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神使者”

“人神使者”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人神使者”书写了这数万卷被视为人类文化瑰宝的象形文经典的东巴们是些什么人呢?“东巴”意为“智者”、“上师”、“大师”,纳西族东部方言区则多称为“达巴”。因此,东巴教中有许多被神化了的东巴。纳西东部方言区本土宗教专家被称为“达巴”,“达巴”是“东巴”的异读。据达巴讲,瓦拉别村共有三个“斯日”。

1.“人神使者”

书写了这数万卷被视为人类文化瑰宝的象形文经典的东巴们是些什么人呢?

笔者生长在丽江古城,虽也自小上山下乡,砍柴放牧,挖地运肥,插队当知青,与故乡山民野老有过共患难的日月,但真正开始认识故乡那些神秘的东巴,则是在笔者醉心于东巴文化研究之后的事。在这之前,对这些东巴先生完全是懵懵懂懂,知其人而不知其底蕴。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漫长岁月中,他们被斥为“牛鬼蛇神”、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听老人们悄悄地讲,他们是通晓天地人间鬼神万事的异人奇人,于是笔者在惊奇敬畏中就增加了一些狐疑和好奇,但在“大破四旧”的革命口号叫得人心惶惶的日子里,终究也没有想到要去探一探这些奇人的奥秘。

自从笔者走上了探索纳西古文化奇谜的道路,漫游高山大峡中的纳西村寨,开始与这些故乡的东巴老人交往,在他们的引导下神游“鬼域神界”,探秘纳西先民悠远古事和悲欢哀乐的人生,于是就逐渐与这些山野高人有了一份缘。

东巴是东巴教的祭司。“东巴”意为“智者”、“上师”、“大师”,纳西族东部方言区则多称为“达巴”。从东巴经所记载的神话、史诗中看,东巴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古代是很高的,他们是神人媒介,是部落酋长的军师参谋。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知天晓地,善测祸福,能镇鬼驱邪,求吉祛灾,是非同寻常的灵异之人。因此,东巴教中有许多被神化了的东巴。到后来,随着纳西族社会不断受到外来政治体制、文化和宗教的影响,纳西族上层统治者对各种文化取舍态度的转变,东巴的政治地位日趋衰落,参与政事者日益减少,只是在劳动之余为人们祝吉祈福,请神送鬼,占卜治病。他们平时从事耕稼樵牧,是不脱产的农牧民,只是在受人所请时才举行法事,略得实物或现金报酬,但家庭收入主要是靠生产劳动。东巴没有自己的宗教组织——教会,无统一的教规教义,相互间没有统属和被统属的关系。学识渊博、精通众艺的东巴被尊称为大东巴,出类拔萃者被尊称为东巴王,但这仅仅是一种尊号,与诸如藏传佛教那样的教徒等级制不同。

img80

东巴教祭司自称“本波”,而“东巴”是纳西族民间对祭司的称呼。图中是几个大东巴,从左至右:玉龙县鸣音乡的和积贵、大东乡的和士诚、鲁甸乡的和开祥。他们是翻译“纳西东巴古籍100卷”的功臣,如今他们都已去世(摄于1993年)

东巴全是男子,其传承主要是家庭或亲族世袭制,父传子,子传孙,无子则传于侄。也有一些东巴是无东巴家世而投师学艺的。东巴生活在民众中,既受东巴教文化艺术的熏陶,也深受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博通东巴教典籍,也熟谙民情风俗,故事谣谚,有的还懂草医,真正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具有多种技能的纳西族早期知识分子。很多东巴有十分惊人的记忆力,能凭记忆咏诵数百部经典。永宁等地的“达巴”无经书,但能快速地背诵洋洋洒洒的长卷口诵经。东巴的博闻强记固然与一些东巴的天资聪颖有关,但长年的刻苦学习训练是其主要成因。

东巴是纳西传统文化的大学问家,与东巴对话,常有进入幽深知识之林,目迷五径之感,问一个象形文古词,常常会引出一串长长的故事;问到某个典故,经常又引出很多其他陌生的掌故,使你有目不暇接、耳不胜闻的感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的学友们也常常感慨地与笔者谈起这一点。东巴们也喜欢“学术辩论”,讲经论典时常常各执一说,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是常有的事,有的东巴事后还会像小孩似的互不搭理三五天;这些白发老人对民族文化诠释的认真和执著是十分感人的。

纳西东部方言区本土宗教专家被称为“达巴”,“达巴”是“东巴”的异读。达巴无象形文字经书和如东巴那样有体系庞大而内容精细的祭仪,其性质更接近Shaman(巫师)。达巴的口诵经很多。相传古时四川前所一个叫久布土格的纳日人达巴去“根主邦当”(今中甸白地)学经书,学成后将经书写在猪皮上带回,因途中肚子饿,便将猪皮烧吃了,因此达巴便没有经书。一说达巴去女神盘祖萨美处学得经文,写在牛皮上带回,但归途中因粮绝而把它吃了,因此无经书。多数达巴认为他们的祖师是“丁巴沙拉”(东巴教祖师丁巴什罗之异读),少数讲他们的祖师是“阿巴笃”(与纳西东巴教中的创物神和人类始祖神美利董阿普相似)。达巴所用的法器有和东巴一样的“展来”,是一个平形或微凹的金属铃,中间有铃槌,铃用青铜、金、银和铜的合金制成,还有一个大皮鼓。达巴的大多数仪式都在野外举行。达巴在举行仪式时,亦用木牌和面偶等物。也有将烧烫的鹅卵石放在手中念咒语赶鬼的巫术。达巴教是纳人(即现在普遍所称的“摩梭人”)古老的本土宗教,达巴是永宁纳人的巫师,与丽江、四川纳西人的祭司东巴是同源异流的纳西族本土宗教专家。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和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藏传佛教传入后,其信众越来越多,达巴教日益衰落。现在,在永宁坝要找到一两个像样的达巴,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笔者于2001年5月到永宁调研,意外地在温泉行政村的瓦拉别村与两个达巴相遇,他们两个现在已经是永宁坝绝无仅有的达巴了。现在的永宁坝各个村落,虽然还举行着一些达巴教的仪式,但村子里尚有达巴的,据当地人说已经只有这个瓦拉别村了。

瓦拉别村有45户人家,357人,其中纳人为356人,占全村人口的9971%。保留母系制家庭的有42户,是永宁坝母系制家庭和“走访婚”习俗保留得最完整的村子之一。

img81

宁蒗县瓦拉别村纳人(摩梭人)达巴阿窝衣世拖迪(摄于2001年)

笔者在村子里拜访了两个巫师达巴,一个叫阿窝衣世拖迪,他是世代传承的达巴,高祖父拍米依短、曾祖父拍米纳吉、祖父拍米梭纳达久都是达巴。“拍米”是“斯日”(氏族)之名。据达巴讲,瓦拉别村共有三个“斯日”。达巴家庭因要实行父子相传的继承制,因此历来实行一夫一妻的结婚制。但有趣的是,到阿窝衣世拖迪,他现在仍未结婚,而是在进行“走访婚”。村里另一个达巴叫鲁若德支坦史,35岁,他不是出生在达巴世家,但从小就跟阿窝衣世拖迪的祖父学做达巴。另外,据阿窝衣世拖迪说,现在有两个侄子正在向他学习达巴的知识,一个17岁,一个25岁。

拍米窝夫7岁就开始跟祖父学达巴的各种知识,已经在祖父的主持下举行了表示已成为可独立主持仪式的“直在”(加威灵)仪式。现在,温泉片(即行政村)的纳人请达巴做的仪式有下列几种:

农历五月初五是药节,村民请达巴到山上烧香祭山神。家家户户采集菖蒲、臭参、车前草等各种草药,熬汤药全家人喝,还将草药泡在大麦酒(苏里玛)里喝。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朝拜格姆女神的“转山节”,达巴要到格姆山(狮子山)为村民念经。

“依补”,这是一个祈福求吉的日子,在八月初三举行,各家各户轮流请达巴举行祭祖先、火神、畜神和山神的仪式。

八九月收庄稼、打谷和包谷入仓时,要请达巴举行祭谷神的仪式。现在村内只有少数的人家做这个仪式了。

“日丹”,这是牧童节,时间在农历十一月。这天各家要请达巴举行仪式,祭山神、畜神;放牧的少年儿童会得到丰盛的食品,邀约起来到野外聚餐。

十月祭祖,这个月是瓦拉别村杀年猪祭祖的月份,各家各户在哪天杀猪,就在哪天祭祖。每家都要请达巴主持祭祖仪式。达巴届时将一片蔓菁放在猪牲的嘴里,为猪牲除秽,咏诵讲述猪之来历的经文。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瓦拉别村要过一个叫“迪补”的节,内容是祭土地神,达巴为村民烧香祭土地神、山神,求人畜平安。届时,达巴要用炒过的包谷、麻子等祭土地神,将这些祭物在田地里到处撒一点,表示向土地神祭献贡品。家家户户还兴做一个大粑粑,有一种说法说这天祖先回来,他们会害羞,因此要做大粑粑,让祖先躲在粑粑后面。

达巴还给村民占卜,其中有看星相卜法,称之为“给利姆”。阿窝衣世拖迪珍藏着一本祖传的占卜书,有意义的是这本占卜书全是用象形文字写的,写在很旧的绵纸上。这就说明,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传统说法,即达巴没有文字和不用文字书写的经书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瓦拉别村的村民信仰达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这两种宗教交互地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现在村里有老喇嘛两人,小喇嘛十多人。人们也常常请喇嘛举行各种祈吉求福、禳解的仪式。特别在有人去世时,主人家就请达巴和喇嘛一起来举行送魂和超度的仪式,喇嘛在经堂念超度亡灵的经,而达巴则在母房(正房)火塘边念安魂经和送魂经,他的职责是要将死者的灵魂送回到远祖生活的“斯布阿纳瓦”,这个送魂的终点站与丽江等地纳西人的完全相同。

达巴阿窝衣世拖迪还带笔者去附近一个大草坪。这个大草坪叫库米乌,它与达巴教有密切的关系,是纳人传统的一个送魂路站所在地。据他讲,这个送魂路站是温泉片的村子和拉伯乡的纳人送魂的必经之路。阿窝衣世拖迪说,古时纳人的祖先迁徙来永宁坝时,就是从这里经过的,因此,人死后也要沿着祖先的来路回到祖地。

笔者访问了村里的几户人家,家家都有藏传佛教经堂,纳人语称之为“嘎拉日”。经堂一般设在楼上,神龛上油灯常明,油灯映照着一尊尊藏传佛教的神灵塑像和一幅幅唐卡神像卷轴画,洋溢着一片藏传佛教文化的气氛。而在象征家居中心的母房(正房)里,则另是一个处处充满着纳人本土信仰气氛的灵性空间。母房在纳人语中称为“日梅”,作为家居中心和信仰空间中心的火塘就在母房里。砌火塘时,就要在里面埋一个土罐或碗,里面放进各种五谷杂粮、火镰、打火石、茶叶、盐巴等,象征家庭丰衣足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火塘的正上方是火塘神阿依詹巴拉的神位。火塘边的座位有严格的规矩,正中间火塘锅庄石的右边是老祖母的座位,右边是舅舅阿乌的座位。火塘右边有女柱,左边有男柱。靠近男柱的一角是另一个神龛,称为“梭拖”,是祭祖的地方。纳人的很多带有浓郁的达巴教文化特色的生活礼仪都在火塘边举行,如表示少年男女成年的“穿裙子”、“穿裤子”礼仪,新火塘砌成后的生火礼,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