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清廉成社会风尚

让清廉成社会风尚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社会正是从执政党及其干部群体的作风表现中作出评价、采取行动。相反,不良风气的泛滥,则会误导社会,成为社会“大患”。可见,作风及其密切关联的风气,关乎社会治乱。19天后的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种种不良作风,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的事业,严重背离群众意愿,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对此,党员不满意,人民群众不满意。

第八章 让清廉成社会风尚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历史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

有这样一段史实:1941年,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抗日将士。在重庆,国民党蒋介石花巨资隆重接待;到延安,毛泽东则用自己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来宴请。陈嘉庚通过对重庆和延安进行实地考察和对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认为国民党“虚浮乏实”,共产党则勤俭诚朴,由此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判断。是奢侈浪费、虚浮铺张,还是勤劳节俭、戒奢倡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派。陈嘉庚从共产党的清苦及乐观中看到了蕴涵其中的志向、真诚、扎实与希望;从“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千古名训中,预见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这个故事警醒我们:作风很重要,在作风问题上,容不得半点怠慢与轻视。作风关系党风、学风、政风、社风、民风,尤其是执政党及其干部群体的作风,影响至大至重至深。全社会正是从执政党及其干部群体的作风表现中作出评价、采取行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良作风是一种无形力量,会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浸润着人们的道德情操,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向好向优。相反,不良风气的泛滥,则会误导社会,成为社会“大患”。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说:“天下之患,莫患于知其不可,而群趋于不得不然之势。”可见,作风及其密切关联的风气,关乎社会治乱。对执政党而言,则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执政成败。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从来都将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反复强调、加强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后,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如上表示。

“打铁还需自身硬”,成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19天后的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调研轻车简从、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文风、出访不搞迎送、减少交通管制、压缩报道内容、严格文稿发表、严守廉洁规定。每一项都具体细致、明白清晰,每一条都言简意赅、操作性强,令人耳目一新。八项规定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显示出新一届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力度,显示出我们党对人民期待的尊重和回应。

八项规定是聚党心得民心之举。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以抓好自身作风建设开局,意在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在作风问题上的表率作用,胜过千万句口头说教。人民群众从中感受到了真诚,感受到了力量,看到了新的气象,看到了新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践行“八项规定”言出必诺。规定出台仅仅一个月,从会议、考察到新闻报道,人们看到了新的变化:

——中央领导到外地考察,一路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不挂标语横幅,不封山、不封路;

——无论是研究经济形势,还是研讨防艾治艾,座谈会不念稿子,受邀群众和专家直言问题和困难,讲实在话;

——无论是考察还是会议,新闻报道的字数、时长都大为压缩,媒体还运用微博等手段对中央领导考察活动进行“直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压缩了会期,鲜花没了,简报短了,往年的布质或塑料文件袋被纸质文件袋取代,袋中只有一支笔、一个本;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场没有一棵花草植物,压缩了工作人员数量,会议用小轿车也从过去的15辆减少到10辆;

——厉行勤俭节约上,外出考察的中央领导不住“一号楼”或“总统套间”,饮食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新气象、新变化,扑面而来,令人振奋。

img62

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期间,来到阜平骆驼湾村唐荣斌家,察看有无电灯、电视机、电话,还揭开锅盖察看,脱鞋上炕盘腿坐下聊家常

“中央新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开局令人振奋,完全可以用6个字概括:亲民、务实、自律……”一位网民如此评价。

外媒则指出,习近平及其领导班子掀起的新风深得老百姓欢迎。国民对2013年存在各种期待,希望发生切实的改变,社会的期望值很高。

从正面看,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无数仁人志士,以各种方式谋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富强,人民的富裕幸福,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成功走上了这条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国力显著增加,人民生活得到切实改善,这些成就让我们党能历经波折仍保持强有力的执政地位,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毛泽东同志在1960年写的《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中历数官僚主义的“五多五少”:即“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强调“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种种不良作风,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的事业,严重背离群众意愿,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对此,党员不满意,人民群众不满意。如果不能抓紧解决和及时纠正,必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问题。轻则形象受损、公信力下降,重则失去民心支持,甚至导致政权旁落。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当年苏共一夜之间垮台散伙,根本原因是长期官僚主义、背离群众、腐败成风、治国不力,其结果是在存亡之际,人民群众没有给予支持、冷漠待之。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全党必须警醒起来。过去的成绩固然显著,但是我们不可能就此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自身不够硬,过往的成绩也会得而复失。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我们唯有牢记使命,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维系强大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img63

2013年3月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到江苏、上海考察。这是3月28日李克强在江苏省常熟市田娘家庭农场察看麦苗长势

改变作风,才能真正了解实情,作出正确决策;改进作风,重在实际行动,贵在持之以恒。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有没有震慑力、能不能得民心,关键就看是否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在2013年1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一讲话是对社会上“选择性反腐”言论的有力响应,显示新一届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我们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也道出了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高级干部腐败影响大,动摇群众对党的信任;群众身边的腐败面积大,直接侵害群众利益。因此,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才能遏制腐败、赢得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后的讲话,其中的反腐声音尤为引人关注。在第一次政治局学习会上坦承腐败问题严重到了“亡党亡国”的高度,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都没有大话套话,而是朴素有力,掷地有声,令人警醒。这反映中央新领导反腐不是一阵“旋风”,而是将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习近平对反腐倡廉的严厉表态以及地方多个贪腐案例的果断迅速处理,让外界感受到中央根治官场腐败“沉疴顽疾”下了决心,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仅回应了外界“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声音,表达了腐败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坚决惩治的决心,而且还有新的含义,就是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意味着老百姓极端反感的官场不正之风,亦将属于整肃惩治范围。习近平还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警句,表达坚决纠正官场不良风气的决心。

img64

反腐首先要打“老虎”。他们贪腐数额巨大,又往往位高权重,是侵蚀党和国家利益的巨蠹。对这些有恃无恐的“老虎”,越是有来头、有背景、有能量,越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反腐败同样不能放过“苍蝇”。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以权枉法行为,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社会影响同样恶劣,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可有丝毫迁就。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受到严肃查处,有力地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党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严惩不贷、决不手软。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反腐倡廉需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要警钟长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使各级干部为政清廉、秉公用权、履职为民,我们党才能永葆肌体健康、永葆生机活力,永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清廉是人民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习近平同志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预示了中国反腐的新格局: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是中央领导人第一次提出这样的科学论述,是根治腐败的治本之方,值得关注和期待。

img65

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未变,反腐败的力度也未减,但是反腐败的难度不断增大,反腐败的效果也不能令人民满意,归根结底,是因为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更没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一些地方和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屡禁屡发的教训看,有些领导干部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民族、人民和党的利益,堕落到古人所讥讽的“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而制约缺失、监督失效,往往使某些干部手中的权力如脱缰的野马恣意妄为,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直至触犯党纪国法,最后踏上不归路。因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已经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探索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防范工作,努力使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尽管如此,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不少“蚁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需不断提速。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否有效地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核心在于建立起让全体党员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三个机制实际上就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尤其是在那些腐败问题多发高发的地方和领域,必须尽快围绕三个机制建设,建立起纲纪严明的制度规范,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严密细致地加以完善,让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不能放松,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更为重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必须警醒起来,让人民群众看到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社会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