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需要努力

成功需要努力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帮助阿海形成“成功需要努力,努力有用”的认知,培养其成就动机,我提供了针对自我意识的辅导策略。针对“不付出就能成功”、“努力无用论”等不良认知进行认知调适;针对动力障碍,帮助阿海回忆过去的成功事件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激发他的成就动机。他非常希望成功不需要努力。我们进一步探讨,尽管阿海的生活条件优越,母亲对他的照顾也十分周到,这一切表面上不需要他的努力,但实际上却与父母的努力分不开。

成功需要努力

——初中生厌学心理辅导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第二中学 向 翔

学习作为学生最根本的任务,已经成为他们证明自己的意义与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这条道路上,如果一个多次尝试努力的孩子由于方法不当而屡遭挫败,那么他将习得一条经验:努力是没有用的。如果挫败他的不仅仅是成绩与排名,还包括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比如父母、老师,那么他又将形成一个观念:我是没有用的。

自卑的“王子”

14岁的阿海高大帅气,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忧郁王子”。篮球场上,他是充满活力的阳光男孩;班级里面,他是随和可亲的人气王。就是这样一个家境优越、父母疼爱、同学喜欢的男生,却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呆。阿海对死党说了句谁也想不到的话:我很自卑。

在同学眼里,阿海所谓的“自卑”,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更具有“忧郁王子”的气质罢了,大家其实都很羡慕他。然而事实证明,阿海的确有可能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大感烦闷。班主任米老师曾经说过,从六年级到八年级,阿海的成绩越来越差,上课一点也不专心,考不好还找理由,埋怨老师出的卷子难、怪、偏,超出考纲,才会导致他考试失利。阿海的母亲十分着急,眼看着儿子在学校没人治得了了,打算干脆转学换个环境试试。

自卑感,常常来自多次失败的经历。阿海记住了太多的失败。他分析自己成绩下降的过程,认为初中不同于小学,知识不努力就学不到,但同时有很多环境刺激引诱他分心。而阿海有一套“努力无用论”:

努力再多还是会考超纲题,努力无用;

物理再努力,老师还是按数学成绩评价我,努力无用;

准备攒下来买mp3的钱,因为临时的同学聚会支出了一部分,索性花光;

如果和好朋友继续待在一起的代价是努力取得进步,那就放弃朋友好了……

漫漫“下坡路”

在咨询室里见到的阿海,乍一看的确是人们所说的“阳光男孩”。而不可否认的是,阿海彬彬有礼的言行举止,无法掩盖他眼神中流露出的对学习生活的厌倦。阿海不是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也比较客观。我隐隐感到,阿海对“学习”二字误会已久,消除这种误会需要找到根源所在。

母亲对于阿海的学习,从小就有着严格的要求。而阿海在小学也能保持着班级中上等的水平,很有优越感。没想到中学里的第一次期中考试,阿海在英语上栽了大跟头。分数的不理想已经让他很失落,而在试卷讲评时,阿海发现了许多超纲词汇,这让他愤愤不平。自此之后,阿海对学习似乎失去了兴趣,他更愿意跟同学聊天,到操场上打篮球。在老师看来,他并不多话,但是多了解一点,就会觉得他思想比较偏激。

刚上八年级时,阿海遇到了自己的重要转机:物理课。阿海认为自己数学基础还行,学物理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自己要争取从一开始就不掉队。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海的物理保持得不错,他又有了学习的动力。然而,好景不长,他很快对物理也失去了兴趣。某天早晨,物理老师叫了几个学生去办公室订正作业,其中就有阿海。阿海很快发现,其他几个同学是考试没有及格的人,而老师又无意中谈到阿海数学底子薄,需要加强补差。这无心的话让阿海心如刀剜:原来老师一直把我当差生啊!从此,阿海也放弃了学物理。

就这样,他对学习更加没有信心了,上课睡觉发呆,不是和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纪律,就是在与老师沟通时顶撞冲突。每天放学前,其他同学在认真地确认回家作业,阿海头也不回地拿起书包走出教室,不记回家作业,因为记了也不会做。学习上的失落令他倍感苦闷,常常把“没劲儿”、“没意思”挂在嘴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第一次咨询下来,我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阿海找到了学习成绩下降的起始点(英语考试)和他曾经试图努力改善状况的途径及结果(学习物理)。表面上看,这两个结果将两个“不幸”很偶然地带给阿海;但是在问题背后的归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消极心理和认知不良,这些是导致他一直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失败别再来

在咨询室里,我询问他同意前来咨询的原因。

阿海:我就是有厌学情绪吧。在学校可以和同学聊天、打篮球。我就是不喜欢上课,作业也不会完成。我现在真的挺郁闷的,还有些自卑。

师:郁闷的时候是怎样的状况呢?

阿海:就是整天没劲儿,高兴不起来,觉得挺没意思的。

师:觉得学习有压力吗?

阿海:压力太大了。

师:也许学习一些放松的技巧有助于缓解你的压力。

阿海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这些技巧,坐在座位上进入了放松的状态。

师:感觉怎么样?

阿海:我喜欢这种舒适的感觉。

师:如果现在是最舒适的阿海,他的身上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阿海想了想,在纸上写下三行字:

1.有一份工作,有钱,过快乐的生活;

2.希望受万人瞩目,或者令别人羡慕;

3.希望永远成功,不经历失败,就可以得到很多。

阿海对理想状态下的现在和将来也有自己的看法:

理想的现状应该是:上课不用听讲就会做作业,考试不用想就全对。

理想的将来应该是:工作方面要当老板,有自己信任的工作伙伴,事业上一切顺利。不用太操心。家庭方面能互相谅解,不会吵闹,生活富裕,不会有经济困扰。人际关系方面有自己的一两名特别好的朋友,能在困难时互相帮助,能陪我畅谈一切。成就方面能在自己的事业上创出一番天地,让父母感到自豪,让别人刮目相看。

总之一句话,不想付出,不想投入,不想失败,但收获还是希望越多越好。不努力就想取得成绩,这和他的“努力无用论”一样,是需要调整的不良认知。

形成“母子同盟

为了帮助阿海重新认识母亲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在解决厌学的问题上形成母子同盟,我提供了针对家庭原因的辅导策略及方法指导。即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角色扮演,复现亲子互动的现状。在分析和质疑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通过指导改善亲子沟通状态,使阿海从中获取支持和信心。

放松训练后,通过角色扮演,我们复现了一次阿海印象中的母子对话:

母:你没事要多看看书!

子:知道了。

母:那你还盯着电视看!

子:让我看一会儿。

母:你不要老是看电视、跑出去玩,最起码你也要考个普通高中吧!要像你舅舅那样,有个好文凭才能找到好工作!

子:知道了。

(儿子继续看着电视,而母亲坐在近旁不再说话。)

阿海认为,母亲的话表达了她这样的想法:儿子太不争气,也许根本不是学习的料。而自己也被母亲提高音量的唠叨搞得愈发烦恼。母亲最后不再说话,阿海认为是由于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冷淡感到失望所致。

我注意到他说,母亲认为他不是学习的料。我问阿海:妈妈是那样想的吗?他说:也许是的。说着眼圈就红了。

师长们有时是为了孩子好,却采用了糟糕的表达。创伤由此产生,孩子也往往没有勇气去质疑他们眼中师长的态度。母亲压力的本质,是孩子对母爱的质疑。我认为打消这个疑虑,将母亲争取到与儿子共同克服困难的同一阵营里,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这对阿海来说有些难以开口,但我还是建议他亲口将自己的疑虑表述给母亲。

一周后,阿海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他在一个恰当的时候鼓足勇气问母亲:“您觉得我不是学习的料吗?”

母亲认真地回答:“你其实就是不努力,要是好好学,也可以像别人一样好。”不久后我得知,阿海的家人不再要求他转学了。

成功需要努力

为了帮助阿海形成“成功需要努力,努力有用”的认知,培养其成就动机,我提供了针对自我意识的辅导策略。针对“不付出就能成功”、“努力无用论”等不良认知进行认知调适;针对动力障碍,帮助阿海回忆过去的成功事件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激发他的成就动机。

他非常希望成功不需要努力。他比同样成绩的其他同学更不开心,因为他还在梦想忽然取得好成绩。他分析自己成绩下降的过程,认为初中不同于小学,知识不努力就学不到,同时处在青春期的他又很容易上课分心。

这时,他提到了一个事实,知识不努力就学不到。我们进一步探讨,尽管阿海的生活条件优越,母亲对他的照顾也十分周到,这一切表面上不需要他的努力,但实际上却与父母的努力分不开。在现实面前,阿海意识到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自己的那些美梦是不切实际的。

阿海有过一些“努力无用”的经历,比如:努力再多还是会考超纲题、物理再努力老师还是拿他当差生等等。但是,请他回忆一些努力成功的事件,其实也有一些,比如:多次练习后投球命中率提高;五年级时花了一个月攒钱买了一辆赛车等。在回忆中,阿海明确了努力当然是有用的,而且努力得来的收获比不努力就拥有的事物更能带来欣喜与满足。

为了更多地获得成就动机,阿海努力回忆自己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事:

我问:“从六年级到现在,你有没有哪怕一次考得出乎意料的好的时候?”

“有的。”他稍微想了想便肯定回答道。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一次数学小考中,他的感觉像平常一样,也不觉得多顺,但考试的结果是班级十几名。他非常开心,想把卷子拿回家,给妈妈看,让她高兴高兴。

重新回忆起那场颇有成就感的考试,阿海有一些兴奋。在随后的探讨中,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讨教,向父母求助,描述心中不安,都成为促使他积极行动的力量。

会谈的结果,我们商定从取得最小的进步开始——梳理过去的试卷中因为马虎而出错的题目,尽可能收复失地。“反正不会比现在更糟了,不如尝试改变一下生活,说不定能够成功呢?”

“如果我真的尽心尽力了,就算考砸了也没人会怪我的。我的压力也会小得多。”阿海真诚地说。

亲子沟通的指导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那就是阿海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支持,阿海不再认为母亲对自己失望,母亲也知道阿海在学校朋友多,不再要求他转学。对于曾经存在的一些不良认知,阿海形成了新的观点,成绩的提高诚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他学会了面对现实,并做出决定:继续留在初二读一年,基础巩固扎实了,再去面对中考。一年之后,接触过他的老师都欣慰地发现了他的变化:打招呼时,一样的彬彬有礼,不一样的是眼里含着自信的笑意。

个案小结

阿海的厌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智力活动不兴奋,如课堂上无法投入听讲,不断出神、打盹儿、讲话;二是情绪郁闷,常常把“没劲儿”、“没意思”挂在嘴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三是存在不良认知,认为在母亲心中,他不是学习的料,外语考试失利,他认为题目超纲;在他心目中,最好是不经历失败,永远成功,同时他还有着根深蒂固的“努力无用论”;四是言语偏激,常说一些偏激的话跟外语、物理老师对着干。据此可以认定,阿海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的成因可能来自社会、家庭、自我意识和心理品质方面。对于阿海这例个案,我着重分析了他的家庭原因和自我意识上的原因。阿海常说学习压力很大,而压力主要来自母亲没完没了的数落。母亲对他是恨铁不成钢。自我意识方面,阿海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焦虑,由自卑进而出风头,另一方面却希望不付出就成功,认为努力了也没有用。可以认定存在着不良认知和动力障碍。针对以上原因,我主要采取家庭治疗和认知辅导来进行个案干预。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角色扮演,复现亲子互动的现状。在分析和质疑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通过指导改善亲子沟通状态,使来访者从中获取支持和信心。再针对不付出就能成功、“努力无用论”等不良认知进行认知调适;针对动力障碍,帮助来访者回忆过去的成功事件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激发他的成就动机。

本个案中,咨访关系建立良好,信息收集比较细致,针对问题提出的辅导策略也比较得当。其中,寻找到了亲子间心存芥蒂的根源,以及来访者存在的一些典型的不良认知。对于亲子沟通的指导处理得较好,在回忆成功获取自信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取得了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咨询师对于厌学这一问题的评估标准最初并不明确,辅导过程有些散乱,好在咨访双方都坚持下来,最终取得了效果。虽然来访者在新的学年停止了咨询,但本个案如果在学习动机和学法指导上能有所延伸,可能会给来访者更大的收获。

[点评]

本个来访者要是因为学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归因问题。在学习当中,学生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为自己现有的学习成绩寻找原因,如为什么学习成绩是这样,自己的成绩是否会更好等,这些过程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对学习成绩进行归因的过程。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学生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特点,因此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有效的归因,并进行相应的归因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咨询师值得肯定的地方

1.咨询师挖掘了来访者厌学背后的核心因素。咨询师从来访者言语思维偏激、上课睡觉发呆,不是和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纪律,就是在与老师沟通时顶撞发生冲突等现象中看到了来访者对学习生活的厌倦,这个厌学的背后原因是很多的,来访者在各种原因的因素中找到了来访者“努力无用论”这样一个核心因素,充分挖掘努力的意义,由此进行认知调整和积极的归因训练,最后让来访者认识到“如果我真的尽心尽力了,就算考砸了也没人会怪我的,我的压力也会小得多。”这抓住了来访者问题的关键。

2.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充分让来访者自己求证,提供了来访者主动修正认知偏差的机会。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来访者对妈妈的话有误解,来访者认为妈妈觉得他“不争气,也许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咨询师没有自己去纠正这个错误认知,而是让来访者主动去和妈妈求证,这样来访者得到的是妈妈情绪化背后内在的真实思考:“你其实就是不努力,要是好好学,也可以像别人一样好。”这个过程,是来访者主动地学会求证以消除误解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在授来访者以“渔”,这个方法的习得对来访者问题解决会有很大帮助。

3.咨询师充分利用了家庭的支持系统。咨询师分析了来访者家庭因素对其厌学的影响,看到来访者母亲“恨铁不成钢”、对来访者没完没了的数落,造成了来访者很大压力。对此,咨询师进行了有效的亲子沟通指导,一方面让来访者理解母亲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来访者也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母亲从对来访者的失望,到了解到来访者在学校朋友多,也在一点一点改进学习方法,愿意付出努力,并且不再要求来访者转学,而是让来访者巩固基础,再读一年。母亲态度的转变,从压力因素到支持性的因素,可以看到咨询师对家庭支持系统有效的应用。

咨询师可以改进的地方

1.对归因问题的处理可以更精细

从归因角度看,大致可从四个方面归因:努力、能力、运气、难易。这四大归因要素分为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两大类,对于下一步的行为分别起着积极、消极两种作用。下表列出了积极和消极归因两种模式,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认知调整及积极归因训练中可以进行更细致的辅导。

积极和消极的归因模式

img3

2.咨询师可以更多地指出来访者的优点

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描述,可以看出来访者有很多值得认同的地方,但在之后的咨询中,看不到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优点的肯定,一味集中在来访者学习上“自卑”的情绪中,如果咨询师能够充分挖掘来访者的优点,让来访者认识自身的优点,将这些优点保持和发扬下去,来访者的情绪会更愉快,更有利于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

(点评人:沈之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