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3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先秦)《孟子·尽心下》  

【注解】

(1)尽:完全。

(2)信:迷信。

(3)书:指《尚书》。

【翻译】

完全相信《尚书》,那么还不如没有《尚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的知识或迷信书本。

【链接】

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3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不敢去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等故事。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的一个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缘起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商军的兵力和周军相比悬殊很大,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决心击退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殊死搏斗。

后来,《尚书·武成》一篇上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战国时期的孟子,一次阅读了《尚书·武成》一篇,颇有感慨。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