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不是万灵丹

维不是万灵丹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维C成了包治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万灵仙丹。鲍林认为,许多人对维生素的日需量,是无法从正常的食物中得到的。结果发现,服用维C组的病人平均多活了300天。美国的权威科学杂志拒绝发表鲍林的论文,反而刊登批驳鲍林观点的文章。而鲍林则对他的观点笃信不移,对上述意见不予理睬或表示异议。斯通是一个仅学过两年化学、由一所未经承认的函授学院授予“博士”学位的、科学品性有问题的

“我的毕生精力都致力于伟大的科学事业,他们说我自命不凡、异想天开,的确如此,但我知道自己始终都是对的。”

这是一位有令人眩目科学成就的科学家的感言——充满桀骜不驯个性和天纵豪情的感言。那么,他是谁呢?

自从1747年苏格兰内科医生詹姆斯·林德(James Llind)首次宣布用水果(富含维生素C)治愈了坏血病以来,人类就开始关注维C。美国保健和营养领域的权威、《纽约时报》著名科学撰稿人简·卡帕写的《延缓衰老》一书中,也提到维C可防治坏血病。

1933年,英国生化学家、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瓦尔特·诺曼·霍沃斯(1883~1949或1950)成功合成维生素C——人工合成的第一种维生素以来,人类就为19世纪早已发现的这类“营养要素”派上更大的用场绞尽脑汁。两届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化学家吉莱纳斯·鲍林(1901~1994)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全世界就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预防治疗感冒、癌症、心脏病等疾病,能够增进健康、增加生活快乐,延缓衰老。总之,维C成了包治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万灵仙丹。与此对应的“正分子医学”,也盛行一时。而这种观点就主要来自“自己始终都对”的鲍林。

鲍林并不是一位医学家,那他怎么会从事医学研究,又怎么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1968年,鲍林将兴趣转移到医学领域,而这是一位名叫欧文·托通(I·Stone)的“生物化学家”写信给他引起的。托通在信中说,有计划地服用维C,将有益健康和治疗感冒。鲍林和夫人爱娃如此照办,果然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偶尔一次轻微感冒,服用大剂量维C后也痊愈了。鲍林认为,许多人对维生素的日需量,是无法从正常的食物中得到的。因此,他和精神病科医生霍金斯共同探讨后得出结论:许多人的异常行为实际上是因“分子失衡”引起的,只要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恰当的营养素分子就可治疗这些疾病。为此,他们将这一观点称为“正分子精神病学”——通过为大脑提供最适宜的分子环境,特别是正常存在于人体的物质来治疗精神疾病。后来,他们又将这一观点推广,以治疗其他各种疑难杂症,名称也推广为正分子医学或“正分子疗法”。这一疗法的关键,在于找到能使人处于健康状态的“正分子物质”——维C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这种物质。

有了上述认识,鲍林就在1970年出版了他的著作《维生素C与感冒》,提出一个人如果每天坚持服用1克甚至更大剂量的维C,就可预防感冒。这本书因其具有实用特色而一度畅销。1976年,他将此书修订为《维生素C、感冒和流感》出版,此书中维C的剂量已经大幅度增加,能防治的疾病也增加了流感等。1979年,他的思想再度发展,出版了《维生素C与癌症》,提出每天服用10克维C后,甚至连癌症也可辅助治疗。到了1986年,在他出版的《怎样才能感觉舒适、寿命延长》一书中说,大量服用维C“可增进健康,增加生活快乐,有助于防治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疾病,并且延缓衰老”。他在这本书中,还引用了艾伯特·圣特一焦尔季(1893~1986)写给他的信中的话说:“人可以服用任何剂量的维C,一点危险也没有。”要知道,这位出生在匈牙利的美国医学家艾伯特,可不是等闲之辈——由于对维C等的研究成果,曾荣获1937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那么,鲍林的这些观点有没有实验事实为依据呢?“有”的。

1976年,鲍林和苏格兰医生伊文·卡梅伦每天按10克剂量治疗100例晚期癌症患者,然后将另外1000例接受其他药剂治疗的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他们病情的发展和幸存者的比例。结果发现,服用维C组的病人平均多活了300天。此外,鲍林一家坚持把鲍林夫人爱娃在72岁经胃癌手术后,还能活上5年归功于维C;而鲍林也将他飘拂的白发、浓密的双眉、红润的面颊、充沛的精力归功于维C。

那么,上述鲍林的实验事实,是不是真的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大剂量维C的确能防治所提到的疾病呢?不能。

上述鲍林和卡梅伦的两组实验,其临床判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实际上无法完全平行,因此是不可比的;特别是没有采用“双盲对照法”做实验,其实验结果是靠不住的。这是因为疾病的治疗包括心理和药物两个方面,而且当药物治疗不起作用的时候,有时心理治疗会不同程度地起到作用。完全可以设想:我们告诉1 000个癌症患者,伟大的科学家鲍林能拯救你们危在旦夕的生命,只要坚持每天服用大剂量的维C就行了;很显然,此时病人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由此会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的进程,因而寿命自然会多少延长一些。但是,显然这并不能证明鲍林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如果不是用维C,而是用面粉或其他无害物质来代替维C,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

事实上,早在鲍林1970年的书问世之前,已经有一些研究否定了维C能防治感冒。例如,1967年英国就有一个著名的感冒研究小组对志愿者的试验证明,维C没有显示出任何预防效果。到了1970年,美国的医学家们也纷纷进行维C防治感冒的临床试验,结果很多设计周密的双盲对照试验几乎都一致证明,大剂量维C不能明显地防治感冒。而1975年卡罗夫斯基等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工作人员中随机选择志愿者进行的一项试验,也戏剧性地否定了维C能防治感冒的观点。

那么,对维C能减缓癌症的说法又是否得到证实呢?也没有。

美国一家著名的医院对367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发现,每天吃10克维C的病人,并不比吃安慰剂的病人效果好。

总之,维C治癌的说法,从来没有得到过严格的和无可辩驳的证实。

鲍林认为有效,其他一些科学家认为无效,于是争议就不可避免了。

1973年,为了明辨是非,美国精神病学会、国立精神健康研究院、美国和加拿大的儿科学会,纷纷对鲍林的疗法进行严格审查,结果一致认为他的疗法无效,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还可能有害。美国的权威科学杂志拒绝发表鲍林的论文,反而刊登批驳鲍林观点的文章。1985年初,美国梅育诊所的研究人员再次否定维C能防治癌症的观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赞同这种观点。而鲍林则对他的观点笃信不移,对上述意见不予理睬或表示异议。例如,经过他一再解释、8次申请、力排异议,1980年美国癌症协会终于决定拨给经费,批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和医学研究所进行再研究。再如,他曾希望梅育诊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改变态度。

由上可见,鲍林在维C治病的研究中有许多失误。而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两次单独获奖的人——因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得1954年化学奖,因反对把战争作为解决国际冲突的手段得1962年和平奖。所以,我们从这样一位“科学大腕”的失误中吸取教训就非常重要。

首先,鲍林之所以在晚年进入到他并不十分熟悉的医学领域,这与“生物化学家”斯通有关。斯通是一个仅学过两年化学、由一所未经承认的函授学院授予“博士”学位的、科学品性有问题的人。但鲍林却对他偏爱不已,与之长期合作,从而在失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可见,科学家涉足自己并不十分熟悉的领域时,应慎之又慎,以免被人“牵着鼻子走”。

其次,鲍林的失误还与经济利益有关。1973年,鲍林科学和医学研究所成立,而该所得到的最大捐助则来源于一家生产维C、在世界市场占很大份额的药业集团。于是“利益互换”的关系形成了:集团出资支持研究所,研究所宣传该集团所生产的产品能治百病。这时,什么科学家的责任、良心、实事求是的精神已荡然无存。由此可见,一个科学家如果被“不义之财”迷住双眼,那他就可能产生失误。

此外,在1977和1979年,鲍林得到美国营养食品协会的颁奖,而这一协会则是专门产销“保健食品”的商会。1981年,美国健康联合会又授予他“保健自由贡献奖”,并接纳他的女儿为终身会员;这个联合会是靠促销各种真假保健品为生、以营利为首要目标的、并不正经的团体,它的许多领导人曾犯法甚至关监。但是,当1983年“保健食品”推销商福尔可尼因虚假的产品宣传遭到指控后,鲍林居然还为他辩护。由此可见,鲍林“吃”了别人赐给的“荣誉”等之后,必然“口软”。科学是要和生产、生活、科研“联姻”而进入社会的,但如果为一己的私利驱动,不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必然走向歧途。

当然,单凭上述鲍林受到资助就宣传维C作用的事实,是不能作为“判罪”依据的。因为假如维C确有他说的疗效,那宣传维C恰好是有益的。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例如,鲍林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罗宾逊在197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动物食用相当于鲍林推荐用于人的每天几克的大剂量维C后,常常可促进某些癌变。但是,鲍林却掩耳盗铃——销毁了罗宾逊的研究材料。

那么,鲍林为什么能高寿,爱娃为什么又能在72岁癌症手术后活上5年呢?这决不是维C的功劳。乐观进取的精神、幸福美满家庭的和谐感、巨大成就带来荣誉的愉快感、正常的饮食起居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高寿的“秘诀”。“欢乐带来健康,健康带来欢乐”——但愿读者朋友的一生能这样度过。

现在,对维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是否的确能预防从感冒到癌症的一系列疾病甚至延年益寿;如果能预防某些疾病,剂量究竟多少合适。最新的研究成果是2007年7月18日英国《独立报》报道的:大量的试验表明,维C不能预防感冒,即使大剂量也无济于事。

1994年8月19日,自称是“化学家、物理学家、结晶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的鲍林,以93岁的高龄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辞世。这位曾被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评为“人类有史以来20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的人逝世时,也被路透社称为“本世纪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之一”。的确,被爱因斯坦赞扬为“真正的天才”的鲍林,也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爱因斯坦一起,以“科学史上三大争议人物”载入史册。而科学,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谁也不能担保自己“始终都对”……不过,我们依然要为鲍林的创新探索精神喝彩。同时,我们也在盼望彻底揭开维C奥秘的那一天——“不在乎等待几多轮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