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量子计算机运算速度

量子计算机运算速度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早先由范曼提出,一开始是从物理现象的模拟而来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首次能够仔细地研究高位数量子计算机系统的特性。这一量子计算机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研制,可处理两个量子比特的数据。研究人员表示,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采用了量子逻辑门技术来处理数据。不过,这一量子计算机仍存在很多问题。

第三节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量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今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关于量子计算机,似乎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理解是,“用量子芯片做成的能完成传统计算机工作任务的机器”;另一种说法则为,“利用一些原子粒子(例如电子)处于量子状态时的特异性质而实现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机器”。当然,有一件事是公认的,即量子计算机是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的、具有强大计算功能的计算机。

一、量子计算机的提出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早先由范曼提出,一开始是从物理现象的模拟而来的。可他发现当模拟量子现象时,因为庞大的希尔伯特空间使资料量也变得庞大,一个完整的模拟所需的运算时间变得相当长。范曼当时就想到,如果用量子系统构成的计算机来模拟量子现象,则运算时间可大幅度减少。量子计算机的概念就此诞生。

在20世纪80年代,量子计算机多处于理论推导状态。1994年,肖尔提出了量子素因子分解算法,因其可以破解通行于银行及网络等的RSA加密算法,量子计算机变成了热门话题

img20

量子计算机

二、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普通的电子计算机在0和1的二进制系统上运行,其信息量的最小单位称为“比特”。但量子计算机要更为强大。它们可以在量子比特上运算,可以计算0和1之间的数值。假设一个放置在磁场中的原子,像陀螺一样旋转。常识告诉我们,原子的旋转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但不可能同时进行。但在量子的奇异世界中,原子被描述为两种状态的总和,一个向上转的原子和一个向下转的原子的总和。不光原子,每一种物体都能以所有不可思议的状态的总和来描述。

现在,想象一串原子排列在一个磁场中,以相同的方式旋转。如果一束激光照射在这串原子上,激光束会激发这组原子,迅速翻转一些原子的旋转轴。通过测量进入和离开的激光束的差异,我们就完成了一次复杂的量子“计算”,这里面涉及了许多自旋的快速移动。

三、实现量子计算的方法

目前,可用于构建量子计算设备、实现量子计算的手段包括:核磁共振、离子阱、量子光学、腔室量子电动力学、量子点、超导体和非交换小数量子场作用下的任意子等。

img21

量子计算

(一)核磁共振

作为实现量子计算的实验手段之一,核磁共振(NMR)近些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在核磁共振体系中,自旋为1/2的核自旋能够作为量子比特,射频脉冲和J耦合演化能够构造量子逻辑门,实验结果也可以进行测量,消相干也能够得到控制。此外,由于核磁共振体系消相干时间较长,并且具有较为成熟的实验技术,因此,自1997年提出用核磁共振研究量子计算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这一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目前液态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主要采用自旋1/2的核子,例如质子(氢核)、碳13核、氟19核等。

img22

核磁共振量子计算实验平台

(二)离子阱

离子阱,又称离子陷阱,是一种利用电场或磁场将离子(即带电原子或分子)俘获并囚禁在一定范围内的装置。离子的囚禁在真空中实现,离子与装置表面不接触。应用最多的离子阱有“保罗阱”(四极离子阱)和“彭宁阱”。

离子阱可用于实现量子计算机。

(三)量子光学

量子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主要研究光子的量子行为。量子光学解释物理现象时,常常利用量子电动力学,而不是较简单的量子力学,因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量子光学近30年来发展迅速。重要的量子光学实验包括:“路径选择”实验、“卡西米尔效应”实验、“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实验等。

卡西米尔效应是由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于1948年提出的。卡西米尔根据量子场论的“真空不空”观念——即使没有物质存在的真空仍有能量涨落,而提出此效应:真空中两片中性(不带电)的金属板之间会出现吸力。这在经典理论中是不会出现的现象。这种效应只有在两物体的距离非常小时才可以被检测到。例如,在亚微米尺度上,该效应导致的吸引力成为中性导体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事实上,在10纳米间隙上(大概是一个氢原子尺度的100倍),卡西米尔效应能产生1个大气压的压强(101.3千帕)。

img23

离子阱

量子光学也可用于实现量子计算机。

四、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一)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社会对高速、保密、大容量的通信及计算的需求,促进了量子信息、量子计算理论与实验的迅速发展。目前,美国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马萨诸塞理工学院、IBM公司、斯坦福大学以及中国的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小组已实现7个量子比特的量子算法演示。

2010年3月31日,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称,该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已成功模拟42位量子计算机。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首次能够仔细地研究高位数量子计算机系统的特性。

(二)世界首台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

世界首台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于2009年在美国诞生。这一量子计算机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研制,可处理两个量子比特的数据。较之传统计算机中的“0”和“1”,量子比特能存储更多的信息,因而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将大大超越传统计算机。

研究人员表示,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采用了量子逻辑门技术来处理数据。制造量子逻辑门须设计一系列激光脉冲,以操纵铍离子进行数据处理,再由另一个激光脉冲读取计算结果。一个简单的单量子比特逻辑门,可从0转换成1,也可从1转换成0。但与传统计算机的物理逻辑门不同的是,这台设备的量子逻辑门均已编码成激光脉冲。当激光脉冲量子逻辑门对量子比特实行简单逻辑操作时,铍离子便会开始旋转,实现对量子比特的存储。

img24

世界首台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

这台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具有金色图样的铝晶片,内含直径约200微米的电磁圈。科学家将两个镁离子和两个铍离子置于电磁圈中,镁离子可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消除离子链的不必要振动,保持计算机的稳定性。而通过对电磁圈旁黄金电极上的电荷进行控制,研究人员能有效增加所需的离子数量。

不过,这一量子计算机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尽管每个量子逻辑门的准确率都在90%以上,而当综合使用时,量子计算机的整体准确率却下降到79%。这主要是由激光脉冲的强度不同造成的,而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等,也可能是原因。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提升激光的稳定性和减少光学设备的误差,可有效提高芯片的运行准确率。在准确率提升至99.99%时,该芯片才能作为量子处理器的主要部件,最终实现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

img25

冷原子量子仿真研究

(三)未来研究展望

现在用原子实现的量子计算机,大多放在试管中,且配备有庞大的外围设备,只能做类似1+1=2的简单运算。因而,有科学家就认为,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只是玩具,能真正做出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也许是在5年、10年,甚至是50年以后。

而量子计算机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高速、精确的量子操控技术的研究,新型量子信息存储载体的研究,绝热量子计算和量子仿真研究,抗噪声量子方法的探索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