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场上干得越多赚得越少

职场上干得越多赚得越少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通晓规则。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了一万小时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将其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否则,我们往往会成为职场中那个干得最多,却赚得最少的人。如果用经济学的相关理念进行解释,那么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卷化效应”。内卷化效应会谋杀掉一个人对事业的热情,对未来的追求,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烧得越来越热的水烫死。

都说上帝在时间面前是公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会变成中年,中年会变成老年,最后都会走向死亡。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通晓规则。

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了一万小时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原文如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我们将其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我们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需要花费一万小时的时间。那么,这一万小时有多长呢?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如果专注于一个领域五年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吗?现实恐怕没有那么理想化吧。这个概念是存在前提的,就是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们要不断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甚至调整工作目标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否则,我们往往会成为职场中那个干得最多,却赚得最少的人。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记者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两人针对放羊的问题展开了如下经典的对话:

“你为什么要放羊呢?”

“当然是因为羊可以卖钱。”

“卖了钱之后你打算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孩子。”

“生孩子做什么?”

“继续放羊。”

会心一笑的同时,我们也不禁陷入思考。如果用经济学的相关理念进行解释,那么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卷化效应”。

利福德·盖尔茨是人类文化学家,为了进一步研究农耕文化,他只身来到了爪哇岛,并在那里钻研起了水稻种植技术。平日里向往名山大川的他,此刻面对如诗如画的美景却提不起任何兴趣。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他的研究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完全是在种锄收割这种简单的农事活动中进行简单的重复。除了越长越高的庄稼外,一切都没有改变,他日复一日地在原地打转。于是,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内卷化效应”。之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

内卷化,简言之,指的就是一种没有增长、故步自封的状态,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做着无用功,既浪费生命,也消耗了自己的热情。

马尔克斯在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名作《百年孤独》中,塑造了阿玛兰卡这一主人公形象,而她的一生几乎就是在一种机械重复的状态下度过的。她靠织裹尸布为生,于是拆了织、织了拆就成了她一生中做过最多的动作。

生活中,我们应该对下面的这种现象深有感触。同时进单位的两个人,开始的时候起点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出现了高低之分。一个人总是喜欢尝试各种挑战,于是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学会了很多新技能;而自恃有一定经验的另一个人却一直在自己的优势上止步不前,不想做出改变,不愿意尝试新鲜。于是,后者逐渐被前者所淘汰,继而发出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慨。起初的时候前者的进步往往会招致后者的嫉恨,时间越久,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者则会由嫉妒转变为羡慕,却始终无法改变自己,依旧在重复单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内卷化效应会谋杀掉一个人对事业的热情,对未来的追求,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烧得越来越热的水烫死。为什么你干得最多,却赚得最少呢?因为,你做的一直就是单调重复的工作,这部分工作既无法让你得到提升,也无法为企业创造任何直接收益。在这个不问苦劳,只问功劳的时代,你理所应当地就被边缘化了。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专,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挑战自己,从而成就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