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贫瘠的土地上奋力夺丰收

在贫瘠的土地上奋力夺丰收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光奖接任的初三班,教室土墙已经开了个裂缝。在教材处理上,罗光奖坚持以统编教材为主体,适当增补反映最新信息和描述风土人情的有关作品,按照“分类集中,突出重点,以难带易,适当循环”的原则,组成单元进行教学。在进行单元教学时,罗光奖很重视预习指导。

在贫瘠的土地上奋力夺丰收———记农村优秀语文教师罗光奖

蔡澄清

语文教改园地上,百花竞放,五彩纷呈。给人以深刻印象并尤其使人敬羡的是在那贫瘠土地上培育出来的朵朵鲜花。这里我采摘的是其中的一朵:

这儿是一片贫瘠的土地

安徽省南陵县戴公山下有所戴镇初中。这儿远离繁华城市,交通闭塞,是皖南的偏僻山区。

一九八一年一月,罗光奖调到了戴镇初中。刚来时,这所学校只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余名学生,十来名教职工。校舍破旧,设备简陋。罗光奖接任的初三班,教室土墙已经开了个裂缝。学校里不要说理、化、生实验器材奇缺,就连可供学生借阅的书刊也没有一本。学生起点之低,更是令人焦虑。偏远农村的孩子,耳目闭塞,见闻不广,缺少家庭辅导条件,还常受农家劳务的拖累,加上小学基础不牢,不少学生跟不上班。他们感到“升学无望”,觉得“读书无用”,于是不少人自暴自弃地在学校里混时光……这一切,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啊!当时的戴镇初中,十来名教职工中,最高学历是中师,半数以上是民师,而罗光奖呢,则连小学毕业证书都不曾拿到。他们学历低,经验少,教研条件差,外界信息不灵,对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和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更了解不多,要进行教学改革,真是困难重重……

而罗光奖正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始了耕耘……

三个课堂

第一课堂———课内的教改实验

五六年来,罗光奖首先立足于第一课堂,从自发到自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改实验,初步形成了他自己的教学特色。

单元教学重预习!在教材处理上,罗光奖坚持以统编教材为主体,适当增补反映最新信息和描述风土人情的有关作品,按照“分类集中,突出重点,以难带易,适当循环”的原则,组成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的教材一般分作“重点讲读(教读)、一般讲读(扶读)、简略讲读(自读)、思考练习(练习)”四种类型。前三种课型要有课前预习,后一种课型要有检查讲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能力。1986—1987年度第一学期,罗光奖将初中语文第一册全册教材调整组编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确定一两个教学重点,以有关语文知识短文为纲,以本单元里所选例文为目,各有侧重地进行听、说、读、写、想的训练,并结合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安排为例:

教学时间:十五课时(九月十九日—十月八日)

训练要点:结合语文知识短文《记叙的要素》,使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一些记叙的方法。

教学课型:教读《一件珍贵的衬衫》,扶读《老山界》、《草地晚餐》,自读《红军鞋》,最后比较四课的异同,领会语文知识短文《记叙的要素》。

写作练习:《一件珍贵的礼物》或《一件难忘的事情》。

课外活动:①分别对比阅读苏叔阳的《小刘的衬衫》、田园浩的《六月雪》、王愿坚的《草》、肖锋的《长征日记·二则》(《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手册·给初一(上)学生用》第4—19页);②请华东局一级战斗英雄慈金爱来班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进行单元教学时,罗光奖很重视预习指导。他认为:预习,不能笼统地叫学生读读课文,而要提出明确的预习任务,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指导;布置预习作业,要循序渐进,预习的提前量要适度,不宜一竿子捅到底。课前预习侧重为第一节课服务,第一节课之后布置的练习及预习,又侧重为第二节课服务,依此类推。这样,让学生“跳一下就可以摘到果子”,对于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预习效果是有好处的。

组织讨论重创见 无论是哪一种课型,在教学过程中,罗光奖都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变灌输式为启发式,从多方面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讨论中,教师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创见,展开辩论,有时,罗光奖也以“普遍一兵”的身份参与辩论,更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融洽了师生间的感情。

讲求生动重互测 教学的生动性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归纳课文段落大意,《教学参考书》上都作了比较准确的文字归纳。按常规,教师只要把它告诉学生或抄给学生就行了,而罗光奖为了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就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用联句形式来概括各段大意,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挺进报》一课,没有照搬现成的参考书,而是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联句式归纳”:

第一部分第一层次:地下发行《挺进报》,陈然刻印劲头高。

第一部分第二层次:党的内部出叛徒,陈然不幸被逮捕。

第二部分第一层次:陈然狱中再办《挺进报》,众战友倍受鼓舞斗志高。

第二部分第二层次:狗特务发现、追查《挺进报》,许晓轩从容对敌显智谋。

这种归纳,内容容量比参考书多,文字却比参考书少,表达上也比一般陈述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喜爱。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概括内容和锤炼语言的能力。

罗光奖在教学中还一直努力让学生名副其实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即使在考查、考试方面,也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给以学生自主权。为了使学生对考查、考试不是望而生畏而是乐而为之,为了使考查、考试真正成为检查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罗光奖打破“教师考学生”的传统,提倡并实行“学生自考”、“学生互考”、“师生互考”等考查方式。

学生自者: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由学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及自己的理解等实际情况,自拟一组十至三十分钟的自测题,做完后自行开卷评考或与同学互考。

学生互考: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教学之后,教师统一发纸并作大体指导,让学生各拟一份六十至九十分钟的考卷(包括作文),同时要求备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由教师统一编号并根据抽签互相答卷、评卷。学生互改互考后,教师收阅全部试卷,从中寻求反馈信息,了解教与学的双边情况,同时将每个学生的互考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予以记载,并将出得好和考得好的试卷予以展评。

师生互考:为了保持学生互测的兴趣,保证学生互测试卷的质量,有时罗光奖也参加学生互考的活动,即,他也拟出一份考卷,与学生在一起编号、抽签,他抽到了哪位同学出的考卷,也规规矩矩地做好并交给那位同学评改。因为每位同学都希望(同时也有点害怕)老师抽到自己的卷子,卷子的质量也因此更进一步提高了。

读写结合重扩展 罗光奖很重视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他认为:讲读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阅读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写作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写作教学不仅是讲读教学的延续,而且是讲读教学的效果的体现。因此,他很早就提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讲读课文与训练作文相结合”,力求从现行课本的选文和单元组合中理出一条可以作为作文训练步骤的路子来,并且大致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篇课文讲读之后,罗光奖一般都要布置一个或几个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接近的作文题目,有意识地让学生以学过的课文为典范来进行仿写。例如教完《白杨礼赞》写《××礼赞》,教完《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写《给小学生的一封信》或《给×××的一封信》等等。除了仿写以外,罗光奖还经常结合讲读教学进行扩写(如“把《智子疑邻》扩写成六百字以上的故事”)、缩写(如“把《驿路梨花》缩写成五六百字的小故事”)、改写(如“把白居易诗《卖炭翁》改写成六七百字左右的记叙文”)以及写读后感(如《〈扁鹊见蔡桓公〉读后感》)。有时还要求学生给有关课文编写续篇,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如写《孟姜女后传》等。在读写教学中,罗光奖还很注意“随机扩展”。这扩展,有时是读讲课文作者本人关于本篇课文的“创作谈”,以便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留心学习作者的写作经验,如教学《驿路梨花》,便向学生读了彭荆风的《深情写梨花———谈〈驿路梨花〉的写作》一文;有时是读讲别人对某篇课文的评论分析,以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便向学生读了马作楫的《漫话读诗———谈〈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文;有时是围绕某篇课文选读与之相类似的文章,以求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路,如教学《白杨礼赞》,便向学生读了袁鹰的《白杨》和郭沫若的《银杏》等文并进行比较;有时是介绍与课文有关的作家的故事以及语文知识,如教学《〈伊索寓言〉二则》,便向学生介绍《奴隶寓言家伊索》和《寓言的“身体”和“灵魂”———漫谈寓言的结构》以及《众神之王———宙斯》等知识;有时还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选读一些对学生有启发的“习作例文”,如教学《井冈翠竹》,选读《翠竹赋》,教学《二六七号牢房》,选读《一位英雄人物活在我心中》等习作。

第二课堂———课外的能力训练

成立班级图书室 罗光奖把自己的几百本书提供了出来,同时又号召学生“大家凑书大家看”,七拼八凑,成立了拥有三四百本书刊的“小小班级图书室”,对全班学生开放,教师从阅读方法上给同学们以指导。据粗略估计,平均每个学生每一学年可读课外书籍五十本上下(不含报刊)。这就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同时提高了文艺修养和鉴赏水平。

指导写日记 多年以来,罗光奖无论接教哪个班级,都要把日记作为学生每天必做的“课外作业”之一。他耐心指导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坚持不定期地收阅、讲评,还经常编出“日记选刊”。他提出“日记日记,每日必记”已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

结合教学搞活动 罗光奖每周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并使这些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如初一第一学期第九周,课堂教学内容为《形声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双音合成词》等语文知识短文,为促进学生准确辨析和正确使用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以及学会使用《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当周便举行消灭错别字比赛和举行查检字、词典比赛。同一学期第十一周,课堂教学内容为《春》、《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和语文知识短文《观察和记叙》,与之相应就安排了下列课外活动。读评《四季歌》、《秋风的宣言》、《冬》、《欢乐的夏夜》等往届学生的习作(均发给每个学生);请校友就“观察和记叙”谈自己的体会。

组织文学社,创办《新叶》刊 一九八一年四月,罗光奖根据一些爱好语文特别是爱好写作的学生的要求,组织成立了“新叶读书写作小组”,一年后又更名为“新叶文学社”,并创办了文学小刊物《新叶》,为学生开辟了一块发表习作的园地。五年多来,校内一共约有二百七十名左右的学生向“新叶”投稿二千二百篇左右,其中有位同学一人就投有八九十篇稿件。到目前为止,《新叶》已经编印出四十四期,一共发表了近一百位学生的微型小说、诗歌、散文及文学评论等稿件三百多篇。其中十九位同学的四十六篇诗文分别被《芜湖日报》、《作文周刊》《学作文报》、《青少年日记》等七家报刊转载。另有七位同学在芜湖电台、《安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集邮》杂志等新闻单位和报刊上发表了二十余篇通讯、消息及信稿。

组织学生编小报 罗光奖在编《新叶》的同时,还指导学生“人人当主编,个个办小报”,由同学们“自己定刊名,自己当作者,自己约稿件,自己当编辑,自己学排版,自己搞誊写,自己配插图,自己写标题”———一切都自己动手。在编报过程中,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读写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几年来,已有二百多名学生办出了一千多份小报。

第三课堂———社会上的跟踪培养

教学实践使罗光奖认识到: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把自己的劳动对象封闭在学校范围之内,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比较显著的教育成效,为了争取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应当对自己的劳动对象去进行“跟踪培养”。

对于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罗光奖并不因为他们的离校而与他们中断联系,特别是对一些有理想、肯用功的学生,他更是密切地关注着他们的进步,并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给以引导和帮助。凡从他手里升入中专而去外地上学的学生,都与他保持着密切的书信来往,通过书信,学生向罗光奖请教问题,邮寄习作;罗光奖帮他们解答问题,修改诗文。

对于毕业回乡的学生,罗光奖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去关注、培养他们。罗光奖经常抽时间下乡去看望他们,帮助他们打消自卑感,激发他们树立上进心,教育他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仍需要抓紧读书和写作,并在书籍报刊等学习资料方面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援助。在罗光奖的教育、帮助下,何世平、沐安林同学分别参加了《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和《安徽日报》新闻刊授大学的学习,并分别被聘请为南陵人民广播电台和河南《青年信息报》通讯员,他们所发表的新闻稿有不少都是罗光奖向他们提供材料甚至带他们一道深入采访、写作的。沐安林关于日本一个林业考察团考察戴公山林场的报道还先于专业记者见了报。

辛勤汗水润丰收

着意耕耘,自有收获。罗光奖在戴镇中学教过四届初三班,每届学生中考成绩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县平均成绩,升学率在他们河湾区的六所中学中均名列前茅。罗光奖本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1985年,他先后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和县中语会理事,并分别被评为芜湖市优秀园丁和安徽省优秀教师;《芜湖日报》把他列为“芜湖市一九八五年十位新闻人物”之一;一九八六年他又先后被选为市、省“政协委员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代表,分别被评为县优秀园丁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罗光奖夺得了丰收,党和人民给了他荣誉,但是,他并未满足。为了将来能取得新的成绩,他决心从现在起以新的努力行动起来,奋力拼搏,在语文教改领域努力进行开拓,力争使各方面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1987年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