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树皮为原料造纸

以树皮为原料造纸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剥取楮树皮的工序在春末夏初进行。第二等的皮纸就是“连四纸”,在这之中,最好的称为“红上纸”。用树皮、竹与稻秆混匀作为原料制成的皮纸叫“揭帖呈文纸”,内阁传递文件、私人书写启事所用的就是这一类纸。宋代藏经纸以浙江海盐金粟寺使用的藏经纸最为著名,故称“金粟山藏经纸”。以木芙蓉树皮为原料所制的皮纸,统称为“小皮纸”,在江西也被称为“中夹纸”。四川的薛涛笺是以芙蓉皮为原料,煮烂后加入芙蓉花汁制成的。

剥取楮树皮的工序在春末夏初进行。如果树已经太老,就在贴近根部的地方把它砍断,再用土盖住。第二年就会生长出新枝,得到的树皮会更好。

制造皮纸时要先用剥得的楮树皮六十斤,加入极嫩的竹料四十斤,放入水塘里浸泡,再倒入石灰浆浸透,之后放入锅里煮烂。近来有一种比较省料的办法,是用十分之七的树皮和竹料加入十分之三的隔年稻草造纸,只要药水加得合适,同样可以造出洁白的皮纸。皮纸由于韧性强,可由纵向撕开,断时出现一条绵丝似的细条,所以也被称为绵纸,但要沿横向撕断就不容易了。最好的皮纸都要上贡朝廷,用做皇宫里糊窗的纱纸。这种上好的棂纱纸都产于江西上饶地区,纸的长度要超过七尺,宽度超过四尺,制造时是先把五种颜色的染料滴进纸槽与纸浆混合,直接制成彩纸,而不是先制成皮纸后再染色。第二等的皮纸就是“连四纸”,在这之中,最好的称为“红上纸”。用树皮、竹与稻秆混匀作为原料制成的皮纸叫“揭帖呈文纸”,内阁传递文件、私人书写启事所用的就是这一类纸。

仿金粟山藏经纸 清代乾隆年间仿制

宋代藏经纸以浙江海盐金粟寺使用的藏经纸最为著名,故称“金粟山藏经纸”。该纸为桑皮纸,产于歙县,纸上有浓淡不一的斑纹,内外皆蜡,表面光莹,为纸中珍宝,至今千年,已绝难见到。清代乾隆皇帝在宫里仿制的“金粟山藏经纸”,到现在也非常珍贵。

五彩纸 清代中期

造纸业延续到了唐代,工艺已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当时的上等纸品。图中五彩纸为清代皇帝御用,上面满布各种精美的花纹,纸质优良。

以木芙蓉树皮为原料所制的皮纸,统称为“小皮纸”,在江西也被称为“中夹纸”。河南出产的纸,不知是用何种质料制成,产量极大而且专供朝廷使用。还有一种由桑皮制成的“桑禳纸”,纸质厚实,产于浙东一带,苏州、润州、湖州一带的养蚕人家都用这种纸来收藏蚕种。一般糊雨伞和油扇会用小皮纸。用来做大纸的水槽都非常大,抄纸帘宽大笨重,必须要由两人各执一端,共同用力摇晃,如果是制作给宫廷用的棂纱纸,甚至需要好几个人一起操作才能完成。如果皮纸是用来作画的,则要先用明矾水浆过,这样纸上不会起毛。皮纸以贴合竹帘的一面为正面,因为原料都会浮在竹帘上面,所以纸的背面比较粗糙。

至于朝鲜的白纸,就不清楚是用什么原料制造的了。据说日本的造纸工序不用帘网,而是先把原料煮烂,选一块大而平坦的青石盖在坑上,下面点火加热,使青石升温,然后把煮烂的原料纸浆薄薄刷一层在石面上,待水气蒸干后,用手一揭,一张白纸就形成了,至于朝鲜是否也用这种方法造纸,不得而知,而中国是否也存在这种造纸方法,同样无法确定。

浙江永嘉的蠲糨纸也是用桑皮制造的。四川的薛涛笺是以芙蓉皮为原料,煮烂后加入芙蓉花汁制成的。它的叫法也许是因袭唐代女诗人薛涛之名而流传至今。这种彩笺的特色在于它的颜色而不是质料。

透火焙干

焙干纸张的夹巷是两道土砖砌成的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然后以轻细的铜镊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会使纸张慢慢烘干,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