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简介简写

曾国藩简介简写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人一齐前去,则会相互猜疑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即使受到损害,也取信于人,实际上避免咎害。君子一人独行是明智的举动,是吉祥的。可是,曾国藩却能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协调各部的行动。左宗棠认为他不待君命、舍军奔丧,是很不应该的。湘军成立后,首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太平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湘军依仗洋枪洋炮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部分地区。但是,富有心计的曾国藩此时并未感到春风得意,飘飘然。

41.谦受益,满招损

alt

【原典】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爻辞新解】《损卦》象征减损:内心有诚意,最为吉祥,不会招来祸患,可以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用什么祭祀神灵呢?两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粗淡的食物就足够了。

【原典】《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爻辞新解】《象辞》说:《损卦》的卦象是兑(泽)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湖泽之表象,湖泽渐深而高山愈来愈高,象征着减损;按照这一现象中包含的哲理来做人,君子就应该抑制狂怒暴躁的脾性,杜绝世俗的欲望,也就是摒弃格调不高的低级趣味,不断培养高尚的品德。

【原典】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爻辞新解】初九,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赶快前去助人,就不会有灾难临头,损已助人时要再三斟酌把握分寸。

【原典】《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赶快前去助人”,处在尊位的柔弱之辈正需要帮助,地位卑下的阳刚之士首当其冲,义不容辞,立刻牺牲自己的事业而成人之美,表现出尊贵者心心相印的关系。

【原典】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爻辞新解】九二,利于坚守正道,主动出击会有凶险;几乎用不着自我减损就可以使尊贵者受益。

【原典】《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损卦》的第二爻位(九二)之所以利于坚守正道,是因为处在不高不下的适中位置上,本身地位又不很稳固,不宜于积极行动。只有持不偏不激也不过于保守的中庸态度,作为始终不变的志向,才能够使他人受益。

【原典】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爻辞新解】六三,三个人一同前进,由于互相掣肘会使一个人受到伤害;一个人独自行动,就会专心一意地寻求伙伴,最终必定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原典】《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一个人前去无牵无挂,目的明确,可以顺利地得到接应,取得成功。三个人一齐前去,则会相互猜疑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说明损下益上不能不分情况地一窝蜂上,而要审时度势,讲求实效。

【原典】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爻辞新解】六四,尽量减损克服自身的弱点,准备迎接马上到来的喜庆,不会有任何灾祸。

【原典】《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尽量减损克服自身的弱点”,意思是说,本身很柔弱,又处在比较尊贵的地位上,不可能通过自我减损来使他人受益。只有尽量减损克服自身的弱点,等待接受别人助益。但无论哪种减损,哪怕是这种减损克服自身弱点的举动,也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原典】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爻辞新解】六五,有人送来价值十朋(古时候货币单位,双贝为一朋)的大宝龟,想推辞都不行,大吉大利。

【原典】《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损卦》的第五爻位(六五)之所以获得大吉大利,完全是上天保佑的结果。因为六五爻本身阴柔,居于尊位,仍想着自我减损而使他人受益。这样不但得到大众的广泛助益,也博得了上天的好感。

【原典】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有攸往,得臣无家。

【爻辞新解】上九,用不着自我减损就可以使他人受益;没有一点灾患,占卜的结果十分吉利,前去行事,定能获得天下万民归心。

【原典】《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用不着自我减损就可以使他人受益”,是因为处在损卦最高位置,损极必反,本身所获取的大量的助益,使得能够不用自我减损就可以有益他人,这当然是损卦损已益人的最高境界,因而使得损已益人的心意得到极大的满足。

【读解】

损和益,一减一增,被当做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既是对立的,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减或增,或减中有增,增中有减,或不增不减。如何取舍,如何抉择,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君子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指导人事的运作,在对立双方中寻求一个恰到好处的度,不走极端。即使受到损害,也取信于人,实际上避免咎害。在人事的运作上,当损则损,当益则益,适应以阴阳刚柔推移变化或盈或虚的具体形势,君子观此卦,惩治自我的忿躁不平的心态,平息自我的贪婪之欲,以此奉行处损之道。

“中以为志”奉行了中道的原则,适度平衡阴阳关系,能够适应客观环境灵活运用是君子所为,而损刚益柔的做法悖逆形式,有失中道。

“三人行则损一人”,多人一同前进,由于互相掣肘会使一个人受到伤害;一个人独自行动,就会一心一意地寻求伙伴,最终必定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君子一人独行是明智的举动,是吉祥的。

君子能表现谦柔宽厚、海纳百川的气度,自然上天福佑,赢得众人前来增益,人心归服没有咎害。

【事典】

曾国藩待人以恕

曾国藩虚怀若谷,任人唯贤正可说明此爻爻义。

alt

清末年画《曾国藩庆贺太平宴》。正中榻上坐着曾国藩(右)和李鸿章(左)

曾国藩初办团练时,手中无一兵一勇,脚下无一寸土地,身无一分一文,虽然是京官,实际上只等于个普通乡绅。而当时在湖南,已有江忠源的楚勇、罗泽南和王鑫的湘勇,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势力,特别是江忠源的楚勇出境到广西,个个战功显赫。可是,曾国藩却能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协调各部的行动。是什么力量使这些人聚到了曾国藩的旗下?除了保国安民、维护儒教、立志杀贼的目标外,就是曾国藩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产生于他所极力倡导的“忠”、“诚”和“恕”,也就是“忠诚报国、待人以诚、容人以恕”。

曾国藩任人唯贤的品德集中体现在他处理与左宗棠的关系上。曾国藩与左宗棠性格迥异,曾为人拙诚,语言迟讷,而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一岁,但他早期仕途不顺,屡试不中,蛰居乡间,半耕半读。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在江西瑞州营中,听到父亲的死讯,立即率兄弟返乡奔丧。左宗棠认为他不待君命、舍军奔丧,是很不应该的。在左宗棠的带头下,湖南官绅都对曾国藩的行为表示不满,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使曾国藩颇失众望,造成曾国藩很被动。

尽管这样,曾国藩还是认为左宗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多次举荐过左宗棠。曾国藩如此谦让,又如此真心实意地保举左宗棠,心中哪有半点对左宗棠的嫌隙之意?所以,左宗棠在给曾国藩的挽联中,发自内心地写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湘军是曾国藩一手炮制的,它与清政府的其他军队完全不同。清政府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皆由政府编练。遇到战事,清廷便调遣将领,统兵出征,事毕,军权缴回。湘军则不然,其士兵皆由各哨官亲自选募,哨官则由营官亲自选募,而营官都是曾国藩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乡、门生等。由此可见,这支湘军实际上是“兵为将有”,从士兵到营官所有的人都绝对服从于曾国藩一人。这样一支具有浓烈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色彩的军队,包括清政府在内的任何别的团体或个人要调遣它,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湘军成立后,首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太平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湘军依仗洋枪洋炮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部分地区。为了尽快将太平天国的起义镇压下去,在清朝正规军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清廷于1861年11月任命曾国藩统帅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的军务,这四个省的巡抚、提督,以及以下的文武官员,皆归曾国藩节制。自从有清以来,汉族人获得的官僚权力,最多是辖制两三个省,因此曾国藩是有清以来汉族官僚获得最大权力的第一人。

对此,曾国藩并没有扬扬自得,也不敢过于高兴。他头脑非常清醒,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居安思危,审时韬晦。

alt

天王洪秀全与随从在南京城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曾国藩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这对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功成名就。但是,富有心计的曾国藩此时并未感到春风得意,飘飘然。相反,他却感到十分惶恐,更加谨慎。他在这个时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欣赏自己的成绩和名利,而是担心功高招忌,恐遭狡兔死、走狗烹的厄运。他想起了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身居权要的重臣,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身败名裂。

他写信给其弟曾国荃,嘱劝其将来遇有机缘,尽快抽身引退,方可“善始善终,免蹈大戾”。曾国藩让他弟弟认真回忆一下湘军攻陷天京后是如何渡过一次次政治危机的。他又上折给清廷,说湘军成立和打仗的时间很长了,难免沾染上旧军队的恶习,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将自己一手编练的湘军裁汰遣散。曾国藩想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无意拥军,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而是位忠于清廷的卫士。

其实,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清廷就准备解决曾国藩的问题。因为他拥有朝廷不能调动的那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对清廷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清廷的大臣们是不会放过这个问题的。如果完全按照清廷的办法去解决,不仅湘军保不住,曾国藩的地位肯定也保不住。

正在朝廷捉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统治者们的下怀,于是下令遣散了大部分湘军。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仍然委任他为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之职。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感悟】

《老子》中有言: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说的是为人做事都有个度,谦受益,满招损,如果你拥有很多了,就要知道满足。再锋利的兵器也会在战场上毁掉,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得住的。富贵而骄横,会自食其果。功成名就,急流勇退,才是顺应自然规律。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才能明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进而为人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越是德操高尚的人越懂得虚怀若谷的道理。山高不言,是因为它以谦虚作为根基;海深不言,是因为它以谦虚作为容量。人的胸怀若能做到如山如海一样,便是人间的圣人了。即使是圣人也还要更加谦虚,《易经》上曾云:有大者不可以盈。意思就是即使功劳比天大,官位比天高,也不可以骄傲自满,要谦虚。

艮宫 山泽损

挖泽堆山山益增

虔诚能改损为盈

问求无碍应积极

祭祀何须奉厚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