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诫子书

曾国藩诫子书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十五年前的今天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诫子书其实是曾国藩的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综观古今,中国的精英人物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家训的浸淫。曾国藩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恢弘轨

285.曾国藩诫子书

【故事今编】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二月初四,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十五年前的今天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诫子书其实是曾国藩的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在文中他这样表述:

我做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恭敬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气氛;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老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恭恭敬敬,这样老百姓才能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态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制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对我和普通老百姓而言,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假如我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老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大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该承担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时和拯救老百姓于饥饿之中的责任。读古书学习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该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孔子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自己富贵首先就要他人富贵。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地归顺于他的呢?

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使神明感到钦佩。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旁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假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织布,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淫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诺诺,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连鬼神看见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淫乐吗?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无刻不把勤劳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习技术本领,积极锻炼自己的体格,感觉到自己知识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习知识,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而从为天底下老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背负的责任。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该非常节俭,而对于工作应该非常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干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因为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干而会被社会淘汰。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神明都对他的行为感到钦佩敬仰;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鬼神对他的行为感到厌恶。

这四条是我从数十年的人生中积累的,你们兄弟们记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我们曾家就可以长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原文精读】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如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诫子书》)

【字词注释】①悚惶:亦作“悚皇”,犹惶恐②惭赧(nǎn):因惭愧而脸红。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③慎独: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④神钦:神明感到钦佩。

【再读品味】

古语有云“遗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这就是家训在古代教育当中的地位。许多时代精英都要求子弟继承本家族的清白家风,“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陆游:《示子孙》)。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显然有利于人们优良品德的形成。而在家风的传承当中,家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古今,中国的精英人物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家训的浸淫。无论这种家训是有形的文字还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都对这些叱咤风云、改写中国历史的人物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曾国藩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恢弘轨迹的名宦大臣,其《诫子书》是很有影响的家训,为了更好地认识他,现集录如下有关材料,以飨读者:

曾国藩(公元1811—公元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作为一代大儒、理学传人的曾国藩,被钱穆先生称为“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不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外带兵,总是写有大量教育子弟的书信、文章。在他生前,《曾国藩家书》就已结集出版,并在当时就极受世人瞩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37岁官至二品,在清代独一人;第二,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将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曾国藩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人谦恕自抑,豁达大度,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居要片言识记与书写】

一曰慎独而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