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正因为如此,这次全会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正因为如此,这次全会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关于党的思想路线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邓小平这样论述过: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0]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确立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只有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才能提出新的正确政策,首先是工作重点的转移,还有农村政策、对外关系政策,以及相应的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阐述了重新确立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91]

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经过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贯彻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我们党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一定要看到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我们党从来反对离开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但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党为什么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因所在。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特点,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禁锢于教条,也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不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坚决转移工作重点,也就谈不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56年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党和人民今后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八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成熟,八大政治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党内“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主导地位,以至在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错误地坚持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还徘徊了两年。这20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反复强调,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建国后近30年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根本路线,就是把工作重点转到建设上来,不受任何干扰,一心一意、坚定不移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3]

把努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对此,邓小平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94]

第三,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正如邓小平所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95] 我们党要开创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导干部首先要具有较高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能够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大局,实事求是地决定政策,经得起各种风险的考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历史使命,冲破禁锢,扭转困境,打开局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织保证。

我们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但这个“起点”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它可以追溯到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这些整顿实际上是拨乱反正的开始。对此,邓小平指出:“说到改革,其实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都见效。”事实证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的改革是很得人心的,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粉碎‘四人帮’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发展生产力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改革才重新发动了。”[96] 而这一切又是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实现的。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和工作。邓小平复出后,领导和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反复强调要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总的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了系统的总结,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和政策。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向各方面的改革。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