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比较来驱策孩子

用比较来驱策孩子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较”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更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当比较心是如此深入孩子的内心时,他不会去欣赏别人的好。对许多爸妈来说,一来“比较句型”也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常听到爸妈说的,二来这个方法的确感觉“很有效”,所以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养孩子,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是强化孩子的“不足”,用它来评价孩子,会加重且加深孩子的挫折。

09 用比较来驱策孩子

教养情境

玲玲的妈妈,是个忙碌的职业妇女,职场的激烈竞争,让她更加担心孩子的未来。为了激励孩子加倍努力,她常常对玲玲说:“你读的补习班,考满分的人那么多,你怎么才考这少?”、“隔壁家的小芳,看到我都会打招呼,哪像你一样?”……有一天,玲玲生气地回话了:“王妈妈每天陪小芳上下学,为什么你从来都没空陪我一下?”

孟子》中有一句慷慨激昂的话:“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意思是说,舜也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的事情,我当然也能做到!这样的句子用来自我勉励,还蛮不错的;但如果为人父母想要用这样的逻辑,来激励孩子,比方说:“隔壁家的明明,3岁就会念abc,你一样也3岁,赶快来学一下吧!”恐怕就得再想一想了!

前面的几个小节中,已经谈过负面语言、负面态度,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够好”,造成自信心的低落,现在再来聊聊亲子教育中,常常伴随负面语言出现的“比较句法”,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比较,让孩子永远看到自己的不足

如果有个排行榜,列出爸妈说过最让我们伤心的话,“比较型”句法的言语,很有可能会独占鳌头,因为,比较,真的很伤人。

“比较”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更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比较”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呢?人本教育基金会副执行长谢淑美叹息着细述“比较”的伤害——因为比较的着眼点是在“看自己的不足”,当爸妈不断地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时,就是不断地挖掘孩子的缺点。

其实,孩子身上有80%—90%是很棒的,但当爸妈不断地比较,将焦点都放在缺点上时,孩子感受到的是“最重要的是那不够好的10%—20%,你需要克服那个10%—20%,才有可能更好”,孩子看到的就是一个不完美、不够好的自己。一个努力那么久,还是看不到进步的孩子,不会有安全感,也会更加没有信心。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看看我们自己就知道了。即使我们已经长大了,现在反问自己:“在爸妈眼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你的优点是什么?”我想,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如果问:“爸妈觉得你的缺点是什么?”那答案就相当清楚了。这就反映出,我们都会记得爸妈说“我怎么样不好”,并且把它变成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变成我们信心不足的来源!

比较,让孩子活得很辛苦

同样的,当孩子养成这种看待自己的态度,看待别人时也会一样。当比较心是如此深入孩子的内心时,他不会去欣赏别人的好。别人的好,都会成为他的压力来源,也就没办法和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对他来说,所有的关系都是一种竞争。

在这样竞争的状态下,孩子不能容忍别人的进步,别人的努力和优势,对他都是一种压力,当别人不好时对他才有利,他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觉得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他失败,等着嘲笑他,因为他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是这样的,他自己也会偷偷评价别人。

用比较不断鞭策前进的孩子,辛苦地努力追赶标准、或是付出很多代价时,往往也会认为要有相对的回馈,可是人真实的生活中,没办法永远保证“努力就有收获”,当没有回馈时,孩子就有可能会变得愤世、贬低自我、与社会格格不入!

对许多爸妈来说,一来“比较句型”也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常听到爸妈说的,二来这个方法的确感觉“很有效”,所以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养孩子,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这个效果背后,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方面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度,孩子不能平衡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宽容地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而会用最严格的标准来驱策自我;一方面剥夺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对人和社会上的事物缺乏信任感。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信任和接纳上,是“不管有再大的挫败,我都陪在你身边”,而不是“你不好好表现,不要以为我会永远支持你的!”

放下比较,让孩子欣赏自己的优点

可是,你或许会这样想:“我是为孩子好,才会想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好好努力一下,这难道不对吗?”其实,爸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也想要“自己表现好”!

人本基金会副执行长谢淑美分享过一个经验,当女儿小羽发现自己和朋友比起来,运动能力比较不好时,淑美问她:“会不会在意?有什么感觉?”沮丧的小羽回答说:“反正我就是笨蛋!”这时候,做爸妈的要怎么响应呢?是要说:“对啊!跟别人比起来,你真的是笨蛋!”或是说:“不会啊,你没有那么糟!”

建议你,不要火上添油,或是骗孩子、哄孩子,而要借着这个机会,带着孩子用更宽广的眼界来看自己,比方说:“我没办法决定你怎么想,但我觉得不是这样。或许他运动方面很厉害,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他也许会觉得自己是笨蛋,因为那一方面你真的很厉害。那,到底谁才是笨蛋?”

爸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如实地对待他,让孩子如实地了解自己、贴近自己,做个能替自己负责的人。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不要怕让孩子知道了以后会得意忘形,具体地赞美孩子,会让他知道自己好在哪里,让孩子更有自信!

让生活的挫败如实呈现

近年来,由于“草莓族”一词的兴起,让爸妈免不了担心,自己对孩子疼爱与保护,会不会让孩子成为温室中的小花,无法承受挫败?

担心是一定会有的,但是爸妈其实不用刻意制造挫折给孩子,因为真实的生活和世界本来就会有挫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挫败的经验,早就等在那里。

比方说,小孩面对自己能力不足,想走路没办法走;发现自己再怎么爱妈妈,妈妈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更大一点,发展同伴关系时,有时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别人就是不想跟他玩……这种真实的挫败,随着孩子探索的世界越来越大、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多,就要不断地学着面对挫败。

面对挫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成长必经的过程。为了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在挫败中积累生活经验,而不是被打垮的,要让孩子知道爸妈欣赏他、爱他,让他知道我们看到“他的好在哪里”。而不是强化孩子的“不足”,用它来评价孩子,会加重且加深孩子的挫折。

孩子的挫折忍受力,源于你的爱

相信所有的爸妈,一生最大的心愿,不是期望孩子功成名就,只是单纯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辈子幸福快乐!遗憾的是,任何人的生活中,总难免会有一些深刻的挫败。

再怎么爱孩子的爸妈,都没办法一路守护孩子,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替自己的孩子佩配好“面对挫折”的能力。

孩子的挫折忍耐力,绝对不是靠“比较”磨炼出来的。比较迫使孩子不断聚焦在自己的“不足”上,这样对自己严苛、没有把握的孩子,其实不用等到大的打击,他身上背的“比较”负担,就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让孩子无法客观评估自己,容易把自己逼到牛角尖里去,一旦生活中的波澜稍起,就极有可能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的挫折忍耐力,源自于爸妈无条件的爱。“有爸妈的孩子像个宝!”当孩子有爸妈的肯定、有爸妈傻傻的疼、爱与接纳,从小到大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有爸妈陪自己客观与宽广地看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这样的孩子,就会有足够的自信和本事,面对生活中的波折。

世界上也绝对没有任何亲子专家或老师,能给予孩子这样的肯定和信心来源,只有孩子生活中最爱、最重要的爸妈,才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也许不能让孩子成为世界最顶尖的人,但却能让他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值得存在的人,不管外界评价如何。”

在不久的将来,当孩子长大离家后,当他要面对工作的挫败、感情的挫败、生离死别的重大挫败……这样的自我评价与安全感,将能让孩子冷静评断自己的成败,客观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不畏挑战,从中获得更丰厚的人生阅历与能力。

身教重于言教,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以身作则。

不比较孩子,让孩子如实地了解自己,从自己的优势出发!

爸妈的疑惑

我平常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看到别人的孩子多才多艺,心急的我,常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没想到,有天孩子怨我为何不像别人的妈妈常陪他?

因为担心孩子,难免会想用速成的“比较法”,让孩子快速进步。但这样只让他感受到你的不满意和自己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比较法”来点出你的不足呢!建议你:

放下内疚感

无法时刻陪孩子的内疚感,往往会让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无法心平气和。所以你应该坦然接受,并在能陪孩子的时候就好好地陪他。

放下比较心

专注在孩子优点,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当孩子越来越有自信时,自然也会想表现得越来越好的!

累积正向互动

相处时间已经这么少了,有机会相处时,别把时间都花在“教训”孩子上,而要多倾听孩子的生活点滴、陪孩子玩,累积正向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