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吃与名人的姻缘(天下名吃是这样吃出来的)

名吃与名人的姻缘(天下名吃是这样吃出来的)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这家主人专营“鱼头豆腐”,很快名声大震,享誉南北。宫保鸡丁相信不少人都吃过,一般人认为这是一道黔菜中的传统名菜,名列国人必点的十大名菜之一。甚至扬名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些国家里,宫保鸡丁“泛滥成灾”,等同于中国菜代名词,知名度和意大利面条平分秋色。所谓“宫保”,实际上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因此,他发明的菜由也此得名“宫保鸡丁”,算是人们对这位丁大人的纪念了。

我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不少文人雅士、帝王将相留下了很多与饮食相关的奇闻趣事,经典故事,也打造出了不少经典名吃。

黄山“徽州毛豆腐”,味道鲜美。据说他的来历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系呢。传说幼年的朱元璋在一家财主家做苦工,白天放牛,晚上和长工们一起为财主推磨做豆腐,后来因为打抱不平得罪了财主,朱元璋被财主辞退,过着沿街乞讨的生活。那些被朱元璋保护过的长工们十分同情朱元璋,每天偷了饭菜和鲜豆腐藏在草垛里,让朱元璋悄悄食用。有一次,朱元璋去外地乞讨,一连几日没有回来,工友们给他藏的豆腐上长了一层白毛,饥饿难耐的朱元璋只好草草煎热了凑合着吃,不料那豆腐却清香扑鼻,口感异常。

后来,朱元璋率十万大军途经徽州,他突然想起自己落难之时吃的那道豆腐来。他令炊厨取当地溪水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从此,油煎毛豆腐很快在徽州流行起来。

不仅仅朱元璋喜欢豆腐,豆腐也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每日必食之品。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江南微服私访,到达杭州,天色已晚,也没有客店可以栖身,乾隆皇帝只能央一户人家求些热汤热饭来打发肚子。

这家主人就把家里仅剩下的一个鱼头和一块豆腐装入砂锅烹饪之后招待乾隆。乾隆吃后感觉味道鲜美,开心极了。于是为这道菜赐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鱼头豆腐”。龙颜大悦的乾隆还为那家主人题写一幅字。之后,这家主人专营“鱼头豆腐”,很快名声大震,享誉南北。

东坡肉,大家都吃过。相传大才子苏东坡因为得罪权贵被贬到杭州做官,为了改善当地的水利条件,他组织民工在西湖筑堤。因为这道堤坝,当地的老百姓得了很大的实惠。为了感谢苏东坡,过年时,当地人抬猪担酒来给苏东坡拜年。苏东坡盛情难却,便收下了猪肉,叫人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民工的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

当地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们的父母官,并且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当时,杭州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菜馆,老板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好吃,就和厨师商量,照葫芦画瓢,把店里的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东坡肉”的牌子。牌子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立马就火了,前来吃东坡肉的顾客踩破了店门,每天杀十头大肥猪都不够卖。当地别的菜馆看着眼红,也都跟着做了起来。一时间,东坡肉遍地开花。

这个事情很快传到朝廷中,那些奸臣们本来就对苏东坡恨得咬牙切齿,巴不得整死他,听说他待罪杭州之后,反而受到当地老百姓爱戴,心里很不舒服。这些人派了个御史,乔装来到杭州,想找苏东坡的岔子,回来告黑状。

据说,那个御史来到了杭州,在一家饭馆吃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过来一看,头一样菜就是“东坡肉”。他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家家菜馆都有。于是,就把杭州所有菜馆的菜单,统统收集来,便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这个贼心御史一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对皇帝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贪赃枉法,坏事做绝,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皇帝问:“你怎么知道?可有什么证据?”

于是,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他一看菜单,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一道圣旨,将苏东坡革职,发配海南。

百姓为了纪念苏轼,把东坡肉公推为杭州第一道名菜。

宫保鸡丁相信不少人都吃过,一般人认为这是一道黔菜中的传统名菜,名列国人必点的十大名菜之一。通常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因其入口鲜辣,香脆,广受人们欢迎。甚至扬名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些国家里,宫保鸡丁“泛滥成灾”,等同于中国菜代名词,知名度和意大利面条平分秋色。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众说纷纭。

丁宝桢老家在贵州,他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调任四川总督。他非常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传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他的胃口,但当时这道菜还没有出名。他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这道菜非常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随之被称为“宫保鸡丁”。

所谓“宫保”,实际上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前面那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据官方史料记载,到了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因此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

因为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因此,他发明的菜由也此得名“宫保鸡丁”,算是人们对这位丁大人的纪念了。

这道菜到底是黔菜还是鲁菜曾经也有很大的争议,一道菜,引发诸多争议,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归属”,这也算是一段佳话了。不管怎么说,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大小饭店里的厨师没有不会做这道名菜的,也充分说明了这道菜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