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自己来表达

让孩子自己来表达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女士到朋友家串门,主人准备了一些糖果,放在茶几上。辛女士连忙问他想吃什么,孩子不说话。辛女士告诉朋友,孩子想要东西。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话少是天生的表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当孩子自己能发音并说话时,要创造条件,多教他说。

让孩子自己来表达

行为表现

辛女士到朋友家串门,主人准备了一些糖果,放在茶几上。这时,她家的2岁的孩子看见有好吃的,也跑了过来。辛女士连忙问他想吃什么,孩子不说话。朋友就挑了两块糖递给他,然后告诉他,吃一点就行了,不要贪吃。孩子很听话,拿着东西就走了。

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走了进来,站在那里,什么也不说,唯唯诺诺,扭来扭去的。朋友急了,嘟囔道:“你想干什么?快说呀!”孩子更说不出来了,结果,搞得孩子不知所措,站了一会儿就走开了。

辛女士告诉朋友,孩子想要东西。朋友也说:“他一进来我就看出来了,就是想吃东西。他只要说出来,我肯定给他,我又不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可没想到,孩子的嘴真是笨死了,他怎么就说不出来呢?”

行为解密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说,有的孩子不会说?应当讲,做家长的负有直接的责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话少是天生的表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实证明,后天的锻炼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个孩子想去小便了,便把身体扭来扭去,妈妈问:“你是不是想去小便了啊?”他点点头,妈妈:“你去吧!”这样,这个孩子直到小便完回到客厅也没有说一句话,而且他已经习惯了这种不用开口说话别人就知道他的用意的环境。

3岁是孩子(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期间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孩子生活的第一年,爸爸要多和他说话,即使他听不懂,这种交往也是有益的。他可以较多地听到父母发出的,接受语音的训练;看到爸爸发音时的口形,增强视觉判断力。同时,要尽早在听觉和视觉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当孩子自己能发音并说话时,要创造条件,多教他说。先教单词,再教短句,至3岁左右,可以教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所教的词应该是代表具体东西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的话应是日常用语,是孩子交往中经常用到的。对3岁孩子进行培养不仅要利用趣味性的活动,更主要的是将它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及有趣的观察、散步等活动中;还必须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成人要注意发音标准,用词准确,说话完整、简洁,避免说方言、土语、半截子话和口头语。

孩子的语言环境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构成的,父母对孩子语言智力发展的关注和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言语活动的自发倾向,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动态的、积极参与的语言环境。对孩子而言,理想的语言环境应包含以下几点:

1.父母应多给孩子准备一些他感兴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引导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

2.经常带孩子到商店、动物园、公园等场所,不断丰富和充实孩子的语言经验,增强孩子学习和表达语言的愿望。

3.不断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当孩子有自己的表达意愿时,尽量让孩子自主表达出来。因为当孩子有这种意愿时,他脑海中的一些消极词汇会转变为积极词汇,并产生由听到说的愿望。

4.让孩子听广播、看幼儿电视频道和图书,建立亲子共读的读书时间和环境,使孩子在学习、欣赏的同时,不断发展语言智力。

行为贴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积极的引导,并不断对孩子的语言智力进行科学的训练。只有如此,开发孩子的语言智力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