现了我们中国小朋友的精神风貌。本次峰会规格高,接待任务重,时间紧,我们的小志愿者们以他们毅力保障了接待任务的顺利圆满,受到各国首脑和代表的一致好评。

其实这样的志愿者服务,愚一小学的学生承担过许多次了,这样的志愿者队伍在愚一小学也不止一支。这就是愚一小学志愿团。

愚一志愿团的酝酿

愚一小学志愿团,从2000年起步至今,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在累计团员上千人,是一个带领愚一师生向社会播撒爱的群体。志愿团的发起人就是敬爱的王克坚校长。她曾经这样对学生说:“尽管有时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让这个社会更加温暖和美好。”

在王校长的育人愿景中,每个愚一的孩子都将成为可爱的上海小学生。他们不仅能关注自己,也要学会关注他人;他们不仅能关注身边的小团体,还要学会关注我们的大社会;愚一的每个学生不仅关注小我,更能心怀大我。而要让愚一的孩子们成为这样的上海小学生,仅仅依托课堂教育和校园活动是不够的。他们必须走出校园,在开放的时空中愉快地发展,增强综合能力,培养社会责任,而社会实践与志愿行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孩子们将在五年的学习中增加经历,丰富体验;在体验实践中感受爱、付出爱。学校将许许多多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心的需求和体验,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感悟、思考,成长。

于是,没有轰轰烈烈,亦非惊天动地,从几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班到一个年级,志愿团的规模不断扩大,愚一志愿团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校园里、社区里、马路边、展览馆,做活动志愿者、义务讲解员,举办爱心义卖,慰问社区老人……平凡而质朴的点点滴滴,是每一个愚一学生成长的体验、爱与被爱的体验、树立社会责任心的体验,是从小我到大我的不断蜕变,这正是王校长期望中的愚一学生。

愚一志愿团的成长

志愿团成立初期,每个班级的孩子都积极报名。望着热情高涨的学生,王校长又陷入沉思: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开展适合他们的志愿者活动?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志愿者的经历?如何形成学校志愿活动的网络基地……这一个个问题困扰着王校长。在一次行政会议上,王校长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焦虑。这下,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可以发动每个班级提供服务的资源。”

“可以联系社区和周边的活动基地。”

“可以和我们开展的活动相结合。”

……

一时间,会议室的气氛也沸腾了。

很快,每个班级都汇总了一份内容丰富的活动资源:敬老院、居委会、德育活动基地、长宁区的纪念场馆等,令人意外的是,还有很多家长希望加入愚一志愿团。

于是,一张服务区域从校园出发延伸到特色基地,服务对象从校内学生到居民、游客,服务人员从学生到教师、家长的全方位志愿者服务网络渐渐在王校长脑海中形成。参与志愿团队的每个学生就是一个志愿个体,他们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工作需要选择参加志愿服务;从每个班级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家长群体成立不同的志愿团体参加校内外志愿活动;从学校整体而言,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不同,让他们承担的志愿服务任务各有不同。正是有了完善的组织网络,愚一志愿团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每一个教室里,在一个个沉于苦想与烦恼的学生旁边,我们都会看到热情耐心的小伙伴在轻声指点,让他们重新露出灿烂的笑容。

每一个双休日,总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福利院、敬老院陪伴寂寞的孩子和老人,为他们带去家人般的关爱与快乐。

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处处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有家长志愿者,也有学生志愿者,他们时刻配合老师,指导活动中的小伙伴。

每一次的志愿者活动或简单或复杂,愚一的志愿者们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他们不仅给他人带去了快乐,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一份责任和关爱他人的幸福。

学校还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助推这一团队的蓬勃发展。校园广播中经常会诵读来自各方对愚一志愿团的表扬信;六一表彰会上,学校还会开展优秀志愿者故事演讲和小品展示,表彰优秀志愿团队和志愿者。在每个愚一学生的幸福成长册上,每学期敲上的志愿服务章可是值得骄傲好久的荣耀啊!

志愿团的成效与启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愚一志愿团日益壮大,每一个愚一学生都会在五年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经历和成长。我们的学生即使走出了愚一的校门,志愿团的服务精神与责任仍然伴随着他们。

学校在教会学生习得知识外,还应该教会他们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胜任社会角色。王校长的办学正是以这样的育人思想为目标,让愚一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人际沟通的能力,在付出中收获快乐与成功,在志愿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在丰富经历中体验成长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