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心理压力的自我消解处方

一般心理压力的自我消解处方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对应激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多汗症、脱发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过敏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女性月经失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等。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上述两项与躯体健康一起纳入人类健康的新标准。随时防止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关系的反映。

十六、一般心理压力的自我消解处方

1.心理压力的危害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空间压缩、时间膨胀、信息爆炸、沟通加强、知识升值、贫富差距拉大以及价值多元化等,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化快、信息传递快、观念转变快……唯有如此,才可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由于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的随之加快,尤其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等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加重,随之而来的时间观念、工作效率和生活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容易使人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引起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并导致心理失衡。这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特性:一是能使人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二是对应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心身疾患,贻害身心健康。

精神应激一般可理解为:当人体受到超过自身调节能力(或曰承受能力)的各种刺激时,所引起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异常(包括心理和精神)反应。应激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性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应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机体反应。人体对应激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则可能转为病理改变,进而导致心身疾病

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通过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糖也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多汗症、脱发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过敏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女性月经失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重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上述两项与躯体健康一起纳入人类健康的新标准。说来也不奇怪,心理和精神因素使人致病不仅在我国日益突出,就是在很多工业化进程中发达的国家中,由此惹出的麻烦也不少。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人中,因心理压力导致紧张而患病者每年达39万之众,医疗费支出高达上亿美元。

2.心理压力的消除方案

(1)首先应预防心理性疲劳和应激性疾病。如放慢工作速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给自己加压,培养良好心态;正确评价自己,处理好各种关系;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知足常乐,胸怀宽广豁达等。随时防止应激性疾病的发生。调适处方如下:①避免强烈和持续时间长的应激;②避免不良情绪和有害的精神刺激,解除精神负担、保持心理平衡和心情舒畅;③调整工作环境、注意劳逸结合;④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减少夜生活,戒烟忌酒;⑤应补充高能量、高蛋白、富有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多吃些水果蔬菜;⑥坚持健身运动和休假、旅游等;⑦及时正确处理伴有病理性应激的疾病,以尽量防止或减轻应激对人体的不利影响;⑧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纠正机体亚健康状态。

(2)避免忧思抑郁。在遇到不良情绪时,可采取下列方法调节:①节制法(依靠理智驾驭情感,缓解矛盾、情绪的方法);②宣泄法(科学合理地把积郁在心胸中的不良情绪宣达发泄出去,以求得到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如疏导宣散、暗示解郁、倾诉安慰、痛哭等);③转移法(通过一定方式改变不良情绪的注意力,使苦闷得以解脱的一种方法,也叫移情法,主要有超脱升华、运动移情、以情易情,比如艺术创作欣赏,哼几首小曲等);④以情制情法(以具体形象或言语作诱导,激发人们的情志朝有利于身心健康方向发展的方法。如“情感交互抑制法”,就是当不良情绪袭击时,依据不同对象、时机和场合,或引之大笑,或惹之以哭,或激之以怒,或施之以悲,就可有效调整情绪,但不可搞突然袭击,以免产生不利后果)。

(3)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叹息: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忧;每逢阴天,老太太又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愁。终于积忧成疾,病卧在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两个儿子倒也孝顺,四处访医问药,幸得一智者,口授一计曰:“晴天好晒盐,老太太应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老太太该为大儿子高兴。这么转念一想,保你没愁发喽!”老太太依计而行,果真变愁为欢乐,日渐心宽体健起来。

细细品味这个故事,对我们该有多少启迪,人生快乐与否,在人不在天,在人不在物,全看你如何对待生活了。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关系的反映。对客观事物,个体总是先有一定的认识,伴之而来才产生情绪体验,认识在情绪中起主导作用。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体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性: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卫生学家告诫人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方面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

(4)大笑。即上述的以情制情法。美国斯坦福医学院的一位精神病专家指出,当你大笑时,你的心肺、脊背和身躯都得到了快速锻炼,胳膊和腿部肌肉都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你的血压、心率和肌肉张力都会降低,从而使你放松。

(5)一吐为快。即上述的宣泄倾诉法。也许你正为见未来的岳父而紧张,也许你正为年终的账单而担忧,或许你还为孩子的升学考试而坐卧不安,不妨说出你的焦虑,让他人与你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

此外,还可以通过洗温水浴、做深呼吸、散步等放松的方法,解除你的心理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