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之栋梁”汪氏三杰

“国之栋梁”汪氏三杰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30年代在古镇板浦,走出了“汪氏三杰”,他们是国之栋梁。新中国成立后,汪德耀矢志不渝,一直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奔波。1980年,汪德耀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水声学研究中,汪德昭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战略方针,并部署组织研究课题和研究力量。他主持的“浅海和深海声场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简正波过滤”工作的研究,被学术界同行称之为世界两个研究中心之一。

“国之栋梁”汪氏三杰

20世纪30年代在古镇板浦,走出了“汪氏三杰”,他们是国之栋梁。大哥汪德耀是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二哥汪德昭是著名的水声学家、大气电学家,小弟汪德熙是著名的核化学家。

汪德耀(1903—2000),9岁随家迁至北京,参加过五四运动。1921年,汪德耀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攻读生物学,1925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转入巴黎大学,攻读细胞学,1931年获博士学位。

img131

汪德耀

回国之后,汪德耀一心想着科学救国,先后在国立北平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湖南师范学院、福建省研究院和厦门大学等单位任教和进行科学研究。因为投身学术,他推迟了个人的婚姻大事,直到34岁时才成家。

新中国成立后,汪德耀矢志不渝,一直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奔波。他说:“我能够在教育和科研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为社会主义大厦添了一砖一瓦的话,那么,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党的领导,归功于同志们对我的教育和帮助。”1980年,汪德耀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汪德耀一直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多少年来,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第一线。汪德耀学识渊博,讲课生动,品德高尚,任劳任怨,教书育人。先后培养了许多硕士生和博士生。在科学领域里,汪德耀是一位拓荒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和生物科学教育家,是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

汪德昭(1905—1998),192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34年,赴法国巴黎大学高等理化学院学习;1938—1956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先后担任专职研究员和研究指导主任等职;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1947—1948年兼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是法国物理学会、法语区声学家协会会员。

img132

工作中的汪德昭

1956年,汪德昭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局长、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声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汪德昭是我国国防水声学研究的奠基人。在水声学研究中,汪德昭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战略方针,并部署组织研究课题和研究力量。他主持的“浅海和深海声场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简正波过滤”工作的研究,被学术界同行称之为世界两个研究中心之一。

img133

汪德熙

汪德熙(1913—2006),193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当助教;1941年赴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就学,1946年春获博士学位。

1947年回国后,汪德熙历任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大学化工系主任、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子能科学院科技委主任和核工业部科技委常委、核工业部研究生部主任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汪德熙是我国著名的核化学家。他在高分子化学领域和核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成就卓著。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用国产的邻苯二酚和糖醛制备塑料获得成功,这在国际上也是首创。我国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引爆试验时,汪德熙在原子弹的爆炸当量测定、燃耗、裂变产额的分析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汪德熙还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除在科研单位核燃循环及有关分离技术方面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外,还在高校研究生部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如今桃李满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