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联漫长的核弹之路

苏联漫长的核弹之路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8月29日凌晨4时,苏联秘而不宣地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苏联的核武器真正实现了实战价值。率先提出制造核弹的库尔恰托夫着手研究为舰艇消磁、防止军舰受磁性水雷攻击等课题。这是一个无风的秋夜,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居室,苏联最高领导人不停地抽着烟,一项搞不搞核弹研制的报告等待他裁决。斯大林的批示,立即在苏联科学院引起反响。苏联核弹研制正式上马,但困难也接踵而来。

1949年8月29日凌晨4时,苏联秘而不宣地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是颗钚弹,约为2万吨TNT当量。它的试验成功,打破了当时美国的核垄断。

1951年10月18日,苏联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是用图-4型飞机投下的原子弹。从此,苏联的核武器真正实现了实战价值。

1953年8月12日,苏联爆炸了第一个热核装置,约10万吨TNT当量,从此苏联拥有了氢弹。

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其后,又建造了世界闻名的“列宁”号原子破冰船。

1957年10月,苏联也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

1958年7月4日,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60年,苏联海军有了导弹核潜艇,导弹射程600千米,1964年达2000千米。

1969年12月13日,世界上第一艘钛制核潜艇试航成功,水下潜航速度40节,即每小时80公里,这一速度至今仍是一项世界纪录。

核计划艰难的第一步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后,铀、钍的含量按重量计大约是碳的含量1 / 100,但是每克铀、钍核的裂变,是一克碳的燃烧放出能量的250多万倍。因此,20世纪30年代,人类发现核裂变后,各国科学家都积极开展核能研究。苏联著名科学家维尔那特斯基曾预言:“人类掌握原子能的时代已为期不远,这种动力的源泉将使人类有可能按其愿望来建设自己的生活。”

苏联核科学起步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8年末,苏维埃政府便在列宁格勒建立了“国立X射线与辐射研究所”,约飞任第一任所长。1922年,苏联组建了“国立镭研究所”,维尔那特斯基院士任第一任所长。

1932年,“莫斯科物理研究所”成立,第一任所长是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其后来担任了苏联科学院院长。契伦科夫和瓦维洛夫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现象——快速粒子穿透物质时会使物质发光,这被称为“契伦科夫—瓦维洛夫效应”。

1935年,库尔恰托夫及其同事发现了人工放射性的核同质异能现象,后又论证了快中子和慢中子实现铀的链式核反应是可能的,并证实反应的材料铀238的浓缩可用铀的气体化合物离心来实现,后又实现了铀的自发裂变现象。

原子弹理论的奠基者玻尔访问了苏联物理中心,赞扬了物理所的高压装置。1936年,国外学者参加莫斯科首届门捷列夫报告会,约里奥和伊伦娜·约里奥赞扬了苏联在原子核物理学和核化学方面的成就。他们在报告会上说:“当科学工作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元素的时候,他们就能实现爆炸性质的核反应……我们提心吊胆地预见到它的灾难后果。”库尔恰托夫向约里奥说:“您还宣布了能够释放巨大的有益能量,我更喜欢您预言中的这一部分。”约里奥耸了耸肩膀说:“这两者是不可分的。”

1939年1月,约里奥在铀核裂变的发现中,还发现了钍的裂变,它们的碎片以很大能量飞开,在裂变中还观察到了次级中子,但不知道有多少。

1940年6月,苏联科学院成立了“铀委员会”,表明苏联政府对核裂变的重视,这就是苏联核研究中心。

为了揭开核裂变之谜,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地工作,甚至拟出了许多研究课题。而这时,与这个“红色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正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企图将其扼死,在核研究领域自然也不会放过。封锁、禁运、刁难、破坏纷至沓来。尽管新生的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但核研究的进展始终非常缓慢。

1940年初秋,苏联科学院物理学术会议在莫斯科开幕。与会代表几乎都带来了自以为精彩的学术论文。这天下午,年轻的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走上了讲坛,也许是他太年轻了,并未引起大家注意。没想到他的开场白竟一鸣惊人:“各位代表,我不打算宣读我的论文了,我重申塔姆先生的建议,制造一枚铀炸弹,它有着巨大的能量,至少10公里以内的一切,都将被夷为平地。”

会场立刻沸腾了,许多人交头接耳,对库尔恰托夫的发言感到惊讶。正当大家议论纷纷之际,库尔恰托夫则把自己那篇有关制造铀炸弹的可行性报告及方法的论文交给了大会主席团。许多代表都对他的发言和论文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有人主动提出要求参与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制”。“铀炸弹”的思路在许多科学家头脑中扎下了根。1941年初夏,苏联科学院年轻学者伏列罗夫运用铀核裂变原理,设计出了原子弹构造草图。

科学院领导还没来得及仔细审阅这份草图,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侵苏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拉开序幕。最高当局要求科学家们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打败德国法西斯所需的装备研究上。万般无奈的科学家只好把核研究暂时搁置。率先提出制造核弹的库尔恰托夫着手研究为舰艇消磁、防止军舰受磁性水雷攻击等课题。

“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

1942年春,苏联物理学家费卢罗奥夫发现有关核能研究的学术文章从美、英和德国的科技杂志上消失了。他敏感地意识到,他们正在秘密进行核武器研制。然而,卫国战争的炮声,湮没了科学家的呼吁。

直到这一年的秋天,情况才有了转机。苏军在一名被击毙的德国军官身上搜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的数据和公式清楚地表明,德国正在研制原子武器。

于是科学家打报告并将搜来的笔记本和科学院的鉴定报告送到了斯大林的案头。

这是一个无风的秋夜,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居室,苏联最高领导人不停地抽着烟,一项搞不搞核弹研制的报告等待他裁决。他经受过枪林弹雨的考验,虽然对核理论一窍不通,但对核弹的威力已是略知一二。研制核弹需要人才,需要资金,需要试验场,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战火纷飞,该怎么办呢?

突然,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机急促地响了起来。他拿起听筒,耳朵里传来了国家情报部门负责人的声音。听着听着,斯大林的脸色严肃起来,眼睛盯住了案头那份关于着手研制核弹的报告。

搁下电话,他拿起笔筒里那支他常用来签字的红笔,重重地写上:富赫斯,好样的,我们也要搞铀炸弹!

富赫斯是德国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因受到法西斯迫害,离开了德国,后来加入了英国国籍。1941年,一位德国侨民邀请富赫斯参加他领导的核武器研究小组。富赫斯没有想到,美国研制原子弹,是背着盟国苏联秘密进行的。曾是德国共产党员的他对列宁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本能上的好感。终于,他拨通了苏联驻伦敦大使馆的电话。

斯大林的批示,立即在苏联科学院引起反响。在莫斯科不远的沃林斯科耶,斯大林亲自召集会议,出席会议的是全苏一流的物理学家。不久,由斯大林亲自提议任命库尔恰托夫为莫斯科第二核武器研究室(对外称第二实验室)主任。

政府决议于1943年2月恢复铀工程,库尔恰托夫立即召开了核研究会议,讨论了铀锅炉设计和同位素分离等工作,如用石墨做慢化剂的铀锅炉和铀的电磁分离、膜扩散法、热扩散法都有具体负责人。

苏联核弹研制正式上马,但困难也接踵而来。核弹研制需要大量铀原料,经过艰苦努力,好不容易在中亚的乌拉尔阿尔泰和土耳其斯坦的费尔干纳地区找到铀矿,但为时太晚,连试验必需的反应堆都一时难以建立。

美国总统激怒了斯大林

1945年4月,当苏联红军的坦克驶上柏林街头的时候,一支特别工作小组随即跟上,他们开始搜集纳粹的各类科学家和技术资料。对苏联的特别行动小组,美国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们很快成立了“阿尔索斯”突击队,任务是抢在苏联之前,截住德国的科技人员。

正当苏联人把手伸向德国火箭生产中心佩内明德时,美国人抢先了一步,“阿尔索斯”突击队俘获了113名第一流的德国专家和100枚V-2火箭,迅速运往美国新建的白沙试验基地,还将德国研制核武器有名的科学家海森堡等数十人统统掳走。

1945年7月,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抑制不住自己的高兴,向斯大林炫耀说,美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紧接着,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美国拥有了原子弹而苏联没有,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震怒了,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加速苏联的核研究进程。

1945年底,斯大林重新命名了苏联的核项目。几十个研究所和工厂划归刚刚成立的原子能工业部,上千名专家投入到研制原子弹的各项工作中。一场全面追回失去的时间、加速制造原子弹的战斗打响了。

1946年12月,苏联建成了代号为“E-1”的第一座原子能核反应堆。这些年来他们充满灵感、夜以继日地,甚至称为狂热地劳动,就是这一天,库尔恰托夫在他的实验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梦寐以求的可控链式核反应获得了成功。

自从美国在1945年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后,它一直垄断着这个超级武器,成为它对外政策的王牌和防务上最有力的威慑力量。美国参议院为了弄清楚美国能在多长时间内保持这种垄断,于1945年秋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核研究最高负责人布什作证时说:“如果苏联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它可能需要20年时间。”“曼哈顿工程”最高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说:“如果他们在一种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这项工作,它可能需要15~20年,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美科学家认为,虽然苏联有第一流的科学家,如果苏联全力以赴的话,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但他们又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苏联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数以百计的城市化为废墟,数以千计的工厂被破坏,数以万计的农村变成了一片瓦砾,数千万人被杀害,一切都极度缺乏。

“死命令”结出的“南瓜弹”

苏联的冬天是寒冷的,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使莫斯科的温度骤然降至零下25℃。纷纷扬扬的雪花,使天地一片混沌。

1946年的严寒未能挡住苏联的核研究步伐。位于高尔基地区阿尔扎马斯南部萨洛瓦小镇的第十一设计局正热火朝天,一枚钚弹设计任务落到了他们身上。局长泽勒诺夫亲临现场,从图纸到施工,哪怕是一个极细小的环节,他都要亲自过问。他知道,这是斯大林下达的任务,他不敢有半点马虎。

锥形物出现在一份绝密的图纸上。按设计指标,这个“家伙”重达5吨,它有主体尾翼和自身的推力系统,活像个航空飞行物。面对这个属内爆式的钚弹,库尔恰托夫为难了。当时的苏联,还没有一架飞机能够运载这样一个核装置。

“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斯大林自战争发生以来第一次大发雷霆,敲着桌子跺着脚。”斯大林“有理由这么生气”,因为“把社会主义革命扩大到欧洲全境的梦想,在德国投降后本来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然而这一梦想如今竟破灭了”。广岛事件后第10天,最高苏维埃命令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5年发展计划,8月中旬斯大林召开会议说:“同志们,只有一个要求,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让我们拥有原子武器。”“你们知道广岛震撼了全世界。力量平衡被打破了。拥有原子弹——把巨大的危险从我们身边排除掉。”

拥有原子弹的美国,仰仗着手中的核武器,到处耀武扬威,以世界警察自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达成协议,共同占领和控制伊朗,从而把伊朗的石油掌握在盟军手中,商定是战争结束6个月后,均从伊朗撤军,共同分配经济利益。然而,战争一结束,美国就背弃了协议,它拒绝苏联提出的任何经济要求。于是苏联拒绝撤军,要求取得与英国相等的石油特许开采权。与此同时,开始向苏伊边境集结坦克部队。

苏联人的举动将杜鲁门激怒了。1946年3月,杜鲁门召见苏大使葛罗来柯,并递交了一份通牒:限苏军48小时内从伊北部撤走,否则施放原子弹。美国务卿也同时宣称:“现在可以送给苏联人大量的原子弹。”无奈,苏联人决定在24小时内撤军了。

更让斯大林气愤的是1948年4月美国对苏联的核威胁。4月24日,为了制止盟军破坏和瓦解德国苏占区的企图,苏军封锁了柏林。此举被盟国认为是对西方的挑衅,杜鲁门在封锁的第四天威胁苏联说,他正派遣60架具有原子弹投掷能力的B-29轰炸机前往柏林。五角大楼威胁,要求34颗原子弹一次性轰炸苏联24个城市,推毁苏联工业的40%。经过外交努力,苏美英法四国达成协议,5月12日,苏联解除对西柏林的封锁,美国的空袭计划才停止。于是,为了尽早打破美国人的核垄断,斯大林发布了“死命令”,务必在10个月之内试爆一颗原子弹。

斯大林的“死命令”下达到了研究核弹的每一个部门。一切为原子弹让路,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核试验基地建造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南岸一片巨大的荒草地上,一切生灵都被远远地迁走了,苏军士兵封锁了任何一条通往这一地区的路径,几条常用的空中航线也从这里的上空悄悄中断了。

试验场中央筑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地堡,地堡上浇铸了一个坚固无比的铁塔。为了论证核弹的威力,苏军在铁塔四周数公里范围内,布置了许多退役的旧飞机和尚能使用的坦克,修筑了大量混凝土建筑,还深深浅浅挖了许多全地下和半地下掩体,一些动物成了试验品。

1949年春天,一枚被命名为“铁克瓦”(俄语意为“南瓜”)的原子弹制造成功,允许试爆时间是初夏。没想到,试验场发生了意外事故,50米高的钢塔发生了倾斜。库尔恰托夫专家小组决定重建40米高的爆炸塔。试验整整推迟了两个月。

1949年8月29日凌晨,晴朗的天空中,星星还在眨巴着眼睛,居住在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被早早地唤醒了。他紧皱着眉头,明亮的眼睛眺望着深邃的夜空。他知道,这次核爆炸,不仅对苏联,而且对整个东方社会主义阵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就在8月29日这一天,一架美国B-29轰炸机从远东基地出发,对苏联执行例行的监视巡逻飞行。监测组意外地发现,机上感光胶片接收了比正常情况下多得多的放射线。五角大楼的核科学家经过仔细考证后,认为有两种可能:苏联的放射性实验室或工厂出现了事故,引起放射性物质泄漏;或是苏联已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当英国的监视系统也证实了这个发现一个月后,美国政府和军方都不情愿地接受了后一种解释。

美国和英国媒体曾宣扬,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由于富赫斯的帮助,介绍了美国试爆的各种方法,甚至将美国原子弹可能的设计方案送到了莫斯科。

冷战时期在核武器竞争中有一种观点,后有的就是窃取前者的,美国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别人以后再这样采用,就是偷美国的技术。

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是世界各国的贡献,是汇聚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尤其,研究最早的欧洲,如英国、法国等,法西斯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科学家逃亡到美国,为美国核武器研究作贡献的人还少吗?能说美国原子弹是偷世界各国核技术,或偷德国原子弹轮廓而设计的吗?

当然,人们看了存放在俄罗斯核中心阿尔扎马斯第16核武器博物馆的苏联第一枚原子弹(钚弹,内爆式,装药威力2万吨TNT),从外观上看与美国1945年8月9日投在日本长崎的名叫“胖子”的原子弹(钚弹)极其相似,但这样就能说是美国的翻版和技术吗?

与美国争雄

1951年10月18日,苏联用图-4型飞机空投原子弹成功,使苏联的核武器真正拥有了实战价值。

当杜鲁门总统听到苏联核爆炸成功后,茫然不知所措,他问智囊团们:“现在我们该怎么办?”1950年1月,他下令加紧研制所有类型的原子武器,包括制造超级炸弹——氢弹。

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使用氘化锂作热核材料制成的氢弹重量体积相对较小,有可能用飞机或导弹成功发射。美国十分惊讶,美国改进6.5吨比三层楼高的没有实用价值的氢弹,选用氘化锂代替液态氘和氚,除去笨重的冷藏庞然大物装置才于1954年春空投成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核武器的运载全部由战略轰炸机承担,对导弹并未投入太多精力。这时,美国实施的是“大规模报复战略”,企图以数量取胜。1967年,美国库存了32000多枚核弹头。

相比之下,苏联人明显棋高一着。尽管到1963年苏联才有了155架战略轰炸机,仅为美国的12%,但在导弹研制方面,苏联却先行一步,从1950年开始研制弹道导弹。1955年,在爆炸第二颗威力巨大的氢弹前夕,相继研制出了第一代准中程导弹和中程导弹SS-3、SS-4、SS-5,射程分别为744公里、2000公里和4100公里,并装备了苏联驻欧洲的部队。

1956年,苏联首次试验洲际弹道导弹获得成功。

1957年8月,苏联又成功地进行了SS-6试验,这是一种集束式多级火箭,可以打到地球的任何地方。同年10月,SS-6把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

1961年10月30日,苏联北方新地岛核靶场,“图-95”升上12000米高空,爆炸了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50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距爆炸中心250公里的闪光仍使人的眼睛无法忍受,好像有人在身边打开一座正熊熊燃烧的火炉。挟着火球的蘑菇云上升到70公里的高空,几分钟后,大地在颤抖,狂风势如万马奔腾,呼啸着卷过大地,作用到距爆心1700公里以外,整个地球都震动了。

由于美苏双方所拥有的核武器日趋饱和,大大超过了“相互确保摧毁”的需要,两国终于达到了“核恐怖均势”,谁也不敢首先发动核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