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仪的使者

礼仪的使者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大,礼仪教育应及早抓起。因此,家庭礼仪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晚饭结束,小明和妈妈向李阿姨告别。聪明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礼仪习惯时会采用鼓励的方法。待人接物时,父母要采用礼貌的语言和方式给孩子做榜样,并且要让孩子也学着父母那样有礼貌地与人打招呼。

一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大,礼仪教育应及早抓起。行为习惯往往从小养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为今后的人生积累下一笔无形的财富。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家庭礼仪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指导对象

一年级新生家长。

指导目标

通过指导,让家长了解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孩子养成文明礼仪的方法,并能正确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意识,使社会的文明和谐程度得以提高。

指导重点和难点

1.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

2.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

指导内容与步骤

一、讲述事例,引入课题

1.观看视频。

乐乐正在家里看电视,妈妈的一位朋友带着女儿来家拜访。

妈妈高高兴兴地接待朋友,并让乐乐向阿姨问好,可乐乐只管看电视,头都不抬。妈妈说:“你是哥哥,带小妹妹去玩吧。”可乐乐没好气地说:“我才不跟她玩呢。”他依然看电视,并拿出零食自顾自地吃了起来……妈妈的朋友要走了,妈妈对乐乐说:“乐乐,阿姨要走了,跟阿姨说再见。”乐乐装没听见,依旧在看电视。妈妈只能尴尬地对朋友说:“孩子小,不懂规矩。”

2.过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乐乐这样的孩子还是不少的,比如:到家不打招呼;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乱发脾气;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家没那么多规矩,只要孩子开心就可以了。”“又要这样,又要那样,活得太累。”但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我们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不良习惯事先予以纠正。那我们应该怎么教孩子懂礼貌,让他们成为礼仪的小使者呢?

二、家庭礼仪教育内容

要引导孩子从小讲究礼仪、礼貌待人,就得先明白基本的家庭礼仪有哪些?

(1)语言文明。

观看视频:

早晨,小明起床后从房间出来,看见妈妈的第一句话:“妈妈,早上好!”离家时又对妈妈说:“妈妈,再见!”上学路上,小明看见邻居奶奶买菜回来,他问候奶奶:“奶奶,您好!”小明来到学校,在校门口对执勤老师敬礼,并说:“老师,早上好!”课间,小明休息玩耍时不小心撞到同学身上,他忙道歉:“对不起,请原谅。”同学说:“没关系。”放学了,小明和同学、老师说:“老师再见,大家再见!”晚饭后,妈妈把削好的苹果递给小明,小明说:“谢谢妈妈。”妈妈夸小明长大了。

通过这段视频,我们知道了:

①早上见面要说:“早上好!”“您好!”告别时要说“再见!”

②打扰他人或要向他人致歉时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等。

③得到帮助或礼物时要说:“谢谢您!”

在日常生活中,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起到示范作用。因为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学到缺点。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作为家长,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实践。

(2)培养孩子规范的礼仪举止(仪表文明、行为文明)。

观看视频:

双休日,妈妈带小明去马戏城观看表演。小明出门前在镜子前整理衣服,穿戴整齐后才出门,来到马戏城,小明安静、认真地观看演出,每个精彩的节目结束,小明都热烈鼓掌。观看结束,妈妈带小明到好友李阿姨家做客,李阿姨热情地请他们进屋,并送给小明一份小礼物,小明双手接过,对李阿姨说:“谢谢阿姨!”李阿姨和小明聊天,询问小明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小明微笑地看着李阿姨,一一作答。晚饭结束,小明和妈妈向李阿姨告别。

外出活动时,应做到:

①注意仪表整洁、得体。

②与别人交谈时,不要心不在焉、左顾右盼。

其实,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不是指责训斥出来的,而是鼓励夸奖出来的。鼓励,是促使孩子自动自觉地去实施某种行为;训斥指责,是靠权威迫使孩子实施某种行为。聪明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礼仪习惯时会采用鼓励的方法。例如:在老人的生日晚宴上,父母对10岁的孩子作出表扬:“孩子,你今晚表现很好!知道把刚送上的菜先放到爷爷奶奶跟前,爸爸妈妈很高兴!但是,如果你在吃蛋糕后把嘴边擦干净再吃别的东西,那就更好了。”

父母要为孩子的行为举止定下简易的标准,孩子如果做到了,父母应报之以微笑,或口头表扬。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觉得:懂得礼仪,会经常被人称赞,获得别人的好感,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例如,当孩子向家长要玩具时,家长要让孩子说“请”,否则应不予理睬;孩子拿到玩具后,家长又要要求孩子说“谢谢”,否则就把玩具重新拿回去。孩子做到了,就要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习惯。

那小明在学校里又会做些什么呢?

观看视频:

早自修结束后,作为课代表的小明收齐作业后来到老师的办公室,他先敲了敲门,听到老师说“进来”后,他才打开门,走进办公室,说:“老师,今天的作业已收齐,我放在您的办公桌上。如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老师再见!”来到教室,他见同学小李正在翻看另一同学的东西,忙阻止说:“没得到同学允许,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这段视频又告诉我们:

①进入别人房间或办公室要先敲门,待别人允许方可进入。

②不要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

③没得到别人允许,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三、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礼仪教育

(一)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要从平时的生活中加以训练。父母与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就要经常习惯于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1)当孩子对人讲话有礼貌的时候,父母表示赞许,鼓励孩子继续用这种方式对人讲话。

(2)待人接物时,父母要采用礼貌的语言和方式给孩子做榜样,并且要让孩子也学着父母那样有礼貌地与人打招呼。

(3)父母如果做错了事,要认真主动地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4)孩子帮助父母做了事情后,父母要明确表示谢谢。这样是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那么,当父母帮孩子做了事情后,孩子也会说声谢谢。如果孩子不懂,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说声谢谢。

在家庭中,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于语言和行为方式礼貌的良好环境中,习惯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

(二)待客之道

在学习了礼貌用语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还是回到上课伊始的那段视频,来探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1)来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礼尚往来”是一种乐趣。

(2)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参与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

(3)当有小客人时,让孩子大方地拿出玩具一起玩。客人走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一同送客。

经过几次这样的实习,孩子的“接待经验”就会逐渐丰富,“接待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四、小结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愿我们能把更多的孩子从小培养成关爱别人的好孩子。

参考资料

(1)《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礼仪》 武瑛娟著 哈尔滨出版社

(2)《我的第一本礼仪书》 艾伯利著 南海出版公司

(3)《我懂礼仪》 万卷出版公司

(本讲编写:王雅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