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只思安乐

不要只思安乐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在讲到国内国际形势时,引了《孟子·告子下》中的一段话。毛主席在国家还处于忧患时,就提醒大家,不要只思安乐而忘记外有帝修,内有地富反坏右,阶级斗争不能忘记。在国家忧患刚有转机之时,毛泽东在讲到国内国际形势时,再次引用了《孟子·告子下》中的话,告诫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记住一个国家忧患足以使其生存,安乐足以使其灭亡的道理。毛泽东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

1962年7月,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在文化部召集的省市文化局长会议上,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毛泽东在讲到国内国际形势时,引了《孟子·告子下》中的一段话。他说:

孟子在《告子》篇中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毛主席在国家还处于忧患时,就提醒大家,不要只思安乐而忘记外有帝修,内有地富反坏右,阶级斗争不能忘记。(盛巽昌等著:《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 这样评点历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1页)

毛泽东判断形势:1962年“国家还处于忧患时”!那时,可谓内忧外患,天灾人祸。

1958年,由于我国政府“一五”计划超时间、超幅度地完成,导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对生产力发展进行了过度乐观的错误估判,引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左”倾错误;1959年的“庐山会议”,又使得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右倾现象十分严重,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大规模的“反右倾”斗争,导致无人敢于指出错误。国际间又由于中苏领导层意识形态的纷争,中苏论战,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向中国索要抗美援朝时期的债务等等;加之1959年至1961年期间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从而导致了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饥荒。1960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应1951年的水平。这段时期,史称“三年自然灾害”,后称“三年困难时期”。

面临严重灾荒之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全国人民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产自救工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抗击自然灾害,恢复农业生产,开展副业生产,进行余缺调剂等,努力增加人均口粮,改善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增强抵御灾荒的能力。通过生产自救,克服了灾区的依赖思想,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减轻了国家负担,促进农村休养生息,又可以保证国家对重灾区的救济。直到1962年底,粮食产量才开始回升,国民经济形势稍有好转。

在国家忧患刚有转机之时,毛泽东在讲到国内国际形势时,再次引用了《孟子·告子下》中的话,告诫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记住一个国家忧患足以使其生存,安乐足以使其灭亡的道理。毛泽东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在三年困难时期,他曾多次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道理,目的就是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敌人,常存忧患意识,才能常备不懈,防止麻痹大意,防止和平演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