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冻结的量子宇宙

冻结的量子宇宙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牛顿运动方程告诉我们粒子的位置如何随时间演变,薛定谔方程告诉我们量子态如何随时间演变。在将量子力学外推至整个宇宙的过程中,这一要求引发了连锁反应。但这样一来,宇宙的量子态就不能随宇宙外的时钟改变。如果我们运用这些公式,将薛定谔方程作用于宇宙量子态,最终将得到同样的结论:宇宙量子态不会随时间而改变。在量子力学中,能量总和与时间的变化有关。

冻结的量子宇宙

量子力学极为成功地描述了原子、分子等微观系统。这绝非溢美之词。为了彻底理解量子力学,人们发明了许多全然不同的诠释。什么是时间?量子理论是否适用于整个宇宙?对于本书这两个关键问题,这些诠释有着各自不同的答案。[2]

在我看来,想要挑出最佳的量子力学诠释,我们必须先谈谈科学的目的。我们中的许多人认为,科学,就是为了描述真实的自然。尽管无法事必躬亲、一一去看,我们仍然相信科学为我们绘制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但是,量子力学会让你失望了,因为它无法给予你单个实验中的自然图景,也无法告诉你在这个实验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量子力学奠基人尼尔斯·玻尔认为,这样的期望差源于人们对科学之目的的错误认识。量子力学并没有错,是人的期望本身有问题。玻尔声称,科学理论是一套描述世间万物运行逻辑的规则,是一门交流观测结果的语言,但它的目的并不包括描述真实的自然。

在量子理论中,我们常常假设世界充满了积极的干预。这是因为量子理论包含了实验者施加于微观系统的诸多影响。它可以将微观系统从外界环境中隔离,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它可以将系统暴露于外界环境之中,借此对系统加以改变;它可以通过各种装置测量系统,读取它关心的信息。我们将以上准备、改变、测量的步骤数学化,这便是量子力学。以上论述中,我们强调了可以施加于量子系统的操作。我们称其为“量子物理中的操作主义”。

在一个系统的量子力学描述中,“量子态”(quantum state)扮演了中心角色,它包含了观测者在准备与测量系统过程中所知道的全部信息,这种信息是有限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借此预测出构成系统的粒子究竟身处何方。相反,量子态描述了一种概率分布。它告诉我们如果进行测量,这些粒子可能会出现在何处。

以原子为例。它由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构成。你或许会想,对于原子系统最准确的描述必然包含每个电子的位置信息。系统位形空间中的每一个位形,代表了这些电子位置的某种排列组合。但在量子力学中,针对每一个位形,理论只能告诉你找到这个位形的概率。[3]

如果某个理论仅仅以概率的形式告诉你一个预言,你将如何检查这个预言的准确性呢?回想一下,我们说抛落的硬币有50%的概率正面朝上。要想检验这一点,抛一次绝对不够。只抛一次的话,硬币要么正面朝上,要么反面朝上,两者都无法证伪50%的概率正面朝上这个说法。

想要真正检验这个说法,你需要多次抛出硬币,并记录下正面朝上的概率。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多,你会发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不断趋近50%。检验量子力学概率式预言的方法也差不多:我们需要不断地重复同一实验。[4]只测一次量子系统,就好比只抛一次硬币:你将得到随机的结果,不管怎么看,它都与概率预言相符。

以上方法仅对小的孤立系统有效,氢原子便是其中一例。为了检测预言,我们需要准备许多全同的系统拷贝,这是因为预言是概率式的。只有一个系统的话,我们什么都检验不了。同时,我们必须对这些系统加以操作:要将它们调到我们感兴趣的初始量子态,要测量它们具有的一些物理量。如果我们确实想要准备这么多系统拷贝,这种系统以及它的每一个拷贝势必是这个宇宙中的一小部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测量系统位形所用的坐标系以及仪器,应该处于这个小系统之外。

这样看来,量子力学似乎仅适用于孤立系统。这是盒中物理学的延伸,也是牛顿范式的延伸。为了更透彻地理解量子力学与孤立系统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来看看人们对时间的描述是如何演变的。

在牛顿力学中,物理定律是决定论式的。对于系统如何随时间演化,理论给出了确定的预言。类似地,量子力学中的定律也是决定论式的,它告诉了我们系统的量子态如何随时间演化。给定初始量子态,我们便可确定此后的所有量子态。量子态依据薛定谔方程演化。在量子力学中,薛定谔方程起了牛顿运动方程的作用。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牛顿运动方程告诉我们粒子的位置如何随时间演变,薛定谔方程告诉我们量子态如何随时间演变。只要你输入一个初始量子态,薛定谔方程就可以告诉我们,此后这个量子态将会发生何种改变。

与牛顿力学一样,在量子力学中,时钟必须处在系统之外。此外,系统的观测者及其测量仪器也必须在系统之外。

尽管量子态的演变是决定论式的,但它最终告诉我们的原子位形信息却是概率式的。这是因为,量子态与位形之间存在着概率式的联系。

在量子力学中,对时间的测量要求我们将时钟置于系统之外。在将量子力学外推至整个宇宙的过程中,这一要求引发了连锁反应。宇宙的定义本身,便要求其包罗万象,包括时钟在内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处于宇宙之外。但这样一来,宇宙的量子态就不能随宇宙外的时钟改变。最终,假使我们匪夷所思地去到宇宙之外,在我们眼中,整个宇宙将作为一个量子态冻结于时间之中。

不得不承认,以上论述听着像个童话故事。你或许会觉得这样不严谨的推理势必导致错误的结论。事实上,这段论述的背后有着数学公式的支持。如果我们运用这些公式,将薛定谔方程作用于宇宙量子态,最终将得到同样的结论:宇宙量子态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在量子力学中,能量总和与时间的变化有关。这源于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在牛顿眼中,光是由粒子构成的。牛顿之后,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得到了细致研究。它们都可以通过光的波动性加以解释。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难题直到1905年才被爱因斯坦解决。爱因斯坦认为光既有波的一些特性,也具有粒子的一些特性。20年后,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波粒二象性在这个世界中其实更为普遍:任何运动的物体都具有一些波的性质,同时也具有一些粒子的性质。

这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不可能将某个既是波又是粒子的东西可视化。不错!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量子力学就是可以描述这些无法被可视化的现象。在实验中,我们能够操作粒子,谈论粒子们如何回应测量。但如果不进行这些操作,我们就无法将真实的物理过程可视化。

频率是光的波属性,它描述了单位时间内,光波振动的次数;能量是光的粒子属性,每一个光子都将携带一定的能量。在量子力学中,光子的能量总是与它的频率成正比。[5]

在了解了波粒二象性之后,让我们重回宇宙量子态。既然宇宙之外不可能存在时钟,那么宇宙量子态便不可能随时间而变。它在时间之中冻结,所以也不可能振荡。也就是说,这个量子态的振荡频率是零。由于频率正比于能量,最终我们将得出,宇宙的总能量一定是零。

任何由引力维持的系统的总能量必然为负。让我们以太阳系为例。如果我们想把金星从太阳系中挪走,这一过程势必需要能量。被移动到太阳系外的金星,能量近似为零,那么此前在原轨道上的金星就一定具有负能量。我们称这一负能量为“引力势能”。

世间万物具有质量和动能,它们的总和便是宇宙的正能量;引力将世间万物捆绑在一起,它们的总和便是宇宙的负能量。宇宙总能量为零,即要求宇宙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极为准确地相互抵消。

宇宙量子态不会振动,总能为零,它确实处于冰冻状态。这样的量子宇宙非常简单,它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它不能形成星系,也没有恒星、行星,连引力波也无法在其中穿行[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