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吸光光度法基本理论

吸光光度法基本理论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式便是朗伯-比尔定律的表达式,也是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在图11-3中,最大吸光度对应的入射光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记作λmax。在λmax处,吸光度A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也最大,若在此波长处进行测定,则灵敏度最高。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待测溶液的浓度。直接比较法的误差一般大于标准曲线法,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通常采用标准曲线法。

11.1.1 朗伯-比尔定律

1.朗伯-比尔定律的表达式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若没有反射和散射,则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而另一部分光则透过溶液 (见图11-1)。

设入射光强度为Io,透过光强度为I,定义吸光度A为:

图11-1 浴液对光的作用示意图

实验发现,在待测溶液浓度c一定的条件下,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b成正比:

A=K1b

此式是朗伯 (Lambert)定律的表达式。实验还发现,在液层厚度b一定的条件下,吸光度A与待测溶液浓度c成正比:

A=K2c

此式是比尔 (Beer)定律的表达式。结合以上两式,可得:

A=Kbc

即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b和溶液浓度c的乘积成正比。上式便是朗伯-比尔定律的表达式,也是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A=Kbc中的比例系数K称作吸光系数。当c的单位是mol/L、b的单位是cm时,令ε=K,称作摩尔吸光系数,则:

A=εbc

其中,ε的单位是 (cm·mol/L)―1。式A=εbc是朗伯-比尔定律最常用的形式。

2.朗伯-比尔定律的使用条件

朗伯-比尔定律的使用条件是入射光是单色光,没有反射和散射。

若溶液是均相的,则可以满足没有散射的条件。在实际测定时,一般存在反射,但可用参比溶液加以消除。

3.摩尔吸光系数ε的性质

影响ε的因素有吸光物质的性质、实验温度、溶液介质的状况和入射光的波长λ。由于ε受λ的影响,ε可看作是λ的函数,即:

ε=f(λ)

ε的物理意义是在c=1 mol/L,b=1 cm的条件下,ε=A。因此,ε是溶液在单位浓度 (c=1 mol/L)、液层在单位厚度 (b=1cm)的条件下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ε可作为测定灵敏度的标志:一定条件下,ε越大,则A越大。所以,ε可以作为一定条件下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小的量度;也可作为一定条件下测定灵敏度的标志, ε越大,灵敏度越高。

4.透光度的概念

透光度 (也称透光率或透射比)T的定义为透过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o的比值:

则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如下:

以透光度表示的朗伯-比尔定律为:

-lg T=εbc

透光度也可以百分透光度T(%)表示:

按吸光度与透光度的关系式A=l g=-lg T,仪器显示的吸光度与透光度标尺的关系如图11-2所示。

图11-2 A与T的关系示意图

5.吸光度的加和性

若溶液中有n种组分对某一波长的光有吸收,则该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A应是这n种组分的吸光度Ai(i=1,2,…,n)之和,即:

式中,A是测定波长处总的吸光度,Ai是测定波长处第i种组分的吸光度,εi是测定波长处第i种组分的摩尔吸光系数,ci是第i种组分的浓度。此式也是测定波长处有n种组分产生吸光度的朗伯-比尔定律的表达式。

11.1.2 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

1.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的概念

在溶液浓度、液层厚度一定的条件下,改变入射光波长λ,测定溶液的吸光度A,以A对λ作图,得如图11-3所示的吸收曲线。在图11-3中,最大吸光度对应的入射光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记作λmax

2.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的作用

(1)初步定性

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一般是不同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可以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但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曲线往往比较简单,不能排除不同物质有相同或相似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的可能,因此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一般只能用作初步定性。

(2)为选择入射光提供依据

在λmax处,吸光度A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也最大,若在此波长处进行测定,则灵敏度最高。如果不考虑其他组分的干扰,通常可以λmax作为入射光波长。

图11-3 吸收曲线示意图

图11-4 标准曲线示意图

11.1.3 定量方法

1.标准曲线法

在入射光波长、液层厚度等实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为c的标准溶液 (这类标准溶液也称校准溶液)的吸光度A,按朗伯-比尔定律:

A=εbc

并以A为纵坐标,c为横坐标作图,得图11-4所示的标准曲线 (也称校准曲线或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标准曲线法也称校准曲线法。

2.直接比较法

在实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测得浓度为cs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As,按朗伯-比尔定律有:

As=εbcs

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浓度为cx的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为Ax,同样有:

Ax=εbcx

比较以上两式,可得:

由此可求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直接比较法的误差一般大于标准曲线法,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通常采用标准曲线法。使用直接比较法时,更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并采用与待测溶液浓度相近的标准溶液。

11.1.4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按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曲线应是直线,但在实际测定中,标准曲线有时会发生弯曲(见图11-5),这种现象称作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图11-5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示意图

引起偏离的原因及消除偏离的方法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

1.入射光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入射光必须是单色光,这是朗伯-比尔定律的使用条件之一,这是因为摩尔吸光系数ε是入射光波长λ的函数,只有当λ一定时,ε才能保持常数,标准曲线才能保持直线。但目前使用的仪器提供的入射光并非真正的单色光,而是由比较小的波长范围的复合光构成的所谓的 “单色光”,由此可能引起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有两种方法可以消除由于入射光为非单色光而引起的偏离:第一,选择性能较好的单色器,从而可以用纯度较高 (波长范围较小)的 “单色光”作为入射光。但这往往受到实验室现有仪器条件的限制。第二,选择吸收曲线较平坦部分对应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因为吸收曲线较平坦,说明ε随λ的变化较小,当以这部分波长的复合光作入射光时,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也比较小。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吸收曲线往往比较平坦,一般可选择λmax作为入射光波长。这样,不仅消除或减少了因仪器无法提供真正的单色光而引起的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而且使测定的灵敏度提高到最大。

2.介质的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待测溶液必须是均相的,不能有乳浊物或悬浊物的存在。因为朗伯-比尔定律要求待测溶液对光没有散射,而当有乳浊物或悬浊物存在时,会产生光的散射,引起光的损失,从而对朗伯-比尔定律产生偏离。

因此,测定时应避免溶液中存在乳浊物或悬浊物。

3.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

溶液条件 (如温度、酸度、溶液中共存的其他试剂的组成和浓度等)的变化,有可能使待测组分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摩尔吸光系数的变化,对朗伯-比尔定律产生偏离。如Fe3+易与低浓度的显色剂SCN形成Fe(SCN)2+,与高浓度的SCN形成Fe(SCN)3,而Fe(SCN)2+与Fe(SCN)3的摩尔吸光系数是不同的;再如在碱性溶液中, Cr(Ⅵ)以Cr O42-的形式存在,在酸性溶液中,以Cr2O72-形式存在,而Cr O42-与Cr2O72-的摩尔吸光系数也是不同的。

因此,测定时应注意保持相同的溶液条件,从而保证待测组分的存在形式是一定的。

4.溶液浓度变化引起的偏离

对朗伯-比尔定律而言,溶液浓度的变化不会引起标准曲线的弯曲,但当溶液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吸光物质 (分子或离子)之间的距离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可能使吸光物质的吸光能力发生变化,引起摩尔吸光系数的变化,对朗伯-比尔定律产生偏离。

因此,朗伯-比尔定律一般只适用稀溶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