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迪生给妈妈做手术诡异之处

爱迪生给妈妈做手术诡异之处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迪生母亲教育最成功之处就是善于发现、挖掘和保护孩子的天赋,以及对孩子的事业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爱迪生母亲的做法告诉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大胆地动手,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让孩子实实在在地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如今,许多家长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剥夺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

4.4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你知道太阳的真面目吗?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轻易地从各种图书或者纪录片中看到有关太阳表面状态的描述和各种有关太阳的图片。但直到19世纪末,人类还从未真正地认识太阳,一个人的出现——伟大的天文学家海尔,改变了人们的认识。

1891年,海尔用自己发明制作的特殊仪器,成功地拍下了人类第一张太阳的照片,揭开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一页。

海尔生长在美国芝加哥,从小就有着广泛的兴趣,喜欢思考,善于动手尝试。小时候,海尔的父亲给他讲了许多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有一次,他听说用涂黑了的玻璃将望远镜的镜筒前后遮住,这样看太阳就不会刺眼了,他立即跟父亲商量,看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观察太阳。父亲非常支持他的想法,让他自己尝试制作了一台望远镜。透过望远镜,一幅壮丽的景象展现在他的眼前:巨大火球的边缘,就像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燃起了漫天大火,非常漂亮。这次观察使他对研究太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引领他逐步走向科学的殿堂。

一次,海尔跟妈妈出去旅行,在火车上,海尔看到一个小女孩用红色透明糖纸挡在眼前,对她妈妈说:“咦,妈妈变红了,叔叔也变红了!”这句话触动了小海尔,使他重新开始思考,为什么隔着红玻璃纸看到的物体颜色是红的呢?海尔最终琢磨出是红玻璃纸把其他色光滤掉了,只让红光通过。能不能制作出一种设备,把其他光都滤掉而只让一种光通过呢?海尔开始尝试并进行各种实验,最终研制出一种特殊的镜头——过滤器,从而发明制造出观察太阳的新仪器,拍下了有史以来太阳的第一张照片。

〖〗 第四章技能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根本 做自己想做的父母  创造首先源于一种想法,但单有创意还是远远不够的。海尔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童年时代的“实验”和探索,对一个人今后的人生历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并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把自己的创造才能发挥出来。

爱迪生(1847~1931)出生在美国北部一个叫米兰的小镇上,他一生拥有1200多项发明,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科学家之一。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他母亲的正确教育和引导。爱迪生母亲教育最成功之处就是善于发现、挖掘和保护孩子的天赋,以及对孩子的事业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般人眼里他是怪孩子,在老师的心里他是糊涂虫,只有母亲认识到这是孩子的天性,是最宝贵的品质,这也就是爱迪生所呈现出来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爱迪生母亲紧紧抓住这些“不一样”,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

爱迪生母亲是怎样引导爱迪生的呢?针对孩子好问好思考的特点,她总是循循善诱地开导,注意开发他的潜能。爱迪生刚7岁时,母亲发现他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于是就借来一些浅显的自然类书籍供他阅读。当孩子由于爱问问题被恩格尔老师看成怪人、糊涂虫而被撵出学校的时候,母亲并没有责怪他,她深知儿子的性格,儿子不是什么糊涂虫,只不过是好奇心强罢了。

爱迪生母亲甚至在家独自挑起教育孩子的重担。亲自给他讲课,给他讲历史的兴衰,让他读《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等古典名著。在自然科学书籍中,介绍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俐略生平事迹的书深深地吸引着他,伽俐略通过实验来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使他深为钦佩。从此,“实验”一词一直没有离开过爱迪生的脑海,他的一生都在为实验而忙碌。

母亲发现爱迪生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就专程上街买了《自然科学与实验科学入门》一书。他对实验好像走火入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各种实验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费用支出也不断增长,而家里的日子又过得非常窘迫,于是12岁的爱迪生不顾父母的劝阻,在休伦斯至底特律的火车上卖报纸和食品,每天长达14个小时。爱迪生还利用卖货的间隙在火车的实验室里做实验。一次,他做实验时不慎失火,险些酿成大祸,因此被赶下了火车,灰溜溜地踏上了返乡的路途。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爱迪生在火车上闯祸的事,早已传遍了家乡,有人甚至添油加醋地说,爱迪生把人家整列火车都快烧光了,被人家给撵走了。只有母亲了解儿子,她不相信那些流言蜚语。爱迪生在回家的路上,遭受到不少熟人的冷眼,小伙子心上像压着一块石头抬不起头来。

但当爱迪生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忽然看见母亲正在门前等着他,母亲告诉他说:“孩子,坚强一点,不要被人家打趴下了。”爱迪生心中原本是委屈和痛苦,现在顿时烟消云散。他感觉自己的身上又有了无穷的力量。

母亲重新为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场所。为了防止意外,新实验室设在自家阁楼顶上,地窖里只堆放器材和杂物。这样万一再发生爆炸,最多只会把房顶炸掉,不会使住人的底楼受到影响。就这样,他们家的小阁楼成了爱迪生的实验室。爱迪生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实验中度过的。

正是在母亲的关心和支持下,爱迪生凭着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痴迷,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验,一生获得1200多项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母亲的做法告诉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大胆地动手,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让孩子实实在在地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孩子自己的财富。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直接告诉孩子“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不及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所获得的感触深刻。亲自动手,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取得成绩、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只有去“做”,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只能永远停留在初始阶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的“人才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单凭学历堆砌,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际能力的所谓“人才”,是无法适应现代信息以及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日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升学考试中也加入了综合能力的考核项目。人才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机是中小学生时代,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通过科学的训练掌握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思维方法,使孩子从小就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那么家长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有创造性能力呢?

1.要教育孩子学会动手。如今,许多家长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剥夺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何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家长要由替孩子做事,变为指导孩子自己做事;指导孩子独立地跨越障碍,独立地思考问题;甚至吃点苦头,使孩子从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逐步具备独立地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

2.要教育孩子学会读书。家长不能只满足孩子学会,而更要教孩子会学,虽然两者仅仅只是词序的不同,但它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素质。杨振宁博士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到一种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老师要你注意的不是最高原则,而是一些新的现象,抓住这些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归纳、总结。”我们不是要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希望孩子能掌握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工具。

3.要教育孩子学会思考。让孩子对问题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现存的事物有怀疑的精神。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很强的表达欲、想象幻想丰富、敏感性、艺术上的审美观和幽默感等。

4.家庭氛围熏陶。孩子的创造个性的培养与家庭环境和氛围有密切关系。只有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有理为正,有理为真。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没有拘束和压力,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和不时闪烁出创造的思维之光。 家庭不仅是开发孩子创造力之源,而且在开发孩子创造力中有着特殊作用。人世间父母对子女最亲密的爱,子女对父母由衷的特殊情感进而转化为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权威性的教育力量。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我国的《学记》中有句话,叫做“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教育中要重视情感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