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座位也要“合理流动”

座位也要“合理流动”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座位效应”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让全班同学都得到发展。为了消除座位效应的不利影响,教师还要注意讲课的位置。为了避免座位效应的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语言的音量、语速、节奏和清晰度。从观察和实验中了解到,教师语言模糊难辨,节奏感弱,平板枯躁是造成后排学生注意力分散,导致出现座位效应的主要原因,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注意的。

一、座位也要“合理流动”——座位效应

新生入学尚未编排座位前,总有一段时间是学生自由组合,自由找座位。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自觉占中前排位子的学生,一般都是自控力比较好的学生,而一来就坐到最后排的学生,一般都是成绩较差、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班主任还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要求为孩子换位子的请求。

是不是座位和学生的学习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教学中明显存在着“座位效应”,其表现为,长期坐在后面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学习普遍较差,自控能力普遍较弱,而坐在前面的学生,则成绩一般较好,自控力一般较强。这就是座位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座位效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一般习惯于站在讲台上讲课,后排学生听不清楚,尤其是一些声音小的教师上课时更明显。没有听清教师讲什么,当然就不可能听懂教师讲什么。二是由于离教师离得远,教师视线很难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学生心理上就很放松,没有紧张感。所以,后排学生打瞌睡和玩东西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前排学生。正因为如此,导致后排学生成绩的普遍滞后。

在一个教室中,“黄金座位”毕竟有限,让每个学生都坐“黄金座位”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座位效应”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让全班同学都得到发展。我们通常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是科学合理地编排调整学生的座位。对同一班来说,学生的身高有悬殊,但悬殊不大,传统的编排方式是按高矮编排,每排前面的个子小,后面的个子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办:教室安排四排座位,那么,我们就按高矮把学生分为四个组,这样,每个组的高矮就几乎一样了,便于后来座位的前后调动。当然,这样一来,和传统的分组就有矛盾,传统分组是每排一个组,现在高、矮各一排,必然形成高个子一个组、小个子一个组,不利于其他活动的开展,例如体育活动,高个子组肯定要胜过小个子组。其实,这是我们思维的定势:组一定是直排。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把组按横排分,如一、二、三排第一小组,四、五、六排第二小组,以后按排调动座位,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在安排座位时,不仅要考虑后排是否听清教师的讲课,还要考虑最前边左、右两边的学生能否看清黑板上的字。一般来说,如果教室某侧的光线强,会使这边的黑板反光,导致另一侧前面两排的学生看不见光线强这边黑板上的字。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座位整体后移,到前排都看得清板书为止。二是教师第一次进入教室,就要有意识地到最前排左右两侧实地观看一下,了解反光区域到底有多大,然后在上课写板书时,尽量避开反光区域。

安排好座位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座位的调换。一般来说,每1~2星期调一次较好,从宏观看,有左右和前后两种整体的调动,从微观看,还有小组内的微调,例如,一、二排是第一组,而五、六排是第三小组,不一定前后调动时一调五、二调六,也可一调六,二调五。这样,对黄金座位,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就座。

安排座位时,我们要把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学习习惯、行为特征以及视听力作为编排的重要依据,要做到优劣搭配、科学组合,达到以长补短、以优促劣、互相促进的目的。这是避免两极分化、转化差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安排座位时,我们要禁止用座次处罚学生。据了解,有一些教师为了对差生便于监控,设立“差生专座”,把差生放到讲台旁边,不是面向黑板,而是面向教室门,这样的“讲台直辖区”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抱着破罐破摔的心理,和教师对着干。

为了消除座位效应的不利影响,教师还要注意讲课的位置。一般来讲,教师讲课的位置应在教室的前中央,即在讲桌和黑板之间,这样,所有座位的学生都是直视,有利于学生眼睛的保护,也利于板书的书写、教案的参阅,从提高教学效率来看,教师站在讲桌与黑板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站在黑板前、讲桌后,离后排学生较远,不利于对后排学生的监控,我们要善于应用我们的目光,明确告诉后排的学生:我正注意着你们呢!办法是经常对后排学生进行扫视。也可采用定视。发现后排学生注意力分散,则略停讲课,定视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学生很快就会收到你发出的无声信息,集中起注意力。

为了避免座位效应的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语言的音量、语速、节奏和清晰度。研究表明,从音量看,教师讲课的音量以30—50分贝为宜,低于30分贝,后排学生不容易听清教师讲什么,超过50分贝,对学生大脑刺激过分强烈,学生——尤其是前排的学生就会感到烦躁。节奏太快,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囫囵吞枣,过耳即忘;太慢,则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会受到抑制和挫伤,出现“分心”现象。从观察和实验中了解到,教师语言模糊难辨,节奏感弱,平板枯躁是造成后排学生注意力分散,导致出现座位效应的主要原因,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注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