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曾国藩家教有方

曾国藩家教有方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应注意“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曾国藩家教讲究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六种方法。曾国藩善于提炼家训,以培养淳朴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其家教思想对其兄弟及子侄都有深刻影响。
曾国藩家教有方_乡土湖南

曾国藩家教有方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乡)人,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他出身贫寒,从小发奋苦读,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封侯拜相,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颇有建树,其家教家风尤为后人传诵。

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应注意“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

一勤。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两江总督府时,也要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天天如此。

二孝。“百善孝为先。”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女儿出嫁后尊敬公婆。

三俭。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他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穿戴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30年。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对于子女的婚姻,他认为配偶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四仁。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他要求纪泽、纪鸿等日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

五恒。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教导纪泽:“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常者,恒也,只有守常,才能获得成效。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反复要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六谦。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他多次说:“做人之道,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他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曾国藩家教讲究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六种方法。

一训教。曾国藩善于提炼家训,以培养淳朴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他将祖父星冈公治家之方提炼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即早起、扫屋、祭祖、睦邻、读书、种菜、养鱼、喂猪八件事情)八字,将不喜欢的东西概括为“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三不信,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和“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是曾国藩为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家规。他认为“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谨记家训。他将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起来,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有无生气和敛气。“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二信教。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来信,并及时回复,耐心指点。

三言教。曾国藩和子女在一起时,总细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如“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求恒”,作文“宜苦思”,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经典“猛火煮,慢火温”以及“读书须勤作札记,诗文与字宜留心摹仿”。他对纪泽、纪鸿因材施教:“泽儿天资聪颖,但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功夫。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功夫。”针对纪泽“语言太快,举止太轻”的缺点,要求“力行迟重”,“走路宜重,说话宜迟”。

四身教。曾国藩很重视自己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他吃饭遇到谷料时从不将其一口吐掉,而是用牙齿将谷剥开,将谷里米饭吃了,再吐掉谷壳。他要求纪泽、纪鸿也这样。曾国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天天坚持不懈。他的日记一直记到临死之前一日。这都为子女树立了好榜样。

五事教。曾国藩善于从家务劳动入手整饬家风。他要求子侄必须参加打草、捡柴、拾粪、插禾、锄地、收割等农事劳动。“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来,各表孝敬之忱,各争针黹(zhǐ)之工。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因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同治三年,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曾国藩“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家风之淳。

六师教。曾国藩自己尊师敬贤,对于子女重视“择良师以求教”。

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其家教思想对其兄弟及子侄都有深刻影响。其弟国潢、国华、国荃、国葆皆受皇封,同做高官,满族荣华。长子纪泽精通诗文书画,苦习国际法律和外语,成为清末最出色的外交家。次子纪鸿喜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和数学,著《对数详解》和《圆率考真图解》,是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都是教育家和学者。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许多曾红极一时的官宦富商豪族,因家教不严、家风不正,往往如昙花一现,好景不长。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曾氏后裔恪守祖训,人人刻苦自励,克勤克俭,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因而尽管历经百余年的内战外患、天灾人祸,曾氏门第仍欣欣向荣,人才辈出,先后有240余位曾家后人成就卓著,大多为教育界、科技界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饮誉五洲四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