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换塘养鱼,让“小鱼”成“大鱼”

换塘养鱼,让“小鱼”成“大鱼”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个投资项目中,8个赢利,3个亏损,盈亏相抵,获净利税1550万元。去年年底,华发公司董事会决定控股70%成立金华市金报置业有限公司,于当年12月31日通过挂牌受让的方式,受让金东区沿江地块开发“金报·留庄”房产项目。据陈东介绍,在拓展党报的服务功能方面,《金华日报》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二是加强对重大政策的解读。

换塘养鱼,让“小鱼”成“大鱼” 金华日报社发展之路

img102

党报为主,多份报纸错位覆盖

“近年来,金华日报社从实际出发,积极审慎地进行报业结构调整,并在抓好广告、发行、印刷等传统主营业务的同时,通过新闻发展总公司这个平台组建经营实体,积极开展房地产、商务彩印等多元经营项目。2007年,报社销售总收入达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45%。其中,总公司绝对控股的华发房产公司完成销售收入2.36亿元,超过报社主营业务营业额。2008年,尽管遭遇互联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报社及控股企业仍实现销售收入2.82亿元,广告刊登额突破1亿元,实到款9783万元。今年1月至10月,在广告增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总公司通过开源节流,实现税后净利29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倍。”谈起优化报业结构及产业多元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金华日报社社长吴小钢如数家珍。

2004年,金华日报社有一张党报和一张晚报,还有《信息参考报》和《浙中科技报》,形成了一社四报的办报格局。

一社多报,主报和子报就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形成合理的报业发展结构,这是报业战略管理的重要课题。根据浙中城市群已形成以政治文化中心金华和商贸中心义乌为两个主要支点的哑铃状发展格局,金华日报社党委确定逐步对报社的报业结构作出合理调整。《金华日报》继续以权威性定位,吸收都市类报纸的办报元素,打造面向全市城乡、富有时代气息、领导满意、群众喜欢的新型党报;晚报聚焦金华市区、辐射浙中城市群,报道内容进一步向社区深入;2004年,《浙中科技报》更名为《兰江导报》,调整为立足兰溪、服务兰溪的综合性报纸,编辑部也移师兰溪,改出周五报;2006年,金华日报社党委下大决心加大拓展义乌报业市场的力度,投入近千万元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附近购置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信息参考报》整体移师义乌,更名为《浙中新报》。《兰江导报》和《浙中新报》不再与《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同城内耗,取东西两翼拓展,打开了报业发展的新空间,扭转了两报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目前,四报总发行量超过32万份,全报社县市广告在年广告总额中的占比提升到29.4%,为报社广告的稳定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吴小钢认为,多元化发展战略有助于整合报业的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报业的各种优势,发掘报业的增长潜力,推动报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而又慎重地推进报业的多元化经营,完全有可能为报社事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并在不远的将来为报业自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自1995年以来,金华日报社通过下属新闻发展总公司先后投资参与了灯饰市场、计算机公司、造纸厂、福泰隆商场、商业银行、华发房地产、商务彩印等11个多元化经营项目,涉及房产、金融、商业、造纸业、印刷业等多个领域,据2006年统计,累计投入资金1656万元,已收回投资908万元,持有股份748万元。11个投资项目中,8个赢利,3个亏损,盈亏相抵,获净利税1550万元。2007年4月,华发房地产公司董事会在新闻发展总公司的支持下果断决策控股70%,组建兰溪市金报置业有限公司,通过挂牌形式受让兰溪市西山路一块商住用地,分3期开发“金报·尊园”房产项目。目前,一期和二期已基本售完,完成销售合同3.8亿元,第三期也于今年10月动工兴建。去年年底,华发公司董事会决定控股70%成立金华市金报置业有限公司,于当年12月31日通过挂牌受让的方式,受让金东区沿江地块开发“金报·留庄”房产项目。

报业多元化发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吴小钢的回答是必须把握好3条:一是做对事,即把握好市场,选择好项目;二是选对人,即要储备和引进人才,搞活用人机制,把真正能干事的人用起来;三是转体制,要通过体制的转换、机制的创新,把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做优内容,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

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内容。金华日报社总编辑陈东认为,在新传媒时代,地市党报需要更坚定地扛起内容为王的大旗,加大内容提供的创新力度。只有这样,党报才能扬传统媒体之长,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不断巩固原有受众。“在海量信息时代,深度报道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如果党报能从既往注重对事实的关注提升到对价值判断的关注,在资讯爆炸、观点杂陈的世界中,满足人们在迷乱中追求新秩序、生活意义和社群归属的需求,我们就能成为新传媒时代的赢家。”

2003年7月,《金华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开辟专栏《第一视点》,其目的就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追根寻源式的访谈,追逐、展现、解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和潮流动态,让读者既了解发生了什么,又明白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未来的趋势,体现人文关怀、理性思考,从而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增强报道的实用性是做深报道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据陈东介绍,在拓展党报的服务功能方面,《金华日报》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通过市民援助中心这一平台,为百姓提供新闻服务。2003年,《金华日报》加强了市民援助中心建设,提出“为平民百姓传个信,替有关部门提个醒”的宗旨,在要闻版开辟了《天天援助》专栏,大量看似小事但事关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得以顺利解决。二是加强对重大政策的解读。为正确、可读、有用地宣传党委政府的重大政策,2003年3月,《金华日报》在《浙中赢家》服务专刊中设立了《政策解读》专栏。该专栏采用“政策要义+路线图+实效+实例”的组团式报道模式,把政策条文提炼成群众需知的信息,同时把享用政策的过程描绘成群众欲知的指南。三是通过策划一系列新闻价值高、服务功能强的新闻活动,以增强新闻的服务功能。

2005年,《金华日报》创办民生新闻专版《新闻三秒区》,首先强调人无我有,尤其是在突发性新闻上,不仅要求抢先一步,而且在内容上要挖掘到其他媒体得不到的新闻事实。其次强调人有我特,通过策划,把看似平常的民生新闻做出角度、做出声势、做出内涵。典型报道是党报的另一看家本领。《金华日报》的典型报道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把典型人物还原成普通人物,用平民视角拉近报道对象与读者的距离,避免典型报道的模式化与人为拔高;二是借助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实施多方位互动,了解读者心声,注重用新闻舆论场引导口头舆论场,注重从口头舆论场中提炼新闻舆论场,从而实现新闻舆论场与口头舆论场的最佳结合。

据陈东介绍,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跳江救人牺牲的事件发生后,金华日报社展开了精心策划和全方位报道。2008年初,浙江省记协召开《金华日报》孟祥斌系列报道作品研讨会,对这组报道予以高度评价;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金华日报〉“孟祥斌现象”系列报道感动金华、感动中国》的简报,认为这组报道“充分体现了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做强做大做活重大典型报道的引导能力”。

用足网络,展开多媒体融合传播

自2007年1月13日以来,《金华日报》创办了一个以网络QQ群为报道对象的版面《赢家·群趣》,每周刊出一期,至今已介绍了600多个各具特色的QQ群,集中展示了既丰富多彩又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在报纸和网络之间搭建了一个可以持续互动、沟通、反馈、交流的平台,从而将党报的舆论引导力成功地向网络延伸,进一步提高了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从2006年5月起,金华日报社对《金华日报》《金华晚报》《浙中新报》的新闻网络浏览量进行每周排行统计,在每周一的例行评报会上对排行前20位的新闻进行通报并对排行榜的新闻进行分析梳理,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受众真正需要的资讯。另外,借助新媒体拓展新闻线索。《金华日报》在金华新闻网开设《新闻评论间》《百姓话题》等板块,向网友开放新闻话题,了解网友对报纸新闻的评论。

今年6月,为进一步深化《金华日报》与金华新闻网的合作与协同,《金华日报》推出《滚动新闻》栏目,使党报的内容、受众都产生了新的变化。新闻一旦发生,记者从接到线索之时就在网络上发布简单消息,然后带上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全套设备到达突发事件现场,再将新采访到的信息发布至网络,既有图片又有声音和视频;待事件有最终结果后,记者再次进行发布;截稿时,记者还必须查阅网络上的所有评论与跟帖,并将有价值的跟帖写入稿件。因此,第二天版面上见报的文章已不仅仅是一个事件的报道,更有受众的评论,以及结合网友评论展开的多角度分析。

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12月8日08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