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叫孩子不要整天只会玩!

叫孩子不要整天只会玩!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天除了玩,还会做什么?”、“不要玩了,赶快去写作业。”……但是,哪一个有孩子的家庭,不仅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玩具,而且就像女人的“衣橱里的衣服总是少一件”一样。世上也绝对没有哪个孩子觉得自己的玩具够多,孩子总会想要得到新玩具。对孩子来说,能自己操作把玩的玩具,不仅特别好玩,还可帮助大小肌肉、手眼协调、灵巧度和平衡感等能力

18 叫孩子不要整天只会玩!

教养情境

小正很爱上学,因为上学可以有很多朋友陪自己玩,比在家里有趣多了。小正是同学间的游戏高手,任何游戏只要有小正参加就会变得超好玩,不知道该玩什么的时候,问小正总会有答案,就连去公园的时候,小正也可以跟素不相识的孩子,玩得兴高采烈。放学后的时间,也不例外,常常是和同学玩到超过了晚餐时间才回家。这让爸妈有点担心:“这孩子整天只知道玩,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呢?”

“整天除了玩,还会做什么?”、“不要玩了,赶快去写作业。”……从小到大,这样的话语,不知道从大人口中说了多少遍,让每个孩子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等我长大,没有人管我的时候,一定要玩个痛快!”然后,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渐渐将“学习和玩乐”视为无法兼容的两个极端,想到学习就头大;接着,有一天也为人父母以后,一不小心,也脱口而出:“不要再玩了!”

游戏,是孩子应享的权利

你知道吗?孩子的游戏权,可是于法有据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就说明了儿童有休闲、从事适合其年龄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与艺术的权利。

知名的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深信:“儿童的思想(智能)是来自于行为(动作、操作),而非语言。”对孩子来说,“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孩子得以尽情掌控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探索各种事物,进而扩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除了心智上的发展,有着多年游戏治疗经验,教导游戏治疗的梁培勇教授,在《游戏治疗》一书中分析了游戏对孩子的重要功能:通过游戏,孩子各方面能力也获得提升。比方说,玩跳格子,可以促进全身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同伴共玩,就要练习等待轮流、想办法处理友伴冲突,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

但是,梁培勇教授也认为,由于社会结构的改变、生活形态的改变、独子化的影响,加上游戏形态的改变(电视普及与电动玩具的兴起),使得这一代孩子的游戏机会变少,间接也造成一些儿童的问题。

幸好,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人发现“玩”对孩子的重要,更有许多国家的教育团体,大声疾呼,替孩子伸张“大玩特玩”的特权,以掌握世界脉动闻名的天下杂志集团,更以“玩出孩子的大能力”作为旗下《亲子天下》创刊号的主题。

玩出孩子的大能力

玩,真的对孩子有这么多好处吗?以陪孩子“玩”为工作的陈泽佩老师认为,孩子玩的时候,等于正在准备很多将来需要的能力。通过游戏,让孩子实际操作与体验得到的知识,才是孩子带得走的能力。

比方说,“对称”和“平衡”是很难理解的概念,但是孩子玩积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把积木摆成对称与平衡的样子;或者是当孩子在玩乐高时,会尽情发挥想像力,将乐高组成飞机、车子、变形金刚等,就需要有数学概念,知道让凹面和凸面组合在一起,要怎么组才会组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如果要造飞机,就需要两个机翅来保持平衡。

做手工时,孩子通过绘画,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同时孩子也进一步使用各种工具。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笔,可以画出不同质感的线条;剪刀该怎么拿才会剪得好;胶水涂多少才好黏……通过种种探索,不但促进孩子的小肌肉能力,同时也累积出他未来使用工具的能力。

在沙坑玩时,运用简单的水桶和铲子,孩子认真地筑沙堡、挖洞,思考沙和水的比例要怎么拿捏、用什么方法挖沙比较省事、沙堡塌了怎么重新开始……这些对空间概念、物理能力与耐挫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孩子和同伴共玩的时候,大家怎么决定要玩什么游戏,游戏规则要怎么定立、如果某人不想玩这个游戏、或是有人不遵守游戏规则时,要怎么处理纷争……这些都能促进孩子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增进孩子的社交技巧。

协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玩

既然玩对孩子这么重要,爸妈又该怎么协助孩子好好地玩出能力呢?

由于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都不一样,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喜爱,佩佩老师建议从孩子喜欢的开始玩起,不要急着领导孩子“应该要玩什么”,而要以孩子为中心,陪孩子玩,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帮助孩子通过游戏扩展出能力来。

当孩子爱玩过家家时,不妨放下生活琐事,重拾童心和孩子一起沉浸在扮演的世界中,当孩子学着妈妈上街买东西,或是医生替小病人看病时,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原来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能力……都这么地棒!

游戏应该是有趣、没压力的,所以爸妈不要得失心太重,而强迫孩子玩那些你自认为更有帮助的玩具。比方说,当许多幼儿专家都认为积木是很好的益智玩具时,不要一头热地急着要让孩子照着某种方式玩积木,不妨用有技巧、渐进的方式,让孩子和积木有个好的开始。比方说,当孩子喜欢火车,就可以引导他先用积木盖轨道;喜欢玩过家家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些小人偶和盖房子的积木……。

此外,玩任何游戏,孩子都有一定的发展历程,建议你先让孩子自由地玩一阵子,观察孩子是否需要协助,再提供建议。比方说,其实玩积木也有它的发展阶段,一开始是平铺的、再来才是叠高,才会有立体的东西出现。

不要期待孩子一开始就玩得很好,“平叠”和“往上叠”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基础,有的孩子比较少玩积木,就不知道盖桥时要架好两个支柱,再盖一个横梁,比较容易成功。可以观察几次以后,再问问孩子:“要不要试试其他方法,看看会不会比较好?”不要在一开始,就要求孩子照着你自己指定的步骤和做法来做,破坏孩子的玩兴。

优质玩具,兼顾“趣味性”和“创造性”

提到玩,难免要提到玩具。对于玩具,相信各位爸妈们一定都抱着又爱又恨的心情,虽然说为了心爱的小宝贝,花再多钱也值得。但是,哪一个有孩子的家庭,不仅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玩具,而且就像女人的“衣橱里的衣服总是少一件”一样。世上也绝对没有哪个孩子觉得自己的玩具够多,孩子总会想要得到新玩具。

基于“经济能力、居家空间有限与环保爱地球”的三大前提,相信所有的爸妈都会想要替孩子买“花越少钱,玩得越久”的玩具。岛内亲子教育杂志元老级的《学前教育杂志》在“绿玩具”特集中,提供爸妈几个参考的方向,除了一般爸妈都会考虑到的“安全性”和“适龄性”、“教育性”外,更要注意到“趣味性”和“创造性”。

简单来说,设计好的玩具,应该要有“趣味性”,能引发孩子用不同方式来探索与把玩,比如球,可以变化出各种玩法来,而不是按个钮就玩完了的玩具。符合孩子发展的好玩具,自然能吸引孩子的操作,促进孩子的能力,比方说敲打玩具台,孩子会摸索敲打的位置、尝试不同的力道……对孩子来说,能自己操作把玩的玩具,不仅特别好玩,还可帮助大小肌肉、手眼协调、灵巧度和平衡感等能力的发展。

“创造性”的最高指导原则是“越不限定玩法的玩具,越能引发孩子的想象空间,使孩子百玩不厌!”像是积木、乐高、过家家玩具……这些都能够成为孩子的游戏良伴,随着孩子奔放的想象力,衍生出各种独一无二的玩法来。

孩子受到卡通和广告影响,常常想要买昂贵的声光玩具。但是市场上各种追随卡通与潮流而生的声光玩具,往往由于精密度高,特定性也高,往往一个按钮一个动作,操作的趣味性和想象力都有限,孩子很容易就会玩厌,加上这类声光玩具,常常对孩子的发展有不良影响,让孩子习惯于“快闪”,觉得什么都无聊,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购买前务必审慎考虑的!

有了玩具,更要替孩子找玩伴

最后,别忘了要替孩子找玩伴!虽然,由于独生子女化与生活形态的改变,这一代的孩子无可避免地欠缺“和同伴共玩的机会”,因此也较少有机会从共玩中,促进与人互动的社交能力;但是,只要爸妈能觉察到这个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孩子还是可以从游戏中,滋养这部分的能力。

建议你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着手,或是,参加近年来市场上很热门的亲子共学课程,结识契合的亲子档,刻意与有年龄相近孩子的家庭,一起出游,或是互邀到彼此家中做客,让孩子可以有机会和别人一起玩,就算是吵架也好,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养分!

陪孩子和自然做朋友,用丰富的体验,滋长出探索的勇气。

陪孩子游戏,玩出大能力吧!

爸妈的疑惑

什么才是孩子未来用得上的“能力”?和游戏又有什么关联?我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玩,该替他担心吗?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三大领域中的九大关键能力,其中三个领域包括“灵活利用工具”、“团体合作能力”和“自律活动”。

好消息是,孩子通过游戏都能轻易滋长这些能力呢!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很爱玩游戏,并且能够在游戏之中扮演领导的角色,那么要恭喜你,这表示你的孩子不但有自己的想法,还是天生的领导人才呢!

不要担心孩子只会玩,反而应该担心孩子“不会玩”,因为游戏正是孩子发展能力的最好途径。通过游戏,孩子得以尽情掌控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探索各种事物,进而扩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如果还是不放心,建议你观察孩子对游戏的偏好,从游戏下手,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相关能力。比方说,孩子喜欢玩车子,就提供他这方面的知识:带孩子上图书馆搜寻并借阅相关书籍;一起拜访懂车的亲朋好友,让孩子增长车子方面的知识与见闻……这些寓教于乐的做法,不但能让孩子快速获得更多知识与体验,还能促进亲子感情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