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成分”与“优胜劣汰”说

“大气成分”与“优胜劣汰”说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光合作用的推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减少,氧的含量逐渐增加,地球的大气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当大气中的含氧量达到相当程度时,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便应运而生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白垩纪末,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氧气含量增加。另一方面,新的大气环境更适合于哺乳动物的生存,哺乳动物成为更先进、适应性更强的竞争者。一是生殖受挫说。三是种族老化说。

“大气成分”与“优胜劣汰”说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在地球刚刚形成的遥远年代里,空气中基本上没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高,这有利于植物的出现和生长。在光合作用的推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减少,氧的含量逐渐增加,地球的大气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因为动物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的起源落后于植物。但当大气中的含氧量达到相当程度时,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便应运而生了。

尽管如此,在恐龙繁盛的中生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还是比较高的。这就是说,只有在高二氧化碳的大气环境里,恐龙才能够很好地生存。与之相反,这时候,哺乳动物已经出现,但它们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这就是说,它们根本不适于在这样高二氧化碳的大气环境里生存。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白垩纪末,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一方面,恐龙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很容易得病,而且一旦得病,疾病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另一方面,新的大气环境更适合于哺乳动物的生存,哺乳动物成为更先进、适应性更强的竞争者。这就导致了恐龙的最终灭绝。

这也就是自然界的一条重要法则:优胜劣汰。

新兴的哺乳动物群有着恐龙所不具备的众多优点,在竞争中无可争辩地占据了优势。

比如说,哺乳动物有能保温和隔热的毛皮和脂肪层;有蒸发体内多余水分的汗腺;脑子大,且大脑皮层发达;进食器官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并且它们的繁殖能力也是恐龙望尘莫及的。再来看恐龙:它们的身躯过于庞大,而脑子却小得可怜;神经活动与哺乳动物不能相提并论;牙齿尚不如现代马的牙齿发达有力;繁殖方式也极端落后,卵生繁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成活率低。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哺乳动物的进化程度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多。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注定要失败的恐龙不得不可悲地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还有几种值得注意的说法。

一是生殖受挫说。恐龙庞大的躯体和对水的依赖性使得它们不便于做长距离的迁徙,久而久之,杂交机会减少,种群钝化和退化,降低了恐龙的体质和产卵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爬行动物不能用自己的体温孵卵,而是依赖太阳和周边环境提供的热能来孵化后代。假如气温持续降低,只管产卵不管孵化的恐龙后裔必将胎死壳中,哪有后代可言呢?

二是便秘说。中生代末期,裸子植物由被子植物取代,恐龙不得不改食有坚硬树皮的柳树或桑树,它们不具备尖锐的牙齿,吃下去的大部分食物得不到消化,这不只会缺乏营养,而且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便秘,智力低下的恐龙当然找不到便秘的原因和解决便秘的方法,它们只有在痛苦中死去。

三是种族老化说。英国人卡顿斯认为,一切生物种类都有其诞生、成长、衰老以及灭亡的过程,尽管恐龙家族源远流长,子孙繁茂,但其最终结果也必然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