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中抒情,深化文本

写中抒情,深化文本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根据文本特点,适时地捕捉写作素材,让学生一吐为快,直抒胸臆,进一步深化文本的深度与广度是我教学中积极追求的。更重要的是在写作的同时,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展开了对话。同时,又进一步将文本的内容延伸、主题进一步深化。

四、写中抒情,深化文本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根据文本特点,适时地捕捉写作素材,让学生一吐为快,直抒胸臆,进一步深化文本的深度与广度是我教学中积极追求的。多给学生提供写作训练,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方法。如我在上了安徒生写的童话《一颗小豌豆》这篇课文后,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让病愈的小女孩与小豌豆之间展开对话,要求学生注意标点,内容要结合文本适度拓展、深化。

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小姑娘走到窗前,对小豌豆说:“谢谢你,小豌豆,你让我看到了希望,增加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不用谢,其实,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你面对病魔不妥协、不认输、勇敢坚强的品德。”“那你怎么能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的?”小豌豆笑呵呵地说:“是我们顽强的生命力。只要给一点土、一滴水、一缕阳光,我们就可以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顽强地生根发芽!”“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既然妈妈给了我生命,我就要珍惜,就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

学生的写作充满了童真,又充满了情感。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内心感悟,表达了对小姑娘与豌豆的赞美。更重要的是在写作的同时,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展开了对话。同时,又进一步将文本的内容延伸、主题进一步深化。

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看,也只有在一个综合的、主体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之中,才有可能实践“两性”的完美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是外加的东西,而是不着痕迹地内含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文本,经过一系列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建构了知识,还锻炼了阅读能力,获得了审美愉悦,而且必然受到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润物细无声”,这一特点也只有在一个综合的、主体的科学训练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游离于学生读、写、听、说实践的人文教育,不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因此,训练与感悟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对和谐共存的共同体,它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其特点就在于“情感”。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愉悦。抓住浓缩的文学作品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的连接点,恰到好处地用提示点拨,用语言传情,用画面铺垫,用音乐渲染,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如山花烂漫,层层出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