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晋之好举案齐眉(典故里的婚姻关系)

秦晋之好举案齐眉(典故里的婚姻关系)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像如秦晋之好、举案齐眉等等。这些典故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之情。古诗文中,最早的反映爱情婚姻典故的,是《诗经》中的“桑中之约”。秦晋之好,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举案齐眉的故事发生诗人梁鸿身上的。夫妻两人为躲避政治迫害,跑到今天的临淄去打工,梁鸿每天回来,妻子就做好饭食,举案齐眉,送到丈夫面前。其实,中国传统的婚姻,大多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讲究门当户对。

对于婚姻,无论是在“男尊女卑”格局下的古代,还是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现代,始终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毕竟,婚姻的洗礼,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

凭借现在的发达传媒和网络条件,想要了解现代人的婚姻,是颇为容易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古人的婚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在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美好的典故。像如秦晋之好举案齐眉等等。这些典故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之情。

古诗文中,最早的反映爱情婚姻典故的,是《诗经》中的“桑中之约”。典出《诗经·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后世用“桑中”泛指恋人约会的场所,当时的中原大地,大概桑树是很多的。这首诗的发生地点在现在的河南安阳淇水岸边。现在的年轻男女,恐怕很少有人特意选择桑林去约会的,但很多都是选在幽静的有花有草有树的公园里。

秦晋之好,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秦国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晋国在今天的山西南部,这两个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位置相邻,两国的统治者出现过几代通婚联姻,含有政治色彩。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为成语,人们经常把两家结亲说是结为秦晋之好。如元·乔孟符《两世姻缘》中的第三折就这样说了一句:“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现代这个成语更是被人们当做日常用语来使用,或是用在婚礼的贴子,或是用在门口的对联上,或是用在文章的标题上。

举案齐眉的故事发生诗人梁鸿身上的。梁鸿是东汉时一个破落贵族的后代,娶了个妻子叫孟光。梁鸿做了首《五噫歌》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被当时的皇帝汉章帝刘妲通缉。夫妻两人为躲避政治迫害,跑到今天的临淄去打工,梁鸿每天回来,妻子就做好饭食,举案齐眉,送到丈夫面前。“案”是古代用来放食物的托盘,举的和眉毛一样高,用来形容夫妻间相敬如宾。

关于中国“月老”的传说,语出“赤绳穿足”这个典故,出现在唐代李复言《续幽怪记·定婚店》中。唐代有个读书人,叫韦固,夜里行经宋城,碰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在月下翻阅一册簿籍,那是“天下婚书”,翻到谁,就拿一根红绳子在男女双方的脚上一系,这姻缘就定了。注意,这老人系的是脚,想跑也跑不了。不管你是千里之遥,还是有仇怨之家,都注定能成就婚姻,韦固对这老人的说法当然不信,但是后来,终究没有逃脱月下老人的手掌心。后来人们把月下老人泛指媒人,把“赤绳穿足”指上天注定,逃也逃不了的姻缘。

其实,中国传统的婚姻,大多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讲究门当户对。婚姻并不只是两个人的事,除了传宗接代的任务,还具有社会意义,担负着政治与经济两方面的使命。传统文化中关于婚姻的典故,也大多体现了农业社会形态之下,夫妻双方的男耕女织,弹琴做诗,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生活,看起来很平淡,却又让人觉得这平淡中有一丝甘甜值得回味,感觉很淳厚。这样的生活,比现代社会的打情骂俏,野蛮女友式的爱情,似乎更让人感动和向往。

当然了,传统的婚姻也不缺少情趣的,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诗就这样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