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鸿都门学”里的文艺生(古代的专科学校)

“鸿都门学”里的文艺生(古代的专科学校)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灵帝创办了一所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因为校址位于洛阳鸿都门,所以叫做“鸿都门学”。这可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类院校,也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爱好唱歌的灵帝正愁没有人帮他写歌词呢,皇上和奴才一拍即合,创办了“鸿都门学”。招的学生都是士族看不起、太学不招收的平民子弟。鸿都门学“以文取士”的标准影响深远,被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及科举制度采用。

汉灵帝创办了一所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因为校址位于洛阳鸿都门,所以叫做“鸿都门学”。这可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类院校,也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它在当时的地位很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不过它可不是为了培养艺术人才,而是专门培养官吏的。

在汉代早就有了“太学”,这可是一所很牛的学校,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太学的学生往往出身高贵,在学校里学习儒家经典,一旦毕业,就会步入仕途,青年学子们无不对它充满了向往。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创办“鸿都门学”呢?这不是明摆着和太学唱对台戏?两所学校甚至可能因为争夺生源而爆发冲突。这不得不从当时的政治环境说起。当时的政治势力基本上包括士族势力和宦官势力两个集团,两大集团的斗争十分激烈,谁都想一口把对方咬死。宦官集团虽然有靠近皇帝的优势,但无奈手里没什么“好牌”,因为人才都被士族占据的太学抢走了。

到了汉灵帝的时候,“求贤若渴”的宦官们迎来了转机。汉灵帝是个昏庸的皇帝,但多才多艺,爱好辞赋书画。不过在士大夫眼里,灵帝爱好的辞赋书画都算不上“正道”,这让灵帝很不高兴。宦官们洞察了灵帝的心思,便怂恿皇帝开办一所学校和太学对着干。爱好唱歌的灵帝正愁没有人帮他写歌词呢,皇上和奴才一拍即合,创办了“鸿都门学”。

为了让这所学校具有社会影响力,皇帝在学校挂上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请孔子师徒作为这所学校的形象代言人。这分明就是表示,我们这所学校传授的也是儒家文化。不过这所学校就是用来和太学唱对台戏的。招的学生都是士族看不起、太学不招收的平民子弟。课程和太学也大不相同,基本上是太学教的它不教,太学不教的它都教。教学内容不是五经之类,而是辞赋、小说、绘画、书法等偏于文艺性的东西。灵帝还亲自动手,写了一部辞赋《羲皇篇》,来作为鸿都门学的教材。

尽管有天子作为这所学校的“名誉校长”,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有四五十个学生。不过随着一些爱好文艺的名人来到这所学校,它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辞赋、书画、音乐等都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成为汉代的艺术殿堂。报考这所名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校生曾经达到几千人。选择了这所学校,不用担心“挂科”,也不用担心就业,因为“关系就是硬道理”,进入这个校门就等于和当时权势炙热的宦官们扯上了关系。宦官们对鸿都门学的学生非常照顾,及格就给一个大官做,不及格都可以有小官做,“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

皇帝通过这所学校提高了文学艺术的地位,而宦官们则培养了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对皇帝和宦官来说,是“双赢”,皆大欢喜。不过,这个学校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士族和士大夫们的利益,他们感到不满,在朝堂上吵吵嚷嚷,但灵帝才不管这个,自己满意就行了。

这所学校虽然名噪一时,但延续的时间却很短。那些士族们一直都在搞破坏,后来还受到黄巾起义的影响,很快就随着汉朝的衰亡而停办了。但这所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人,为魏晋时期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鸿都门学“以文取士”的标准影响深远,被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及科举制度采用。后来的考试内容就不再局限于经学了,也不再限制门第,这样出身寒门的青年才子们也可以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在今天,艺术类的毕业生如果想做“人民的公仆”,也可以尝试报考公务员,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