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制的要求和方法

编制的要求和方法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编制好专题目录为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书目工作者除了需学习有关学科的专门知识外,还应掌握专题目录的编制要求和基本方法。而要掌握编制技能,首先必须弄清专题目录的类型,研究不同种类专题目录的不同特点和它的发展规律,从而能根据各自特点来规定其具体的编制要求与方法。这类目录的特点是要求反映比较专深的文献资料,还要求将最新成果和有重大影响的文献给予突出的反映。

专题目录的种类、编制的要求和方法

要编制好专题目录为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书目工作者除了需学习有关学科的专门知识外,还应掌握专题目录的编制要求和基本方法。而要掌握编制技能,首先必须弄清专题目录的类型,研究不同种类专题目录的不同特点和它的发展规律,从而能根据各自特点来规定其具体的编制要求与方法。同时,这也有利于全国或地区、部门系统做好编制专题目录的协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编制各种专题目录,促进专题目录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专题目录的种类

(一)按社会职能划分

1.专题文献目录。这类目录收集一个专题范围的所存的图书文献,也可以说它相当于一个专题的登记性目录,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室编纂的《(一九〇〇—一九七五)七十六年史学书目》,收录1900年到1975年出版的史学书目九千余种,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史学文献。

2.研究资料目录。如由江苏省图书馆学会1981年出版的《“人才学”研究资料目录》、《巴尔扎克研究资料目录》便属这种类型。这类目录的特点是要求反映比较专深的文献资料,还要求将最新成果和有重大影响的文献给予突出的反映。这类目录对于科研人员借以研究某项课题,最为切合,最为适用。

3.书目报道。这是为向某一读者层定期或不定期通报一个专题新出现的图书文献而编制的目录,如由建筑材料工业部情报标准所编的《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建筑材料》、四川省科技情报所编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机械仪表》等是这类目录。另外,还有有关单位在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时编出的个别专目报道,也属这一类型。

4.专题阅读书目。也称专业阅读书目。如《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案(修订草案)》(1961年4月)中的《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蔡尚思《中国文化史要略》一书中的为中国思想史专业的研究生开列的《中国文化基础书目》等属于这种类型。这种为着满足读者对某一专题的学习的需要而编制的书目,利于扩大读者的视野,是指导专业学习的门径书。

(二)按反映图书文献的内容划分

按内容来划分专题目录的类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反映一个专题范围的专题目录和反映一个学科内容范围的专科目录并不完全等同。专题目录所反映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学科的,也可以是包含几个学科有关内容的,这就给专题目录的分类带来困难。不过,我们从专题目录所反映的内容的主要方面来看,从书目工作中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从我国及国外当前编出的专题目录的状况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马列著作方面的专题目录。如北京图书馆编印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译文联合目录》(初稿),厦门大学图书馆编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及其有关资料专题目录》,杨威理编的《马列主义外文书目初探》等是。

2.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如中国人民大学编印的《辩证唯物论参考书目》,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图书馆编印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书目论文索引》,福建省图书馆编印的《馆藏法律书目》,北京市图书馆编印的《“五一”与“五四”图书简目》,方国瑜编辑的《云南民族史料目录解题》,兰州地区图书馆协作委员会编印的《中俄关系史料联合目录》等是。

3.文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如南京图书馆编印的《诗经刊本及其研究论著编目》,宋隆发编的《文心雕龙研究书目》,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词籍考》,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图书馆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图书目录》等。

4.历史方面的专题目录。如复旦大学历史系编印的《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1949年10月—1978年12月),翦伯赞编撰的《义和团书目解题》,台湾省中国上古史编辑委员会编的《中国上古史中文文献分类书目》,宋晞编撰、台北中华学术院印行的《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有“初编”、“续编”、“三编”)等。

5.自然科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如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编辑的《国外科技资料馆藏书目》,华东师大图书馆编印的《华东师范大学现代物理专题书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印的《统计物理学专题文献目录》,全国地质图书馆编印的《地质力学专题文献目录》,徐近之编的《西文海岸暨海洋地质文献目录》,邓雪莹编辑的《台湾地质文献目录》等。

6.医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如陈界编的《麻醉学文献》,西南图书馆编印的《医药图书专题目录》,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编的季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英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医学索引》、《流行病学近期目录》等。

7.农业方面的专题目录。如湖北省图书馆编印的《馆藏植保图书目录》,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编辑的《农业机械化专题目录》,《国外生物防治文献目录》(1970—1977),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情报资料室编印的《1952—1977年花生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所编印的双月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农业》,杨心炳编的《国外兽医专业文献简介》等。

8.应用技术方面的专题目录。如南京图书馆编印的《计算机书刊资料目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合编的《国外遥感技术资料目录》,上海图书馆编印的《国外计算机、自动化书刊资料目录》,六院十三所编印的《波音707、720飞机资料目录汇编》,某部队编印的《国外弹星船测控系统专题目录》,某基地技术情报所编印的《飞机疲劳试验专题资料目录索引》等。

(三)按编制或出版的形式分

1.单本式专题目录。这包括累积性的大型专科目录,也包括一些结合小型研究项目而编制的小型专题目录。如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编辑的《中国史学论文索引》、苏联科学院柯玛洛娃植物研究所编的《苏联植物文献目录》等属于大型专科目录。累积型大型专科目录收录的文献多,像《中国史学论文索引》收录了从1900年到1937年7月间的一千三百多种刊物上的有关史学的论文三万余篇,《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二篇收录了从1937年7月至1949年9月的国内九百六十余种报纸杂志上所刊载的三万多篇有关论文。而配合小型项目研究的小型专题目录,所收录的资料就没有累积性的大型专题目录的多,像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77年出版的《美国和巴拿马之间关于新运河条约的争议》专题目录,收266种关于巴拿马运河的图书文献;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组编印的《有关古建筑资料目录》,收书289种;辽宁省图书馆编印的《降低住宅建筑造价参考书目》,收书只有38种。单本式专题目录在结构及形式上都自成一体,一个专题目录就是一本书或一个小册子,它单独出版,选题具有独立意义。它一般有书名(专题目录名称),著者,出版者,有叙言和使用说明,“正文”部分和辅助索引。这是一种常见的专题目录。

2.期刊式专题目录。这是以期刊形式编印发行的专题目录。它报道的资料新,能不断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读者通报近期的有关图书文献。我国目前出版数十种期刊式专题目录,如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研究所编的《国外科技资料目录:测绘学》,双月刊;国家海洋总局情报所编的《国外科技资料目录:海洋学》,月刊;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编印的《国外科技资料目录:激光》,双月刊;六机部601所编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船舶工程》,季刊;等。外国的期刊式专题目录的品种更多,如日本堀越研究所编制出版的《化学工业资料周刊目录》,美国国家技术情报服务所出版的多种“入藏文献专题目录”等等都是。期刊式专题目录也是定题报道的一种形式,它及时向用户通报某一课题的系统的文献,弥补了单本式专题目录内容赶不上新资料增长的缺陷,成为科研人员借以了解最新科研成果的工具。

3.附录式专题目录。这种专题目录既非独立成单本形式,也不是以期刊形式出现,而是附录在图书的后面或中间,或是发表在报纸、杂志里面,例如,英国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里,每卷、每册后都附有参考书目;曼谷亚洲工学院教授柯尔比的《俄国关于中国的研究》一书,后附有苏联研究中国的书目,一直收到1974年;鲁迅编写《汉文学史纲要》时,在这书的每章之后编列有参考目录。发表在报刊上的专题目录也很多,如姜亮夫的《音乐书目提要》发表在《说文月刊》第一卷(1943年11月),宋隆发的《中国文学研究书目类编》刊登在台湾省1979年3月出版的《中国书目季刊》第12卷第4期上。在国外,不少成套的科技报告中附有专题目录,像美国的《航空航天科技报告》,《政府报告通报索引》、《政府出版物每月目录》等都附有专题目录。应该指出,我国目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后面附录专题目录的还不普遍,有些文章不列举参考文献,这不仅给读者带来不便,而且,也使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降低不少。

4.卡片式专题目录。图书馆、情报所等为了做好参考咨询工作,建立专题目录卡,按规定的分类法或专题法组织成专藏,这便是卡片式专题目录。如美国的《工程索引》除了有年刊、月刊外,也有卡片形式,这种卡片式索引每周报道一次。卡片式专题目录可以累积起来,能不断地补充排进新的图书文献的目录卡。不过,它占用的设备和用品多,体积大,不便流通。

(四)按其反映图书资料的范围分

1.各学科的学科目录。又称种类目录,学术目录。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的《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49—1966》,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编印的《建国以来文艺作品专题书目》,吕澂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曹炳章编的《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等都属这个类型。

2.地方文献目录内的,如安徽省图书馆编的《安徽文献书目》,杜定友编的《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整理组编的《台湾文献分类索引》等也属于专题目录。

3.个人著述目录内的,如上海图书馆编的《郭沫若著译书目》,南京图书馆编的《顾炎武著作及研究资料目录》等。个人著述目录要求反映作者个人的作品、生平事迹资料和别人对他研究的资料,这对研究作者及其学术贡献情况极为有用。

4.专书目录内的,如贺次君的《史记书录》,胡文彬的《红楼梦叙录》,阎琴南和许学仁合编的《台湾刊行红楼梦研究资料目录初稿》等都是收集一书的有关资料而编成的供研究一书用的专题目录。

5.目录的目录内的,如白化文等编的《有关中国古典文献的索引简目》,美国的《和原子能有关的书目的书目》,苏联的《医学书目的书目》、《国外化学书目的书目1965—1974》等,它们本身也是专题目录的一种。

另外,专题目录若按反映图书文献的收藏情况分,可分为专题馆藏目录和专题联合目录。前者如北京图书馆编印的《馆藏台湾书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印的双月刊《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环境污染与保护》。后者如甘肃省图书馆等单位编辑的《甘肃地区畜牧兽医图书联合目录》,湖北省图书馆等单位编辑的《武汉地区辛亥革命史料联合目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主编的《物理学西文图书联合目录》等。专题联合目录的使用价值比专题馆藏目录要大。不过,大型图书馆和藏书丰富的专业图书情报单位编的专题馆藏目录,还是值得参考使用的。还有,专题目录如按其载体类型分,可分为印刷型(包括书写型),缩微型和计算机阅读型。然而,无论是哪种载体类型,专题目录总是由人来事先编好,它的编制要求和方法都是相同的。

二、专题目录编制的要求

各种类型的专题目录,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这里讲的专题目录的编制的要求,是着重讨论它们共同的方面。由专题目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编制应有以下的要求:

(一)要有针对性

这主要表现在选题的问题上。选题有针对性,就能符合用户的需要,发挥专题目录的有效职能;选题不当,便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会造成浪费或影响科研工作的正常进展。

根据书目工作实践,从中外大量的专题目录编制情况来看,专题目录的选题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所谓被动选题,是指题目由上级部门下达的,题目由用户提出请求解答的这两种情况。而主动选题则要在了解科学研究的计划、任务等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对读者有用的课题来编制目录,如美国国防文献中心每月除编制一批特定用途的专题目录外,还就用户感兴趣的问题,编制针对性广泛的预编目录,英国图书馆服务部也搞预编目录。就国内外书目工作具体情况来看,主动选题一般是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科学研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生产建设中的技术问题,经过预测后确定的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课题等几个方面来考虑的。要以当前的需要为主,兼顾书目建设的长远需要;要以关键性的重大课题为主,兼顾一般的和具体的研究题目。

所谓针对性还要求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编制作用不同的目录。例如为一些专家、学者编制的专题研究资料目录,反映资料的内容应着眼于“专”、“精”、“深”,而且要尽量报道最新的科研成果;为一般科研人员编的专题目录,揭示的图书文献的范围要广一些,不仅要有比较专深的,也须提供一般性的资料;为青少年或大学生、研究生编制的专题阅读书目,应分别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参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培养方向等给予全面考虑。

要做到选题有针对性,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对读者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还应深入科研生产实际,调查了解研究情况,掌握自己的用户类型及需要情况。要着眼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也应调查研究国内外有关的重大科研项目。调查的方法,可以同读者座谈,征求意见,或是从读者咨询工作分析选择出一些课题。北京图书馆在进行参考工作服务时,常从读者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较为有意义的专题来,如他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老舍文集》而编写了《老舍同志报刊文章索引》,替曹禺修改《王昭君》而汇编了专题资料目录。国外的咨询机构接受用户的委托任务时,从事大量的书目情报服务工作,例如西德的弗希勒咨询公司等单位,20世纪70年代为国内外承担近百项大型咨询课题;美国从1963年起,在国会图书馆成立了咨询中心,提供何时、何地、何人进行何种课题研究的情报;日本科技厅研究调整局将全国有关省、厅的科技发展试验研究计划资料汇编成册,用以介绍有关科研课题的研究费用、计划、业务目标、研究项目、承担的机关和个人等,由日本科技情报中心印发,这给专题目录的选题带来不少的方便。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介绍科研课题的资料公布,不过,我们可以深入有关会议,深入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科研和生产的实际需要,不断地作调查研究,分析并确定有价值的选题。例如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会上确定今后的科研主题是为人民创造优美、舒适、高效的劳动和生活环境。那么,编制建筑方面目录的选题就必须结合这一科研主题,再在了解各地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着手进行。又如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图书馆为配合生产建设,他们了解到国家需要在1985年修通青藏铁路,铁路要经过多年冻土地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针对这些情况,他们选定了有关冻土学方面的专题,编制成《冻土学外文资料目录》。只有在调查研究,摸清底细后,所编出的专题目录才能具有针对性,才能符合科研和生产的实际需要。

(二)要有思想性

这里说的思想性,是指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来指导目录的选题的编撰工作,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专题目录——是社会科学方面的,还是自然科学方面的,都应采取这样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也就是要求在编制目录时抱着从实际出发的客观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反映图书资料的出版和存在的状况,进而通过对文献的著录、揭示和科学地编排,体现出专题目录的正确的思想性。

当然,由于各个类型的专题目录又具有本身的特点,这样,各种专题目录也就必须采用不同的编制法则。拿自然科学方面的目录来说,它们反映的自然科学图书文献是没有阶级性的,只能够从目录的编制的目的,揭示图书文献的手法上来分析其思想性的好坏。而对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目录,它们反映的社会科学图书文献有着明显的阶级性,所以,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比如几十年前在《人文月刊》七卷七期上刊登的一个《拳匪史料辑目》的专题目录,单从标题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编目者的褒贬之意了,其思想性已显而易见,更何况还有图书资料的选择、鉴别、编排、写提要等等,处处都是体现编目者指导思想倾向的。拿蔡尚思的《中国文化基础书目》来看,这个书目后的“说明”云:“本书以正面为中心而兼顾到有代表性的反面,如董仲舒、曾国藩、下至戴季陶、梁漱溟、冯友兰等等”,编目者的观点和看法在这样的说明中直接地表露了出来。至于专题目录里对于资料的编排,更可看出区分资料的观点和态度。如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的《中国近八十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该书收集了1900—1978年间的我国(包括香港、台湾)有关明史的论著近万条,全书分总论、元末农民起义和明朝的建立,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民族,中外关系,思想文化,历史地理,科学技术,人物和其他等十二大类,观点明确,类目清楚,编排得体,从而可从这个目录得观八十年来明史研究的基本状况。

思想性在编制专题目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目录是由人来编制的,一个人如何组织、揭示文献,总是有一定的思想来作为指导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会流露出编者的思想倾向和看法。我们要求所编制的专题目录能体现正确的思想性,这就需要书目工作者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编制好专题目录的前提。

(三)要有科学性

专题目录的科学性跟它的针对性和思想性是一致的。实际上,一个专题目录在选定了有针对性的课题和在它能以正确的思想来指导编制的实践时,已经创造了科学性存在的条件。科学性还要求选材须紧紧围绕着所选定的课题,反映的材料应该有条理,有系统地组织编排,要讲求编制的艺术和技巧,编出的目录应能切合实际,便于使用。

科学性是衡量目录编制质量的重要的标志。一个专题目录编制的好坏,不仅要看它是否对准了用户的口径,还要看它是不是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做到全面的、毫无遗漏的著录与专题相关的图书资料,看它是不是能如实地反映科学的发展及图书资料的内容与形式,在国外,有的图书馆为了改进和提高专题目录的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在专题目录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最佳化尝试[27],其中要求所编制的目录能够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所收资料进行直接阅读或利用工具书查阅,并且进行分析、鉴别和比较。编目人员须了解、熟悉目录的使用对象,目录中著录的材料要完整、全面——不完全的目录不仅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还会导致他们产生歧误。为确保编制好专题目录,图书馆建立了目录编制工作方法的章程条例,条例中详细地规定了由选题到目录编制成功直至送交用户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工序和措施。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保证专题目录的科学性的体现,起着有益的作用。

列宁在对于书目著作的评论中,在他亲自编撰的专题目录里,思想性和科学性都得到了比较完满的体现。列宁在对鲁巴金主编的书目《书林概述》的评论中,充分肯定了鲁巴金的书目的成就,赞扬了他在挑选图书时所持的客观的态度,同时又指出了该书目的思想性的一些缺陷。列宁自己所编撰的《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更为明确地体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我们编好专题目录作出了光辉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是列宁写的《卡尔·马克思》一文的附录部分,写作时间是在1914年7月至11月间,那时正是俄国国内出现大规模罢工运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趋向蓬勃发展的时期,革命形势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来武装群众。列宁选定马克思主义这个专题来编制书目,是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这个书目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著作的评述;第二部分是著录和评论俄罗斯及外国出版的评论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书刊。编排方式:第一部分,按著作出版年代先后排列。这样,比较清楚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用分类方式编列,按“本质上是站在马克思观点上的马克思主义者”、“本质上和马克思主义敌对的资产阶级著者”、“表面上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但实际上却以资产阶级观点来代之的修正主义者”等三种类型编排著作,这样,较为完整地、准确地揭示了图书资料,而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分类和评介等方法,“来揭露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立场”[28]。列宁很注意在编制专题目录时将资料尽量收集齐全,有的材料一时无法搜得的,如马克思早期的一些书信等,因未见到,没有编进目录,他对此很感遗憾,并向读者作了说明。对于桑巴特的《马克思主义书目》,他建议参看1883—1907年及往后几年的《新时代》上的索引,再参看约瑟夫·什塔姆加美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书目》(1893—1909);要得到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详细书目,还可参看《社会科学书目》和《书林概述》第二版第二卷。列宁的这些关于书目工作的实践和见解,对于我们在编制专题目录时要求做到针对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三、专题目录的结构和组织方法

(一)专题目录的结构

不同类型的专题目录其结构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大型的累积性的专题目录,都有“说明”或“前言”,有目录“正文”,附录和辅助索引等。在目录“正文”部分,又是根据分类表或主题表或其他准则再进一步细分。由舰艇资料室于1972年编制的《国外舰艇文献索引》的结构大致就是这样。书的前面有“几点说明”,讲这个索引是“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表的文献为主”,“收录中外文期刊文献、政府报告、会议录、专刊和其他方面的文献共二千六百余条”,还介绍其编排方式,著录格式等等;正文部分以题录的形式分类编排,分为大类、小类,小类下面再以国家区分;书后附特种文献编号索引、文献收藏单位代号表、舰名索引等。这些,组成了这个专题检索工具的一个完整的结构,对于读者使用,极为便利。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编、乙编增订本)也是一部结构完整、体例完善的大型专题目录。甲编收1900年至1949年间的六百余种期刊与论文集内的语言学文章五千余篇,乙编收录1950年到1963年报刊上发表的有关论文七千多篇。甲、乙两编都分为语言和语言学,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等三部分,每部分下再分若干子目。书前有“所收报刊一览”,书后附“论文集一览”,“著者姓名索引”。

其他各类型的专题目录,其结构体制和大型累积性专题目录大同小异。如小型专题目录,收录的材料若不是很多,不一定要编辅助索引部分;而专题联合目录须添上文献收藏单位代号的一览表。应根据目录的内容、编制的目的和读者的要求,灵活安排其结构体制。

(二)专题目录的组织

如何在编制专题目录时组织、编排图书文献?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传统的方法和组配的方法。

所谓传统的方法,是指书目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分类、主题以及按著者、书名、时间、地点等方式来组织图书文献的方法。

按分类体系编排图书,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一大特色。早在宋代,郑樵曾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的主张,阐明了分类的意义和作用。专题目录采用分类的方式组织图书文献,可以剖析学术源流,有系统地揭示图书文献内容,从而便于读者对这一专题的图书文献能综观全貌,触类旁通。

用体系分类法对图书文献进行系统的处理,通常是借助于先已编好的分类表。目前国内通用的几部分类法,如《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给图书馆界、科技情报界类分图书资料,带来很大的便利。不过,为了使全国图书分类编目走向标准化起见,最好参照全国协商的统一意见,使用一种分类法作为通行本。1980年底,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情报学会在南宁召开了“全国分类法主题法检索体系标准化会议”,会上提出了关于选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作为国家试行草案的建议。这替全国图书分类的统一作出了良好的开端。从书目分类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应该结合所编目录的内容,参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相应部分,编出适合于这个目录用的“分类表使用本”。不少的专题目录在采用分类方式来组织图书资料时,不直接使用现成的分类法,而是依据自己的选材范围专门编制出一个专用的分类纲目或分类表,如美国《农业书目》,把资料分成10大类和300小类,在每一小类里,又按作者姓名的字顺排列。美国在1935年曾出版过一本布立斯书目用图书分类法,作者在序言中说这个分类法不仅可以供图书馆图书排架,而且可以供主题目录、联合目录、专题目录以及其他更专门的书目工作之用。这说明国外早已注意到书目分类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的了。我们在用系统分类法组织专题目录时,不能机械地照搬图书分类法来硬套,而应编出适合于这个书目的分类表和分类细则来。

按主题编排,即按代表文献全部内容的基本的单词的字顺排列。依照主题排列时必须对文献中涉及的事物和问题拟定主题,将有关词汇进行整理和控制,编制主题表,确定主题词和主题参见,作为标引的依据。编制主题表时可以参考《汉语主题词表》,如果是有关专业方面的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主题表或外国编的叙词表作为借鉴,像628所编的《航空科技资料主题表》,国防科委情报资料研究所编辑的《国防科学技术主题词典》,美国NASA叙词表等。按主题字顺组织的专题目录,能将分散在各个学科的有关图书文献集中在一个主题词下,它能弥补分类编排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它突破了分类的严格的层累制和级别界限,便于读者从主题的途径查检资料。

国内按主题法编排的专题目录还不多见,国外的可以美国医学协会的《医学论文索引》为示范。这个索引是以规范了的医学名词术语来表示文献内容的主题、再在各主题之下,分若干个同主题有关的类目,把所收文献分入有关类目中去,各类目按字顺排列。主题法和分类法各有长处,如果把主题排列与分类排列结合起来,这将是更为理想的办法。

按著者编排,是以著者姓名笔画或音序排列,便于以人类书,从著者角度集中有关资料。例如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印的《中国现代作家著作目录》,是按著者编排图书的。

按书名编排,是以图书文献的名称的笔画或音序排列。如北京大学编印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国史中文书目》,是按书名汉语拼音排列的。

按时间编排,是依作品写作或发表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适用于时间性较强的图书文献。如列宁编的《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第一部分,是以著作出版时间编排的。

按地区编排,一般是按国家、省、县等为标志来编排有地区性的图书文献。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编制的《地区国家目录》,把同一地区国家的各种图书全部集中起来,回答读者从地区国家角度提出的问题,对科研单位和外事部门有较高的使用参考价值。

传统的编排方法,大致有以上这几种。在编制专题目录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某一种方式或同时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组织图书资料,如《建国以来文艺作品专题书目》,先按著作体裁和性质分为九类,在各类作品中,较著名的作者的著作列在前面,其余按出版社编列,同一个出版社的再以书名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日本造船振兴财团图书馆编的《造船技术资料速报》,先按著录方式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按分类方式编排资料,这些组织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我们可以把组配方法应用到专题目录的编制中来。所谓组配标引法则是20世纪50年代才提出来的,因此人们便把体系分类法,主题法等称为传统法。而组配法由于有较大的灵活性,并可达到从很多途径入手去查找资料等优点,所以这种方法在今天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何在专题目录的编制中使用组配法?这是值得讨论和实践的一个新问题。在编制一个目录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目录的专题的特点,它所能收录到的图书文献的特点,由这些特点再来分析使用什么样的组配方法。比如,当资料涉及多主题,多学科内容时,可按主题和分类分别进行标引,然后进行组配;当资料涉及多主题且又是时间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按主题和时间顺序方式分别进行标引,然后进行组配;同样的道理,可以进行主题词和著者标引的组配,主题词和书名标引的组配等等。一个专题目录的专题范围,当然不只是一个主题的狭窄形式,而是包括有关这个专题的所有相近的主题的内容,因此,我们便根据这些内容,参照主题词表,拟定能够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主题词,并按字顺等方式将主题词排组。假如我们打算实现主题词和分类组配,那么将这个专题范围的文献按其所属的类目分别同其相关的主题相组配,由主题展开到各种分类领域,从而使资料划分达到更深的专指度。并且,组配法结合了二者之长,提供了从主题词到分类或其他方式的多渠道检索手段。

四、图书资料的揭示方法

专题目录是报道、揭示群书或多篇文献资料的一种书目工具。目录、索引又被人们称之为二次文献或叫二级文献。这就是将分散的图书资料用一定方法进行简化、组织起来的带有汇编和累积性的知识载体。而对一书、一篇文献、一份资料如何揭示?这是编制专题目录和其他形式目录的一个带普遍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目录学领域在揭示图书资料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我国古代编制目录的叙录体、辑录体、纪传体的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应用价值;郑樵、章学诚从理论上阐述的编制目录的宗旨、类例、著录、注释等观点,值得我们给予研究和借鉴。下面,拟从图书资料的著录、提要、文摘以及注释等分别加以介绍。

(一)著录

依据文章的篇名、著者或图书的书名页、版权页的书名、著者、译者、版本、附注等事项,按照一定的著录条例给予记录和反映。著录图书文献时要求从各个角度揭示图书文献的基本特征,替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辨认图书文献的条件。著录不完备,反映的信息不全面,都会给读者带来不便。比如,有的著录款目只写上书名、著者,对于版本等事项往往忽略,这就不便于读者选择好的版本。许多同志认为讲版本是搞古书工作的事,其实,现代出版的书的不同版本其意义也有不同的。比如说,鲁迅著作的一书的不同版本,内容上就有出入。像鲁迅自己校对过的《呐喊》、《藤野先生》等和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呐喊》、《藤野先生》里就有异处[29]。有的小说,例如《青春之歌》、《欧阳海之歌》,它们不同的版本中都有许多不相同的地方。

我国图书著录的传统,习惯以书名作为标目,不过历史上也有过著者标目排在书名标目前面的情况。但总的来看,还是以书名项为主,因为书名是读者认识图书的起点,书名往往是全书内容的集中的体现。图书文献著录应在考虑传统著录特点的同时,参照国际著录标准条例,走国际著录标准化的道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我国图书情报界现在也在讨论目录著录的统一和标准化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国内外目录编制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研制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统一著录条例。就笔者浅见,为让著录项目便于读者查考,宜以中文书名为标目(外文注明原书名),依次著录著者、出版者、出版年、提要及注释等款目;期刊论文著录篇名、卷期等项目。目录著录时所使用的名词、语言、字体都要规范化。通过著录、标引工作,准确地揭示图书文献的形式和内容特征。这就是著录的内容和任务。

(二)提要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图书文献的内容特征的方式称提要。我国古代称之为叙录或解题。提要是在著录的基础上,向深度揭示图书内容的一种手段。

叙录体的提要,在我国产生很早,两千多年前的书序和诗序,楚辞的大小序,古乐府的解题,都有叙述作品的主题意旨的功用。刘向校书时,“每一书就,向辄别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录而奏之”[30],其叙录的做法,“既审定其篇次,又推论其生平,以书而言,谓之叙录可也。以人而言,谓之列传可也。史家存其部目于艺文,载具行事于列传,所以为详略互见之例也,”[31]这主要是叙述学术源流,推论作者生平。刘向所作的叙录,开创了我国叙录体的内容提要之先河。到了宋代,陈振孙和晁公武发展了叙录体提要的编写方法,在所编的书目里,运用了介绍图书卷帙、版本以及叙述作者状况的编写提要的方法。清代以后叙录体提要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古代编写提要的体例,除了叙录体。还有传录体和辑录体。传录体创自于南朝时王俭的《七志》。《隋书·经籍志》说《七志》“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这种通过介绍作者生平,让人们了解作者著述的传录体的提要编写法,也能比较全面地别白图书的内容得失。辑录体是广泛辑录一书的相关资料来揭示图书内容的提要方法。较早运用这种方法的是齐梁间的著名的专题目录《出三藏记集》,这是在《综理众经目录》的基础上撰辑起来的佛经目录。其内容体例为:一撰缘记,二铨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撰缘记是写下佛经及释经的起源;铨名录是以时代撰人编列著述;总经序是摘录汇编各经本的前序及后记;述列传是记述译经人的传记。清代朱彝尊撰《经义考》时,把从孔子以来的十四部经书和逸经、拟经、刊石、镂板等,以旧目录为查寻的依据,不管书的存佚,全部摘出,再在每书之下汇集群家题迹、著者传记、其他各书涉及这书的有关评论等资料。后来章学诚编撰《史籍考》,便仿朱彝尊的做法,每书之下注存阙、版刻,记亡佚,辑佚文。辑录体提要的编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相关资料。

提要的编写在国外也受到一定的重视。苏联《图书内容提要的编写法》一书,对于提要的意义、种类,编写提要的一般原理、方法,以及对叙述式提要、推荐式提要等都作了论述。马克思整理资料时采用的方法之一,是编写内容提要。他的一千多册私人藏书,经他认真地阅读,仔细的分析后,都做了提要。

我们今天在编写专题目录时,要重视提要的编写。但是,也不是说每一目录,每种书都要写提要。现代编制的专题目录收录的图书要求报道快,使用专题目录的人大多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学者、专家和研究人员,因此,专题目录并不要求对所收的书都作提要。事实上,通过对图书的基本事项的著录,科研工作者已能够获得一书的有关信息,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再写提要了。只有在著录事项还不能充分反映一书的面貌和内容时,才需要写提要加以考证或评述。有的书复份少,一般人很难见到,那么,为了使读者通过阅读目录能对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需要用提要的方式来解决。如判定一书需写提要,那么,应根据它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读者本身情况,运用较丰富的材料旁征博引,对图书内容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见解,这样,定出的提要才能较深入地揭示图书和详介一书的得失。

(三)文摘

文摘又称摘要,是以简要的文字摘述图书文献重要内容的一种方式。作文摘时须忠实于原始文献,对文献中的重要数据、事实、论点、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结果,技术特点,工艺过程及尚存在的问题等摘述出来。

(四)注释

即是对所揭示的图书文献的内容,版本,作者等作一些必要的解释,或是引申性的附注。注释是揭示文献的比较灵活的方式,如明末释智旭的《阅藏知津》里,用符号注释,表明一书的优劣。

注释有多种:有一般性的注释,带实例的注释,有指示性的注释,参考性的注释,文献性的注释,等等。列宁编撰的《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里便作了很多的注释:在“1849年马克思在科论发表《两次政治审问记》”后,用括号作注释说“这是马克思的两篇辩护演说,他的罪名是出版报刊和号召武装反抗政府,后来陪审法庭宣告马克思无罪;俄译本有1905—1906年阿列克谢也娃、‘铁锺’、米亚赫科夫、‘知识’、‘新世界’出版社的五种版本”;在“马克思的特别优秀的文章收集在1895年恩格斯负责重印的单行本《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后,附着“有俄译本,玛·马累赫出版的《丛书》第59—60册;也编入1906年圣彼得堡斯尔蒙特出版的、巴扎罗夫和斯切潘诺夫翻译成的《历史著作集》,以及1912年圣彼得堡出版的《关于二十世纪生活的思想和观点》”的注释。这也是向深度和宽度揭示图书文献特征的较好的方式。

注释在专题目录里的应用比较广泛,它的功用比提要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专题目录的使用者需要通过注释来了解文献著录项目以外的具有参考性的资料。注释在目录编制中,也要根据需要而作。早在宋代,郑樵就提出“泛释无义”的论断,认为书有应释和不应释之分。古代目录的注释,有的侧重于注释版本,有的多述书的内容。我们作专题目录中的注释,可以参照前人的做法,结合图书文献的内容特点区别对待,同时,使用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引资料须经得住推敲。

五、专题目录的编制

(一)建立编制专题目录的机构

专题目录中有一部分是由一些学者、专家、科技人员个人编制的,例如王庸、茅乃文编的《中国地学论文索引》、董永武撰的《研究中国诗的重要书目》等是。但是,大多数的专题目录是由专职的书目工作者编制的。我国现阶段编制专题目录较多的是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各省、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各情报机构等。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时期在伦敦、纽约、巴黎就设置了书目服务机构,提供按专业和专题分类的各国图书与主要刊物的详细目录。西方国家在建立文献自动化检索系统以来,用电子计算机编制专题目录的机构仍是大型图书馆和情报单位。如果称图书情报单位是编制专题目录的机构,则这种说法嫌太笼统,因为实际上,编制专题目录是它们下面的一个部门组织进行的。例如我国大型公共图书馆,一般设有书目参考部,由该部负责专题目录和其他各种目录的编制业务。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设立书目组以开展书目工作。情报单位大多由方法室来负责编制专题目录等书目工作。在国外,波兰国家图书馆设有现行专题目录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会研究部”等部门编有不少的专题目录;苏联立陶宛科技图书馆负责专题目录编制的是该馆的科技情报书目部。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凡是编制的专题目录的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单位,大多是组织了专门的人力,配备了一定的物力,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来进行这项工作的。

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有必要根据本单位的基本任务,依靠自己的现有条件,建立起编制专题目录的专门机构,集中人力,有领导,有分工,全面安排专题目录的编制工作和服务提供工作。要加强对书目工作者的训练培养,编目人员应精通自己的专业业务,了解学术发展动态。摘自然科学方面专题目录的,在掌握书目编制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应认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搞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题目录的,要掌握社会科学的学术源流和发展趋向。编制专题目录的专门机构还应和本单位其他机构互相配合,和有关的科研人员、专家们合作,吸收他们的意见,努力提高目录的编制水平。

就全国范围而言,也应建立起专题目录工作的管理机构,附设在全国书目文献中心或目录事业管理机构内,用以组织、协调全国的专题目录的编制工作,开展学术研究,从事国际、国内的业务交流。可以预言,在全国性的专题目录方面的专门机构建立以后,必将对专题目录的编制工作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建立机构,健全体制,是编制专题目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希望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专题目录编制的程序

编制一个专题目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选题。通常由个人编制的专题目录,是结合他的专业活动和研究方向、研究任务来确定选题的。书目编制机构所要确定的专题目录的选题,是通过接受指令或读者咨询,经过调查研究,再根据可能条件,有计划地安排的。

2.划定收集资料的范围。题目选好后,要分析选题,判断其涉及的学科范围和图书门类,研究检索资料的途径。一个专题目录所收集资料的范围,大体是由它自身将要担负的任务,它的自身内容等因素所限定的。有的要求搜罗、反映古今中外有关这一专题的全面而又系统的图书文献,有的则限收某一种文字或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图书文献;有的要求限收某一馆藏,有的则不限一馆馆藏;有的限收图书,有的限收期刊;有的只收国内资料,有的只收国外资料,有的国内外资料都收。例如,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地质学(1977)》,将收集的材料仅限于馆藏,又要求只收1977年的、国外的有关地质学方面的资料。

大的范围确定以后,再进一步划定将要收录的图书资料的内容和形式范围,如,关于某一专题的基本读物和著作;关于这个专题的最新成就的各派观点的著作;关于这个专题的辅助性的著作和参考资料,等等。

3.查阅图书资料。根据所划定的资料收集范围,选择检索工具书,通过各种检索途径查寻、搜集图书资料。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搜集到原始文献材料的,尽量阅读那些能到手的书刊资料,以便对它们进行仔细的分析和鉴别。编制专题目录的机构,平时应注意资料的积累,将每天到馆的资料,随到随选,分门别类加以收录。但是,由于馆藏有限,人力、物力、时间有限,往往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料都直接掌握手中。所以,运用检索工具,间接地、更广泛地搜集图书资料,掌握资料线索,了解有关专题图书资料的基本情况,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且,这样能够充分地利用他人的成果,省时省力,搜集得的资料也较齐全。

4.选择材料。经过搜集、查阅过的图书资料,还要对它们作认真的分析,审校,翻译,查重,筛选。因为编制专题目录,不仅是为了找书,更进一步地说也是为了弄清图书资料的内容,考辨学术的源流,提供情报信息。

材料的选择,是将有关该专题的最新、最好的资料重点地、优先地选录下来。对于其他适合该专题的相关的资料,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的有关文献,也要注重选用;而对于那些同该专题不切合的资料则剔除出去。

5.编排。这是将经过分析、选择出来的图书资料,用著录、分类、别裁、互著、组配等方法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成为一个新的成品——专题目录的“正文”部分。

大量的、切合某一专题的材料只有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产生新的学术价值,才能担负检索工具的职能。关于一书、一篇文献揭示方法的运用,本文上面已有介绍。编排资料时运用别裁、互著方法,也是充分反映图书资料的一种有效的办法。例如,在编制专题目录时,运用互见法编制各种著者互见款目、分类互见款目等,并从其他学科的图书里分析出同这个专题目录有关的篇目。国外的一些专题目录也常使用互著的方式,如法国的《医学研究索引》中,在一些地方插入“参见”;美国的《工程索引》除用了约12 000个类目作指引编排资料外,同时也使用了“参见”的方法;美国《农业书目》每段引文包括脚注,期刊卷号,日期及页码外,还有“参照”的款目。

6.编制辅助索引和附录。大型的专题目录应编制辅助索引,以利于使用者从多途径检索资料的需求。假如一个专题目录的“正文”部分是分类编排的,那么,可以编主题索引、著者索引等作为辅助工具,以弥补分类方式的一些局限性。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构大学图书馆的《能源文献目录与索引》,“正文”以分类编排,它的每卷后附有四种索引:个人著者索引,团体著者与报告丛书索引,题目关键词索引和主题索引。假如一个专题目录的“正文”部分是以主题或按图书论文发表时间先后排列的,则可以编分类的、书名的等索引作为辅助工具,美国AD报告中的《固体中的冲击波目录》,收有关论文、报告等850条,目录后附有作者索引及一些专门课题索引;法国的《法国核文献索引》,每期的“正文”部分都按分类编排,后面分别附有引用期刊索引,主题索引,实验室名称索引,作者索引,报告号码索引,论文或图书索引。外国编的专题目录,大多重视辅助索引的配套成龙,因而给检索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附录的编选,应根据目录的性质,选录那些同目录内容有联系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像王毓湖《中国农学书录》附录的《关于中国农书》一文,孙楷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后附录的“存疑目”、“丛书目”、“日本翻译中国小说目录”;苏联国家建筑与建筑艺术科学情报中心研究所编印的《目录快报:建筑与建筑艺术》,每期后附引用刊物表。这些附录,对于补充“正文”的不足,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7.编写说明。说明有的叫序、跋,是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介绍这个专题目录的编制目的,用途,读者对象,收录资料的范围,编制的体例,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等。有时在说明中讲一些目录上没有反映到的东西,或者用说明来更正“正文”里的某些错误。有的用说明来概述目录的基本内容,如印度加尔各答紫胶出口促进会出版的《紫胶虫和紫胶文献目录》,在前言里介绍了紫胶研究的历史,并对文献目录的内容作了一些分析。

由于说明是提要钩玄地叙述了这个专题目录的要点的文章,它成了读者认识和掌握这个专题目录的向导,因而,说明是目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排在目录最前面的说明有时又叫前言,也有的把它称作后记放在目录末尾。

8.审订、印刷和校对。专题目录初稿完成后,即送至主管单位或主编人员审阅校订。在审订时须对目录作试用,并征求一些行家们的意见,发现有不当的地方,作必要的加工修改,最后形成的定稿方可付印。

根据专题目录的使用范围,发行数量,决定它的印刷的方式和印刷的数量。若是这个目录使用的人不多,只需印少量的份数,一般采用油印或静电复制原稿;若需用量大,则用铅印、胶印等方式。在现阶段通用的油印和铅印的印刷业务中,应搞好校对工作,尽量避免出差错,以保证专题目录的质量。

(三)调查、研究专题目录的使用效果

为了总结经验,把专题目录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搞好,应该对过去编好发行、流通出去的专题目录的应用情况作一番调查研究,从它的社会影响,经济效果,指导阅读和为科研、生产服务的职能等作深入的考查。对一个专题目录流通后,有多少人使用,使用后解决哪些问题,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或是人们在使用这个目录时,发现有什么样的不当的地方,对以后再编新的专题目录有些什么要求,等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工作中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作分析总结,对专题目录和科学研究的前景作出预测性的评论,为改进以后的工作,制订新的选题计划提出意见或建议。

经常地作调查研究,不断地寻求书目工作与科学研究、生产建设需要之间的差距,及时地为缩小这种差距而进行反馈性的调节,这样,才能使所编制的专题目录同科研和生产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对编制专题目录索引的意见.赵继生著.载《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1958年第1—2期

[2]关于目录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彭斐章、谢灼华著.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

[3]专题文献志及其编制.赵世良著.载《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一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1979年

[4]我们是怎样编制专题文献目录的.景吉光著.载《中国科学院第一次图书馆学情报学讨论会文集》,1980年3月

[5]中国历代书目总录.梁子涵编.台北:中华文化事业委员会出版,1955年9月

[6]目录学序说—原理与事例カウのアヶロチ志林尚夫著.(日)东京:学芸图书社,1978

《云南图书馆》,1982年第2期、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