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懂得惩罚和约束孩子”

“要懂得惩罚和约束孩子”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百年来在西方,训斥和惩罚孩子不被认为是粗鲁的行为。孩子需要被约束,首先是因为没有失望就没有辨别能力,好坏是非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导致孩子不懂得判断。大多数家长做不到惩罚孩子,因为他们怕孩子痛苦。而其他家长似乎不相信不采取惩罚措施从长远考虑来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要相信,受到批评之后孩子会懂得其不当行为,为此挨批也是应该的。管束一旦提出后,很多父母总是希望这不会激起冲突和孩子的消极反应。

让-弗朗索瓦,你想吃点四季豆吗?不,妈妈,豆子太凉了。

让-弗朗索瓦,你想吃一块馅饼吗?不,妈妈,馅饼太薄了。

让-弗朗索瓦,你希望屁股上来一巴掌吗?不,妈妈,我再也不敢了。

——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庇卡底地区的儿歌

几百年来在西方,训斥和惩罚孩子不被认为是粗鲁的行为。“爱之深,责之切”这句古老的成语在很长时间一直是父母们行为的写照。每年家长们购买的鞭子都达上万条。当然,对于一些过分的行为人们会表示遗憾。直到40年前突然的一天,法国才通过了一条法令宣布禁止体罚孩子。从那时起,新一代的孩子们开始变得娇惯任性、乖戾好动、无法无天。时间一长,很多家长再也难以忍受这些孩子们,他们怨声载道,呼吁恢复像以前那样的严格惩罚做法,当然,这已经是太过分之举了。如果说惩罚会让孩子心情沮丧的话有几分道理,那么,当下家长们对孩子的放任态度早已经引发了很多问题。

大多数家长现在希望对孩子更加严厉些。在这种众说纷纭中,敢于对孩子定出明确的限制还真需要家长们拿出相当的勇气。

某些家庭依然对孩子报以放任的态度。孩子是家庭日常生活的中心,什么都依着他,对他没有任何行为约束和时间限制。在这样的家庭,孩子就是“小国王”,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还有一些传统型家长,保留着严格的惩罚措施,甚至会使用体罚手段。

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解释和沟通的基础上,主张尽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解释为什么管束他,以得到孩子的赞同和理解。采用这种方法的家庭会不断地面对着跟孩子的讨论。

第一个方法最初看起来很适应孩子,但其实往往导致他们产生出一种沉重的担忧感。到了青春期,孩子会感到不安全,处事没有限制,无法建立责任感,也不对自己负责。

第二种方法过于严格,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成长,只能在逆来顺受型的孩子身上起作用。

用友好的交流来鼓励孩子的方法特别适合乖顺类孩子。一旦孩子不听话,他们就会变得很刁猾,有意与家长争论不休,试图抓话柄钻空子来改变父母的要求。

如今,各种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对立观点的不断出现,让被生活琐事所累的母亲们更加难以应对。这样的局面让人们感到困惑,也促使大家对教育进行不断思考。

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兼顾对孩子既严厉又温和呢?

首先要拥有某些标准。孩子需要被约束,首先是因为没有失望就没有辨别能力,好坏是非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导致孩子不懂得判断。

其次,约束对于孩子而言就像防护栏。放任型家长其实并没有保护孩子,这一点孩子是能感觉到的。

约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培养他们正确地面对生活和未来,对孩子人格起着塑造作用。

最后,约束具有社会作用,因为孩子所生活的世界并不属于他自己,所以他要懂得尊重身边之人(家庭民主),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遵守社会法令。

对于父母而言,做到严格管束孩子为什么那么难呢?首先要区分不同类型的家长。大多数家长做不到惩罚孩子,因为他们怕孩子痛苦。部分家长是因为怕失去子女对他们的爱而退缩。另外一些家长害怕自己在训斥时会失去控制而采取暴力行为。最后,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放纵孩子是更加简单省事的教育方法。大多数家长至少都有一次自己被侮辱性地惩罚的回忆,这些回忆就像消极的回声,难以从他们的记忆中抹去。而其他家长似乎不相信不采取惩罚措施从长远考虑来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严厉地管教孩子会让父母产生负罪感,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在此希望家长们不要再回忆自己的痛苦经历,而是从疼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孩子负起责任。

让我们想象一个被宠坏的三岁小孩:坐在装有制动盘式的幼儿车里,父母随时抱他/她下车走,一哼哼就赶紧用毛绒玩具和橡皮奶嘴逗他/她,饿了随时给他/她喂巧克力蛋糕,在公共汽车上老年人也会给他/她们的母亲让座。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人的保护,就会变得弱不禁风,经不起生活的考验。

学会惩罚,学会让孩子服从的关键是两个词:权威和纪律。前者意思是“支配的权力和能力”,后者指“服从规则”。这两个词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要将其付诸实际,家长们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有些家长不断地使用低声方式,也就是被心理学家所称的“父母言语干扰”(harcèlement)的方法,用一种声音较低的底音或低调对孩子说话,以至于孩子根本不理会。这其实是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所作出的絮叨而已。比如,我们会在一些商店里看到小孩乱摸面包、舔柜台,或拍打其他小婴儿,这时母亲往往会对淘气的孩子哄道:“静下来,好吗,宝贝儿,别摸了”。需要再次指出,这种虚假的批评没有任何作用。

管教孩子的语气应该是坚定而果断的,但不能带有喊叫和冲动。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家长不需要解释其权威的合法性。同时,家长要相信,受到批评之后孩子会懂得其不当行为,为此挨批也是应该的。

管束一旦提出后,很多父母总是希望这不会激起冲突和孩子的消极反应。应当说,为了控制住场面,家长不能退让、不需解释,而是不断地用同一口气重复禁令,就像播放密纹光盘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管教孩子呢?

以下列举的这些小窍门非常实用,可以提醒孩子要懂规矩:

◎ 警告:在孩子反抗之前,看着孩子的眼睛,用单一的语调突出关键词,警告孩子该做或不该做的事,这个方法似乎一直都是最可取的。

◎ 举起拇指并说道:“够了,停”这是一种幽默的警告方式,旨在让孩子安静下来。

◎ 冷颜以对:在孩子做了典型但不危险的蠢事之后,家长摆出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不理睬他们,这个办法能化解危机。

◎“灰面包”,或者叫作推迟的满足:当孩子表现得非常不耐烦甚至很挑剔时,家长可以用交办一项任务来代替孩子所期待的奖赏。

◎ 训令:当孩子迟迟不按照要求行动的时候,家长要用坚决的态度给孩子下三次命令。

◎ 隔离: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家长不仅要保持冷漠的态度,必要时还要把孩子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或者关在他的房间里。

◎ 当孩子表现得不正常,歇斯底里,完全不能自控,甚至可能伤害自己的时候,家长不用说话,只需给他的头上和手上泼点冷水,让他冷静下来。

除了上述这些管教孩子的窍门外,还可以采用哪些惩罚措施呢?剥夺方式(如玩游戏、看电视、出去玩)是一种恰当的惩罚措施,前提是不能屡次使用,也不能伴随训斥或侮辱性的粗暴行为。让孩子为自己的不良行为道歉也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惩罚了这个捣蛋鬼之后,家长要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步,如果孩子的表现良好,就加以言语上的鼓励,对孩子奖励惩罚并重的行为效果更好。

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孩子每一次的进步,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先鼓励孩子,然后再确定约定,这样更有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和谐。最后,不要忘了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幽默总是很好的动力。取消体罚是件好事。而用坚定的口吻对3岁的孩子大声说“不”和打他的手会带来一样的后果。尽早给孩子以约束,不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创造积极的条件反射,让他们一起成长。如果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的管教是正常的,那么父母的管教将不再是一种惩罚,相反能培养他们提前准备的习惯和责任感。

当孩子考验我们的时候……

◎ 孩子拒绝睡觉。家长可以给他们讲两个故事,倒一杯水,然后就要命令他们去睡觉了。因为过了一定的时间,父母也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 对于不愿意收拾房间的孩子,父母可以允许他玩10分钟,然后命令他收拾房间。(活动顺序的调整)。

◎ 孩子不愿意跟人打招呼:所有人都会坚持让孩子打招呼,但最理想的办法是不理睬他们。

◎ 孩子打断妈妈说话:先跟他说:“你没看到我在说话吗?”然后装作听不到他讲话,不理他。

◎ 孩子乱摸别人家的东西:家长唯一的反应就是先指责再隔离。

◎ 孩子到处哭诉,惹得大家心情不快:不理他。

◎ 孩子侮辱家长:让他看着大人的眼睛重复几次自己说过的侮辱的话,如果他还继续说,就把他关在房间里好好反省。

◎ 没有耐心的孩子总是能惹恼父母。使用“灰面包”的方法,在孩子得到期待的东西之前让他们进行另一个活动。

◎ 孩子故意拖延。最好给他一个最后的期限。不要光催促他,而是在他准备好的时候鼓励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