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地标的攀越者

人生地标的攀越者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地标的攀越者——记陈家恕和他的淄博饭店徐德征人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高耸入云的淄博饭店主楼灯火通明,披金挂银,一派节日的喜气豪华。陈家恕是一脸的谦逊。“山东人好,淄博人好!”送走最后一拨兴高采烈的客人,说不出激动还是轻松的陈家恕,独自一人站在淄博饭店门前的广场上,放眼凝望……1956年3月,陈家恕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群山掩映下的东坪人民公社下义户大队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人生地标的攀越者_记陈家恕和他的淄博饭店_山东旅游人

人生地标的攀越者——记陈家恕和他的淄博饭店

徐德征

人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从当年那个素心义胆的少年激情萦怀地走出那座封闭大山起,近40年来,陈家恕一直守望着这个心灵深处的承诺,且时时处处“耻躬之不逮也”!

历几许的岁月,经多舛的遭际,都莫能改矣!

这就是陈家恕,一介布衣的他,一个身上又闪耀着炫目光环的他。

一、光环掠影

乍接触到陈家恕,你会看到,处在无数光环的簇拥中的他,高大、结实、随意,有饱经风霜后的静气、恬淡,还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漠然、冷峻。当走进他,近距离地考量、采访他时,才发现他身后的串串辉煌,的确让人敬意陡生。

2010年3月的一天,春暖花开,风和日丽。高耸入云的淄博饭店主楼灯火通明,披金挂银,一派节日的喜气豪华。

金碧辉煌的楼内大厅,高朋满座,中国饭店协会的庚寅年会暨餐饮业专家委员会年会隆重举行。中国是餐饮大国,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发源地。所以,这是一个全国最高水平、规格和层次的饮食文化高管、专家大聚会,与会者是国内各大餐饮菜系的烹饪大师、巨擘或领军人物。

在齐国故都、蒲翁故里,60位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单位的高级代表及全国旅游、餐饮业专家欢聚一堂,佳肴争艳,美酒飘香,大家频频举杯,对淄博饭店取得的成就表示了真挚、热烈的祝贺!

一位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代表捧着飘逸着酒香的高脚杯,对着充满豪情又略带疲惫的陈家恕道:“恭贺,恭贺!这样盛大的年会第一次落户山东,就在淄博举办,了不得,了不得!”

“淄博的餐饮文化,NO.1,NO.1!”他不停地伸出大拇指,由衷地称赞。

“谢谢!同兄弟城市相比,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陈家恕是一脸的谦逊。其实,充盈他内心的,是满腔的欣喜、快慰、舒畅

为期三天的年会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管、专家们,兴致勃勃地视察、参观了十几家淄博的餐馆、酒店,他们的品味与评价简洁、明了,但是又是那样的厚重、珍贵、难得。

“淄博的鲁菜做得地道,有特色!”

“淄博的饭店规范、整洁,服务态度好!”

“山东人好,淄博人好!”

这天的傍晚,一批批参加年会的嘉宾收获着几天来的震撼、惊喜,载着好客淄博人的美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送走最后一拨兴高采烈的客人,说不出激动还是轻松的陈家恕,独自一人站在淄博饭店门前的广场上,放眼凝望……

这座35层的大厦,一直为淄博市最高建筑的高楼,在夜幕的衬托下,雄壮、挺拔、豪迈!霓虹闪烁,炫迷跌宕,色彩斑斓,光芒四射!

倾注着陈家恕大半辈子心血的大楼,见证了他的梦想和光荣,铸起了他人生和事业的里程碑,同时,也记载着他罡风如晦的摧折,铭记着他那段人生最为焦痛、灰色的日子。

想到这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的心蓦地灼痛了几下。

透过绚丽的辉煌和光环,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辛勤、汗水、痛楚、抗争,说得更惨烈一点,甚至是燃烧尽生命的代价!

34年了,从那个少不识事、初出茅庐的山村青年,从那个踌躇满志的名牌商校走出的骄子,从那个怀一身绝技的年轻掌勺厨师,到达今天成功的彼岸,陈家恕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人生之路走得是这样的沉重,这样的艰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圣人言之凿凿。

难道人生的璀璨必定要伴着无尽的波折、艰辛吗?

而陈家恕这些年来的栉风沐雨,不正是孟子一语成箴的人生写照吗?

二、少年情怀

1974年,是陈家恕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

7月初,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17岁的陈家恕怀揣着母亲给的13.5元钱,带着几代人的梦想,走出了大山,离开了那个贫穷、封闭、枯燥的僻壤。

犹如天上的馅饼奇迹般砸在他头上,陈家恕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能有这一天。但这也是对年少的他笃实、勤勉和乐于助人品格的回报。

1956年3月,陈家恕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群山掩映下的东坪人民公社下义户大队的一个农民家庭里。这里,四面环山,唯岳阳山有些名气。多少年来,交通闭塞,通信隔断,物流不畅,一条狭窄的羊肠小路连接着山里山外的世界。倘遇雨季和寒冬的大雪,山里人将彻底阻绝于外面的交流,完全是一种听天由命的自然状态。

贫穷是多年来横亘在山里人面前的一道沟坎,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陈家恕童年的印象中,电、水、煤与米、油、盐,件件都困扰着这里的山民。

记忆中,母亲的菜篮里,吃肉是稀罕事,能吃上个鸡蛋就是非常奢侈了。母鸡下了蛋,要积攒着,逢五大集时,步行十多里到集上卖掉,再换成油盐酱醋,以及儿女用的铅笔、橡皮、本子等回来。故乡的那个村子,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才通上了电。

就在这种看不到尽头的困顿中,陈家恕这株瘦弱的苦苗子,执著而顽强地生长。他唯一的心愿是快些长大,因为长大了,就能有机会跳出这与愚昧、贫穷、闭塞相伴的丛山!

1971年,15岁的陈家恕初中毕业,他要再上学,只有具备高中的学历,才可能实现自己梦幻般的理想:一是穿上绿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二是能做一个“三班倒”、“排队”、“吃饭票”的工人。

然而,上高中的通知书来了,却没有他的。按平时自己在班里前三甲的成绩,升学应该是十拿九稳,于是,少年陈家恕气冲冲地去询问老师,老师含糊其辞。

原来,母亲到学校提出让儿子弃学,理由是:“大儿子当兵去了,大闺女出门子(出嫁)了,得让小家恕下来做活、挣工分,他弟弟妹妹们都还小,光靠他爹,养活一家人,不中啊!”

母命不可违。知道真相后的有志少年,顿觉天旋地转,泪水“哗哗”地流下来,那个委屈,那种苦涩,能向谁说?又怎能说得清,道得明?

单薄弱小的家恕开始干农家活。开荒、犁地、种树、修田、锄草、收割,十八般农活他都要会干,农闲时,还要扛上钢钎,随同那些壮劳力们开采石头,改造良田。

几乎是每一天,从夜幕还未褪尽,就昏昏胀胀地起床,一直到傍晚日头落下老大晌了,才拖着疲惫、困乏的身子,拽着酸麻、沉重的步子回家。一进家门,那石头屋扑鼻而来的薰烟味是那样的亲切,那咸菜、粗粮制成的窝头是那样的香甜!

第二年,村卫生室需要一名“赤脚医生”,机灵、勤快、善于学习、干事认真的小家恕被村干部选中了。从此,下义户村几百户人家、沟沟坎坎方圆几十里一千多口人的健康责任和冷暖安危,他又担在肩上。

这年的一个冬日,大雪纷纷,山里山外白茫茫,封死了几乎所有的道路。晚9点多,一村民火急火燎地跑来,原来是他年逾七旬的老母亲因误食了农药,生命垂危。陈家恕二话没说,踏着遍野的雪,翻山越岭来到他家。为老人洗了胃,又给老人“推”葡萄糖,老人血管很细,推完时,已是凌晨两点了。老人一家都让他住下,天亮再走。可是,陈家恕想,村里就他一个卫生员,如果再出现急症病人怎么办?于是一个人踏上回家的山路,他深一脚,浅一脚,不知跌了多少跟头,当走到一片坟地时,忽然一阵大风刮起,16岁的他,顿时吓得毛骨悚然,一脚踩空,滚下山坡……

凭着对山里乡亲的一份赤诚和热爱,他倾其心力学习医学知识,捧出一份真心,燃烧着一个16岁少年的所有能量,全心全意地为村民防病、治病,以报答村里父老乡亲们的信任、哺育之情。

天道公允,有付出,就会有酬报。终于,当东坪公社破天荒地把一个入学名额分配给下义户村时,全村符合条件的共有100多人报名,可是善良的乡亲们,最终把这一难得的荣誉推荐给了真情少年——陈家恕。

做梦也没有想到,18岁这年,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陈家恕实现了走出大山、改成“金户口”、吃“公家饭”的志愿。

带着山里人的质朴,带着山里人的嘱托,带着为乡亲们争光、为父辈争气的想法,陈家恕走进向往已久、谜一样的城市,他下定决心:在这片充满想象和挑战的舞台上,要做好事、做大事,决不辜负山乡亲人的期望,决不给自己的父母丢脸!

30多年后,回眸走过的足迹,誓言掷地有声,他真的做出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大事情,为淄博市,甚至山东省的旅游、商业系统赢得了众多的荣耀,他也成为齐鲁大地工业名城——淄博市家喻户晓的名人。

三、旅海弄潮

博学而笃志,爱拼才会赢。

初生牛犊不怕虎,揣装着一腔雄心大志,荷负着家乡父老的希望,凭着一种不服输的冲劲,白手起家、举目无亲的陈家恕开始单枪匹马地打天下,经营他的城市人生。

淄博商校是所中专学校,他学的是厨师,对他来说,是既熟稔又陌生的专业。下厨房、炒菜、做饭,是人一辈子生存的基本技能,但是,倘若做一个专职的厨子,整日泡在油盐酱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的。不过,对于陈家恕来说,他没有选择的余地,既来之,则安之,他主动、认真、全身心地学习学校开设的每一门专业课程。

他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操刀问题。自己天生是个左撇子(据“专家”考证:凡左撇子的人,都特聪明,只要努力,都能成大事),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左手操刀切菜不雅观,不方便。

虽然左撇子不影响烹饪技能,但是,要强的陈家恕还是觉得应该随和大多数人的审美诉求,改变自己的操刀习惯。只是左手换右手这一“从头再来”的改变,犹如把一个正在实施的成熟战役计划推翻了,再从最基本的动作练起,煞是损力、耗时、别扭,手指一次次地被切伤,有几次差点把整个手指剁下来。半年后,他是旧痕未愈,新伤不断,不过,他右手持刀渐渐应用自如了。

1976年9月,20岁的陈家恕学业有成,他带着学校书本上学到的烹饪技术,怀着山里孩子那份对城市天真的膜拜、憧憬,被分配到全市饮食服务业的重点单位——淄博饭店。

14年后,34岁的他,成为鲁中地区“天下第一店”淄博饭店的总经理。

穷乡僻壤的乡下人——商业学校的学生——酒店掌勺厨师——淄博饭店业的领军人物,连陈家恕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竟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

陈家恕的千里之行是从做一名普通的厨师起步的。

自踏上工作岗位始,他“居处恭,执事敬”,所思所做也是朴素、具体、现实,就是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不起眼,甚至是烦琐的小事。他想用一双勤快、智慧的手,做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美味佳肴,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一是给爹娘、山里乡亲争口气,二是多挣些钱,贴补家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白天,要面对熊熊炉火的烟熏火燎、热气灼人的油锅。晚上,最后一拨客人离开了,陈家恕和两个同伴要从冰柜里把冰冻的猪牛羊肉放在自来水池中化开,再一块块洗干净,切成小块包装好。

冻肉刺手,冰水刺心,那是种刺骨钻心的冰冷加大运动量的劳动,每次都要清洗三吨多的冻肉,天天如此,一直忙到深夜。有的同伴觉得实在难以承受,就提出了调整工种的要求,然而身单力薄的陈家恕,从不喊累叫屈,苦活、重活、脏活总是抢着干、争着做,他咬着牙,把每件事做实做好。

几年下来,严重透支了体质的陈家恕才发现,因劳动强度大、常年浸泡在冰水中,落下左侧身子终年冰凉无汗、左右臂温差显著、忧悒苦堪的顽疾,这病整整影响了他30多年,屡屡求医问药,终无良方,身体受到极大的损伤。

陈家恕的敬业、实恳、能干,以及无意中体现出来的主动负责的精神作风,被淄博饭店的领导和员工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1977年,淄博饭店正式开业时,饭店主要领导在班子会上提议他为第一任厨师长。于是,21岁的陈家恕成了9个厨师的头。

1982年,淄博饭店领导班子在群众举荐的基础上,将陈家恕列为跨世纪的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期间,他的烹饪技艺获得大幅度的提升。新创的“鱼腹藏羊肉”、“金蟾戏荷花”、“菊花全蝎”三个菜,被评为“中国名菜”,收录到《中国名菜谱——山东风味》。

1984年,他被选拔为餐厅部主任。此时的陈家恕,28岁,行将而立。在职责范围内,他兢兢业业,不敢有所懈怠,分管的部门连连创出佳绩。

不久,又被任命为淄博饭店副经理。1988年,淄博市委组织部任命他为淄博饭店副总经理(这时的淄博饭店已是市委管理的正处级单位),兼任淄博市饮食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餐饮和培训工作。

1990年,总经理调任。围绕推选继任者,上级组织部门认真慎重、颇费踌躇。选拔的标准条件也非常苛刻,因为淄博饭店是全市旅游服务业的一杆旗帜,对全市行业系统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

经过广泛的民主测评、推荐,老经理、党委书记和全体职工一致举荐陈家恕。理由是:“事业心强、业务内行、富有开拓精神!”

是年,34岁的陈家恕走马上任,成为淄博饭店的新当家人。

上任伊始,他把构筑旅游文化、内强员工素质作为淄博饭店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经过归纳、提升,在全市服务行业率先提出了淄博饭店的企业精神:“文明经营,优质服务,团结实干,争创一流!”

历经饭店干部职工的悉力创业,在创优争先精神的激励下,淄博饭店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跨入山东省旅游系统排头兵的行列,在全国百家大酒店中名列第38位。

1991年,淄博饭店获中国商业企业管理优秀奖,全国获此殊荣的企业只有两家,另一家是上海新亚大酒店。一个小小的地方酒店竟在全国酒店竞争中脱颖而出,展示了独特的管理水平、潜在的竞争实力和灿烂的发展前景,这也奠定和激起了怀揽大志的陈家恕要谋求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的信念、勇气。

是年春天,陈家恕到上海参加全国50强大饭店工作会议,望着上海外滩黄浦江边那一座座富丽堂皇高耸入云的大饭店,听着那些全国五星、四星级酒店老总们高谈阔论,联想起自己到北京、广州、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参观学习时,看到听到的那些高星级饭店超常规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再想想自己仅有五层高的饭店楼,与先进单位相比,差距太大了!

如何把淄博的这个第一店做大做强?怎样使淄博的旅游服务业立足本市、逐鹿齐鲁、鹊起全国?从全国50强大会观摩交流回来,陈家恕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陷入整日的沉思中。

35岁的陈家恕,此时燃烧着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

他反复冥想:尽管现在的淄博饭店收益位居前列,但在淄博这样一个中小城市,照这样的经营规模、速度,用不了几年,就会落伍。保持现状就是倒退,一步步发展也会被淘汰。只有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才能立于潮头,笑傲江湖!

一个大胆的念想喷薄而出:要筹投巨资,建一座大楼,一座山东、淄博最高、最时尚、最具齐鲁风采的大楼!

可是,建设这样一座大楼又是何其艰难。宏伟的发展架构,偌大的投资规模,还要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谈何容易!

淄博饭店属于中型一类国有企业,相当于政府部门的正处级单位,上面有一堆婆婆,一举一动都受到掣肘,求稳怕乱是一些职能部门的为政之道,在淄博饭店经营势头正盛、效益当好的情态下,又能有哪个部门认同他“天方夜谭”般的大设想呢?

为此,相当一段时间里,陈家恕不辞辛苦地在有关部门逡巡,苦口婆心地给主管领导汇报跳跃式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争取“婆婆们”对他超前发展大思路的同意、支持。

1992年初春,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宛如一束明媚的阳光,拨开了迷雾,释去了疑惑,他的前景出现一片光明。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四、壮志蹉跎

豪气满怀的陈家恕连同他那一腔的热血、激情和责任,开始了他事业和人生中一项传奇般的大工程。

规划设计中的淄博饭店新大楼,是一个35层高、占地4.3万平方米、按五星标准设计的酒店,计划投资1.8亿元,这可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宏伟蓝图。因为在那时,淄博市的高楼一般也就十层左右,连一个三星级的酒店都没有,而在整个山东省,只有济南、青岛两家四星级的酒店。

所以,在饭店的领导班子会上,陈家恕把设想刚一提出来时,每个成员都惊讶得不得了,因为大家都觉得太超前、太恢弘,仅凭巨大的投资,淄博城市建设史上空前的大建筑,也很难驾驭、掌控。大家私下都在思量:依靠寻常的人力物力,能实现吗?

有的行政部门和社会上一些人也表示了异议:“还是稳当些好,盖35层的大楼,有必要吗?”“投这么大的资,盖这么高的楼,闹不好,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也有朋友善意相劝:“陈总,淄博饭店正如日中天,你犯得着再去冒那个风险,投资几亿元?一着不慎,可满盘皆输啊!”

在淄博饭店的职工代表会上,当陈家恕站在跨世纪的高度,激情地阐述他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并以翔实而科学的数据论证了新大楼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全体干部员工都被他哲理性的战略抉择、强烈的发展意识,以及对建筑新大楼成竹在胸的把握和缜密的实施方略折服了。

他的建设和发展思路是:起点要高,眼光要远,100年不落后,几十年后还领先。

新大楼将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会议、商务于一体,按现代综合高星级旅游涉外大酒店标准建设。所有设施、设备均按国家旅游局颁布的高星级旅游饭店标准配备。设有客房418套,餐位1200个。建成后的大酒店每年可接待宾客15万人,大小会议300个,日营业收入在30万元以上。

这个项目的提出、立项,顺应了1992年小平南巡后全国掀起的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潮。山东省计委把新大楼项目列入全省50个重点建设的首个项目,这也将是当时全省最高的建筑物。

1992年11月29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欢庆声中,淄博饭店新大楼,这个全市最高的建筑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随着1500万元的资金到位,奠基典礼10天后,在数台打桩机的高亢轰鸣中,十几米深的地基开挖工程开始了!

新店开工,老店经营依然火爆,效益连创新高。喜事不断,捷报频传。

陈家恕抖擞精神,英姿勃发地指挥两线作战,忙碌在老店营销管理中,决策、协调着新大楼建设过程中的诸项工作。施工大楼悄然加快着建设的速度,陈家恕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陈家恕信誓旦旦地勾勒、憧憬时,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给了他一点颜色看。

1993年初夏,城市连续数天降暴雨,大楼新挖的十几米深的基坑灌满了积水,坑内200多根基桩,还有周围200多根防护桩,经雨水浸泡,全横七竖八地倒下了,基坑四边的泥土也稀里哗啦塌下来。

几个月来辛辛苦苦的成果,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冲没了。

因奔波劳累患糖尿病在周村区一家医院治疗的陈家恕得知消息后,脸色大变,他二话没说,拔下输液管,冒着滂沱大雨,风驰电掣地往回赶。

呈现在眼前的那巨大的基坑,已变成一个小小的人工湖,相邻的是五层高的客房楼,还有一个大变电站,都处在大水坑的浸泡、威胁中,十分危险!

若不迅速排水,能酿成一场楼塌电泄的大事故、大灾难啊!顿时,他感觉心惊肉颤,血往上涌,一阵晕眩!

处理塌方整整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工程重新开工时,已是1993年10月份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正当建筑工程抢时间、追进度,昼夜兼程,风风火火地突飞猛进时,又一个可怕的变故就像只无形的手,冥冥中出现了。

1994年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压缩基建规模、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放贷规模受到严格限制。这样一来,一些计划内的资金将不能按时到位,这对刚刚走出暴雨天灾阴影的陈家恕来说,无疑又是当头一棒。

偏偏在这时,主管部门的有些领导提出,鉴于今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下一步可能面临资金的缺口,淄博饭店的大楼盖到10层就封顶,楼层不能再高了。

正待市商业局党委要做出大楼停建的决定时,陈家恕懵了、急了。

他算了一笔账。大楼经营产生效益主要靠客房,十层楼客房的利润仅为原来计划的三分之一,效益大大缩水,今后的经营将是微利甚至是亏本,这样前期的大量投入会血本无归,饭店将会背上沉重的猴年马月也还不起的贷款包袱!还有,前期的基础建设费时费料费财,大量的资金已埋在地下,剩下的20多层盖起来应该是顺风顺路,只需不到2000万元就能大楼主体封顶。

孰轻孰重,陈家恕看得很清楚。他想:只要咬咬牙,把大楼的骨架扎起来,大楼就有潜在的巨大价值,淄博饭店的百年基业就会大有希望。

基于这些,为了淄博饭店的未来,棋高一着的陈家恕,对局党委成员逐个阐明理由,这里面也不乏大量的思想斗争。最后的结果是,陈家恕赢得了领导班子的支持。

直到今天谈及,陈家恕还十分庆幸:“靠着我们的执著、坚持,我们走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与我们同期面临着一样境况的济南、淄博有两个大酒店,打完桩停建后再也没有爬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赶在1995年元旦前,35层大楼主体封顶。

为了感谢为如期完成主体工程提供方便的各方人士,并为接下来的装修工程顺利竣工争取支持,淄博饭店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功宴。陈家恕一番番高举酒杯,敬天、敬地、敬人,虔诚地向各级领导、建筑公司、金融机构、协作单位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正当陈家恕和他的同事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地祈祷着、畅想着、守望着他们所创造的奇迹诞生时,仿佛是上天要给陈家恕的创业增添莫大的挫折、磨难,仿佛要检验这个具有冲天志向的青年才俊及其责任人生的意志、毅力和信念,一个更大的厄运降临了!

1995年1月的一天,建设银行负责人通知淄博饭店,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金融整顿,控制规模,地方项目不兑现,一分钱不付了!

此讯如晴天霹雳!陈家恕火了,跑到建行见到那位负责人:“我们是有约定的,中途断了我们的资金链,我这大楼只立起主体框架,还要建裙楼,要内部装修,这才建设了不到一半,让我们怎么办啊?”

那位负责人苦笑道:“国家政策规定的,我们只能按上级的意见办。你们可以去向上面反映争取嘛。”

政策天大,陈家恕无可奈何!

只有通过其他的渠道争取资金了,他跑到济南、北京,找有关部门的领导愁苦万千地倾诉,反映情况,可资金一分也没有要来。

巨大的工程所需的资金不是几十万、几百万,而是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入。从此,不甘罢休的陈家恕开始了他漫长、凄苦的筹款之路。

建设的队伍也停了下来,一千多人的建筑大军住在那里,要吃要喝,还欠着人家大笔的工程款呢!陈家恕在外是磕头、作揖,强装笑脸;回到家对着等米下锅的建筑工程队也是赔笑脸:承诺筹集一部分,建设一部分。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有病乱投医。”陈家恕北上南下地“化缘”,能托的关系、能找的人都去了,能跑的地方,也都跑到了,几年下来,他先后找到了近500家单位和银行,争取资金、贷款。

那个寒冬,从山东到北京的路,经常是雪天和雾天交加,他不知道跑了多少趟,自己全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印象了,几个月的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

这年的4月,在陈家恕到处喊爷爷、告奶奶的争取下,事情有了些进展,因淄博饭店大楼工程属于山东省确定的50个重点项目之一,国家计委和商业部同意先期解决1600万元。

这可是解决燃眉之急的救命钱,当时,市里的分管市长和陈家恕怀着满心的欢喜,立马急匆匆赶到山东省某银行,与分管的一位处长商谈如何划拨这笔专款。

可那位处长说:“资金,有这么回事,但是,这个项目的资金,不能落实!”

万事求人难。分管市长和陈家恕一个劲地相求,说好话。

人家还是那般原则,铁着脸,高调表态:“按政策要求,不行!”

央告了人家半晌,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千辛万苦跑出点眉目,刚刚升起的一线希望,此刻又昙花一现,像肥皂泡一样逝去了,破灭了!

走出那人的办公室,陈家恕犹如五雷轰顶,万念俱灰。

从四楼往下走,他感觉天在旋转,地在摇晃,他汗津津的,腿软软的,好似走在了棉花上,一种世界末日的幻觉油然而生,突然,脑袋发沉,一头栽下去,他下意识地一把抓住了楼梯的栏杆,后来怎么回的家,一点也记不得了……

这时,他才深刻地体味到: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一次次的无功而返,一次次努力的失败,让陈家恕走投无路,真的绝望了吗?!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自尊心极强的陈家恕,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一个建大楼的梦想将会无果而终,一个蓬勃兴旺的企业将被巨大的债务拖垮,这一切的起因不都是归咎于他斗胆的决策吗?自己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理应受到道义的谴责并承担企业横遭风险的责任!

哀,莫大于心死。

在巨大的愧悔和内疚中,他几乎被逼到了人生的尽头。

一次,从老家探望老父亲返回的路上,在淄川区和博山区的交界处,有一潭清澈的湾水。他走下车,望着那微波粼粼的水面,山峦、绿树的倒影,听着飞鸟在黄昏的绿荫中悠闲的浅鸣,心头突然涌动起莫名的亢奋,飞身而下,享受大自然平静、明媚的冲动。那一刻,一切烦恼、抗争、痛苦,将会随着他的纵身一跳,化为永远的解脱!

绝望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1995年,陈家恕步入人生的最低谷,这是他山穷水尽、最难熬的一年。

九千多万的国家计划资金没有了,企业自筹的两千多万资金投进新大楼也像打了水漂。瞬间,维持企业经营的资金链断了,大楼停建带来的后果,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蔓延开来。

其实,陈家恕明白,只要国家宏观调控一松动,贷款迟早会有的。摆在眼前的,就是把淄博饭店当前的事情做好,只要保证一定的流动资金,保持正常的经营运作,淄博饭店效益可观。

现在最棘手的是官司缠身,实话实说,这都是应该偿还的欠账。可是,饭店原先的资金积累都投入到建设中,法院的每次终审,都是从正常经营的流动资金中判还过去的债务。这样一来,日常经营的资金被执行为债务,只要进货销售的资金链一断,企业将面临停工、停产,即使订单再多,市场再好,最后的结局也是破产。

回想之下,有一件事深深刺痛了陈家恕的心。

一位平日非常要好的哥儿们,淄博饭店欠他的18万元工程材料款,当年的8月份到期。陈家恕和他商议,现在所有流动资金都投入月饼生产上,账面上没有一点还款资金,等过了10月份,月饼销售完毕,回笼资金后,连本带息一起还。

可这位“好哥们”硬是起诉到法院,官司审理完,离月饼款回收不几天时,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不日,淄博饭店回笼了600多万的资金,轻松支付了18万债务。可是,令陈家恕心痛的是,因为打官司,他赔上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得不支付了3万元的诉讼费!

更让人难过的是,“好哥们”都到了这般釜底抽薪的地步,他的心能不疼吗!

墙倒众人推,那些前期信誓旦旦支持贷款的银行和单位,唯恐挂账的资金成了死账、呆账,蜂拥而来讨账、要账,法院的官司接踵而至,应接不暇,心力交瘁。陈家恕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多发性脑血管炎诸病缠身。

难道淄博饭店也要重蹈别人的覆辙吗?难道长期艰苦积累的大家业竟然要毁于一旦吗?

提及那段苦涩、伤感、令人窒息的日子,他的心脏仍然有些隐隐作痛。他说:“那时候,失望、压抑、郁闷充斥着,总有一种脑袋压没了脖子的感觉,沉甸甸的,站在大楼下,连头都不敢往上看!”

“当心理的压力沉重得实在受不了,就去爬停工待建的新大楼,30多层高的楼体,迈着铅一样沉重的步子,艰难地往上挪动,直到爬上31楼宽阔的阳台,俯视着张店城区一片片广袤的建筑群,长长地呼吸,大口大口地喘气……”

屋漏偏逢连阴雨,社会上杂音四起。

“早就知道盖这么个大楼没必要,劳民伤财!”

“大楼主体盖歪了,是个‘烂尾楼’,马上要炸掉了!”

听了这些话,陈家恕实在难以忍受。巨大的压力、窝火加上生气、操劳、疲倦,他一下子病倒了。头痛得要命,血压升到200。医生一查,是多发性脑血管炎,糖尿病也非常严重。市内的医院医疗技术好,但是熟人多,他不愿住,怕碰上认识的人,只要问起盖大楼,他就血压“噌噌”往上升,头晕目眩!

于是,他躲进了博山区万杰医院,找了每天仅花五块钱的病房住下来。

身在桃花源中,躺在病榻上,闲言碎语是听不到了,但他还是放不下那半截工程呵,脑海里浮现的依然是那像没有荷叶的荷花、茕茕孑立的大楼主体!

他能躺得下、睡得着、躲得开吗?

一个梦惊醒了他。那天晚上,他做了个舒心的梦,金碧辉煌的大楼就在自己的山村里,众乡亲那个喜呵、乐呵,那个称道、赞誉啊!

他笑醒了!起身更衣,已是凌晨两点多。

夜空浩渺,繁星闪烁。

从博山的万杰医院到自己的山乡,很近,不足20公里,风俗相近,乡意很浓,连拂面而过的晨风,都似乎渗着几多的乡情,由此,激起他联翩的浮想……

母亲去世前,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松,目光里流露出无限的关慰、期待、恳求,那是做娘的作临终前的交代,把家庭的责任、做人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托付给她多年来引以为自豪、骄傲的儿子啊!

老父亲年迈多病,他回去看望时,老人家一句话也不说,临别时晃动着颤巍巍的身子,送了一程又一程。那是父亲知道儿子的难处,他懂得儿子的大志向、大勇气和大韧性,知道做儿子的拿得起、放得下啊!

坚忍不拔、韧性十足、百折不挠,不正是那个山村里的有志少年的坚强个性嘛!

那一年,采石砸伤了陈家恕的腿,父亲用独轮车推着他,踽踽50多里山路到博山医院治疗。不几天,为节省那几块钱的住院费,不忍艰辛劳碌的父亲推着独轮车到医院接他,他偷偷提前出院,拄着双拐,从博山乘车到淄川,又从淄川辗转到东坪公社驻地。此时,已是下午5点多,从公社驻地往家走,他咬紧牙关,一步步挪动,伤口磨出的血,滴了一路,十几里山路整整走了五个多小时……

那些艰难的岁月,那些困苦的历程,责任、拼搏、坚持,成为他人生不屈的信念,可今天呢?

陈家恕豁然开朗: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延续,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只要坚守责任,精神不倒,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天刚蒙蒙亮,尚未痊愈的他,从病床上一骨碌爬起来,赶回了淄博饭店。

他立即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会上,他深入客观、全面细致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引导大家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这是全世界无产者在困顿、危难之际发出自我救赎的铿锵誓言,此时也强烈地惊醒、撼动着危厄中的陈家恕!

他激越而又坚定地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团结一心,创造条件,战胜困难。建大楼的钱贷不到,我们再筹、再跑、再争取!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把老店经营好,实现最大的效益!”

“一位老英雄说,要学会永不言败,决不向困难低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振奋精神,充满信心,背水一战,渡过难关!”

五、浴血涅槃

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陈家恕想到: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咬紧牙关挺住,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让全体干部员工看到希望,攻坚破难,使企业绝处逢生。

即使在大楼建设最困难的时期,淄博饭店始终坚持“四个保证”:职工收入不减少,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按时支付供货商货款,维护正常经营活动;按时足额交纳银行贷款利息,保证企业诚信;按时足额交税,保证国家利益。

有人提出减人增效、降低或缓发职工工资,他不同意:再难,也不能把压力转嫁给员工;再苦,也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

稳定队伍,抓好经营,确保员工利益,保持人气旺盛,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只要企业这棵梧桐树茂盛了,就不愁引不来栖枝的金凤凰。

他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提出“抓经营,促效益,保饭碗,拼命干”,开展“每人一个联系点,我为企业作贡献”、“万家灯火百家宴”等活动,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头。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陈家恕极具人格魅力的执政理念和领导风范,每次的销售任务,陈家恕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从不搞特殊,他和党委书记刘业奎每次分担得最多,而他也总是完成得最好。

1995年底,陈家恕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犯了,住进了周村区一所部队医院。医生告诉他,要杜绝一切杂念、琐事,安心静养,配合治疗。不然,打多少针,吃多少药,都不会有大的效果。可是,一想到自己的汤圆销售任务还没有完成,他就急得浑身冒冷汗,恨不得马上拔下输液管,投入到食品销售市场中。

陪伴他多年的驾驶员、曾为当年雷锋同期同班战友的崔志广老师傅见他心神不定、精神恍惚,一再劝导:“陈总,人家说有病静养,你这样焦躁不安,想着这、惦着那的,病怎能治好?”

可陈家恕想,正人先正己,自己完不成,职工怎么办?怎么看?躺在病床上的他,四处打电话,发动亲朋好友帮助推销汤圆,完成销售任务。从来没有做过推销的妻子,更是责无旁贷,到处托关系、找门路,帮助丈夫卖汤圆。

正月十五雪打灯。元宵节本是孩子蹦蹦跳跳的时候,陈家恕9岁的女儿,见爸爸生病住院,妈妈在外推销汤圆,也从家里搬上两箱汤圆,拽着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沿街摆摊叫卖。眼看着在外面卖不动,着了急,就和小同伴,逐个楼洞、楼层,挨家挨户地敲门,硬是卖完一箱汤圆,整整20斤。

当9岁的女儿跑到医院看望爸爸,对着正在输液的陈家恕,兴奋地说:“爸爸,我会干活了,我给你卖了一箱汤圆!”

望着小脸、小嘴冻得又红又肿,流着鼻涕的女儿,陈家恕,这个平日里坚韧、刚强,心比天高、气吞山河的山东汉子,此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串串泪珠滚落下来。

采访时,陈家恕对笔者说:“多少年来,最对不住的,就是我女儿,她那么小,才9岁啊!”说到这里,陈家恕双眼湿润,哽咽起来,再也说不下去了……

对家人严,对他人宽,这是陈家恕的一贯作风。尤其是对基层的员工,他更是无时无刻不挂在心上。

为此,他提出企业分配制度“四倾斜”:一是向一线员工倾斜,机关后勤人员只拿最低奖。二是向脏、累、苦岗位倾斜,奖金顺序是制作高于销售,销售高于后勤,后勤高于科室。三是向超额完成任务者倾斜。四是向特殊贡献者倾斜。

这一年,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陈家恕带领他的团队,咬定青山,不放弃,不言败,硬是打了一个漂亮仗!

年终,在全省行业经济效益评比中,淄博饭店以503万元的营业额,排名全省第一。第二、第三位的是济南、青岛两个龙头大店。

1998年1月7日,新上任的市委书记阎启俊同志来到淄博饭店,听取了陈家恕两个多小时的汇报后,阎书记感慨地说:“老陈啊,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你们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不容易啊!”

“这个大楼啊,我们盖对了!”

一席话,一个“我们”,说得陈家恕心里暖煦煦,不禁热泪盈眶,沉积数载的委屈、苦涩烟消雾散,升腾起压抑心底的无限希望!

市商业局原局长杨方明同志带领老干部到淄博饭店调研时,动情地说道:“一些企业出现的困难,是管理的问题,人为的问题。而淄博饭店遇到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

市委书记和老干部的真知灼见,一言九鼎。后来的陈家恕,一提起这两件事,就泪眼婆娑,念念不忘。也就是他常说的大关怀、大恩情!

精诚所至,上善待我,金石为开,一通百通。

淄博饭店的大楼建设,在1998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出现了重大转机。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银行大力配合、支持,新大楼的后续工程款解冻了。

坚冰打破,航船启程。建筑队伍又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工地,后期工程进展顺利而迅速。

1999年9月30日,国庆50周年大庆前夕的大喜之日,淄博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开业仪式。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并剪彩,各界人士前来祝贺。

陈家恕站在铺着大红地毯的主席台上,望着高耸的大楼,看着喜庆的人群,突然间,大脑出现一片空白,恍如梦中一般……

新大楼开工时,他36岁;新大楼竣工时,他43岁。

整整8年的磨砺,8年的煎熬,8年的心血和泪水。

这不平凡的8年,是陈家恕苦苦企盼、等待的8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8年。

六、守望责任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心系基层,情牵群众,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困,在陈家恕身上,体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平民意识。

市蔬菜副食品公司连连亏损,经营难以为继,企业濒临破产,130多名员工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公司经理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逢庙磕头,见人作揖,借钱、求助,可总是热脸碰到凉屁股,一筹莫展,只有坐以待毙。

此情此景,陈家恕万分感触,他看不下去了。

他想到了自己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一幕。于是,他那充斥骨髓的责任感、同情心又泛上心头,他找到当时的商业局长提出:“都是一个系统的,要不,我们把蔬菜副食品公司兼并过来?”

虽然自己还在为筹措资金犯难,但是,他不忍心看着市蔬菜副食品公司100多名员工嗷嗷待哺,他在饭店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上果断拍板:“我们接!”

这一次兼并,市委、市政府高兴,主管部门甩掉了包袱,却实在是苦了淄博饭店。

期间,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企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常常是按下葫芦起来瓢。有的职能部门不作为,政策不到位,导致职工反复上访。外面的债务官司70多个,前后折腾了近10年时间。兼并的结果是,淄博饭店直接经济损失1400多万元。

当然,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陈家恕他们制订了翔实细致的兼并方案,成立了淄博万家乐食品开发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研制开发品牌产品,迅速打开了局面。以生产月饼、汤圆、年货精品三大拳头产品而闻名省内外,年销售量达80万公斤,营业收入超过2000多万元,其销售网络遍及全省及周边地区,成为省内十大节日食品生产厂家之一。其中,“银膳牌”月饼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品牌”、中国饭店业“十佳品牌”。公司成为淄博市首批公布的A级卫生食品生产厂家,首家通过全市QS验收企业,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消费者满意单位”,2006、2007年被评为“全国安全示范单位”。

兼并、改革、发展,使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不过是陈家恕胸怀大局、守望责任的一个缩影。20世纪90年代以来,淄博饭店为全市同行业系统安置了一大批下岗职工,为破产企业清还了4900万元债务。

只有垮掉的企业,没有衰败的行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立足企业生存发展的风口浪尖,具备敏锐的触觉、高超的认知水平和驾驭、化解风险的能力。

陈家恕认为:唯有改革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改革,最重要的是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

于是,他率先挑起了改革的大旗。用人机制上,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用工机制上,打破干部与员工、正式工与临时工的界限,全部实行合同制。分配机制上,实行岗位工资、基础工资、计件工资等多种形式,按贡献大小分配。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运行机制。

为了从体制、机制上来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革,淄博饭店加快了步伐。1993年,国有企业改成了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1996年,股份制规范成立集团公司,公司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二次改制,国有股全部退出,内部员工购买,公司成为民营企业。

最后一步改制,国有股权的分配是一道难关。

说到底,改制也是一种利益分配。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有的或因决策失误,或因管理不善,或因大肆侵吞、浪费,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到企业改制时,国有资产所占份额很小,甚至资不抵债。所以,企业董事会、员工购买持股资金拿得起,买得下。

淄博饭店可是一个另类。从建设百年老店的目标出发,饭店自我积累,发展壮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可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比较之下,增长不算快。实际上靠过紧日子,投入了数千万,盖起了一座大楼。可到了企业改制时,积攒起来的庞大资产,都成了国有资本,这对员工来说,显然不公道。

为此,陈家恕三番五次去市里找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申明大义,讲清缘由,要求考虑员工切身利益,实事求是给予关照。

深明事理的上级领导,采纳了陈家恕的建议,一场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打响了。

按照责权利合理分配,干部员工满意是根本。陈家恕鼓励员工积极参股,每人指标1万股,主管以上干部按照职务持股,但购股自愿,剩余股份由董事会成员购买。

判定国企改制成败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全员参股,让每个人与企业兴衰共命运。

为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持有一份股份,借助企业经营的优势,给员工分配一定数值的餐券,充顶股金。销售餐券的资金很快大量回笼,淄博饭店成为全市商业系统首家圆满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

干部员工的普遍参股,把公司的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最大限度地结合到一起,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由过去“要我干”变成现在“我要干”, 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企业迸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陈家恕以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为企业开辟出一条创百年老店、铸天下品牌的发展之路,领跑在企业改革的最前沿。

淄博饭店的股份制改造,为山东省的旅游行业创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模式。2004年,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召开的在全省旅游饭店体制改革大会上,陈家恕代表淄博饭店第一个发言,震撼了国有饭店的老总们,获得满堂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04年,全省国有饭店占60%,百元固定资产创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住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国有饭店只剩下25%,民营饭店达到75%,主要考核指标大幅上升。

省旅游局前任局长李德明忆及此事,依然感慨不已:“旅游饭店存量资本大、综合功能全、社会关联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抓饭店改革,就牵住了旅游改革的牛鼻子。但是,饭店改革具体怎么干?淄博饭店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回答。陈家恕董事长和他的团队创造的经验,冲开了一条路子。你想,一位基层企业的掌门人,能为全省行业改革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怎能不令人感佩!”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守望责任是崇高的人生抱负,更具影响社会的巨大张力。

七、负笈怀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陈家恕对人才的重视尤甚。他常说:“创百年老店,如果没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专业的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做什么都是一句空话。”

作为全市行业排头兵的淄博饭店,创新突破、超常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酒店管理人才。陈家恕说:“员工就像是每个家庭的孩子,要想有大作为、大发展、大回报,就必须花大价钱来培养。”近年来,他组织管理人员赴北京、广州、上海等地高档酒店,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赴台湾、香港地区考察知名酒店的管理和服务,使饭店管理层大开眼界。为加快与国际接轨,投资300万元,先后聘请北京洛桑酒店管理公司、台湾昌轩国际餐旅顾问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使饭店员工的服务意识理念、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大步提升。水涨船高,业务培训有力地提高了饭店人员特别是年轻人的素质。陈家恕敢于大胆启用年轻人。每年都有十多名年轻员工充实到管理层,现在公司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占了50%,中层管理人员中年轻干部占了80%,管理人员的年轻化,使公司的发展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开展竞技活动,是提高员工技能的重要途径。饭店定期组织厨师创新菜、餐厅摆台、插花、客房做床、收银点钞、总台服务等十多项比赛。同时,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大赛,通过赛事竞争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

在全市饭店系统四届技能大赛中,淄博饭店参赛选手最多,获得金奖46个,银奖、铜奖更多,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国饭店系统三届技能大赛上,获得特金奖3个、金奖13个、银奖5个、团体金奖3个,并荣获“全国优质服务白金奖”。 第五届中国烹饪大赛(华北赛区)中获得了2金1银的佳绩,在首届中国鲁菜饮食文化节上,“扒通天鱼翅”等5个菜点被评为“中国鲁菜名菜”,参赛的“世纪中华龙”菜点展台,一举夺得了“全国鲁菜名店”称号。在重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美食节中,一举获得“国际美食质量金奖”、“国际餐饮名店”等11个奖项,菜品“金蟾戏荷花”获得了中国美食最高奖项——金鼎奖。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美食节中,淄博饭店推出的“齐鲁盛宴”力压群芳,一举夺得了“中国十大盛宴”的桂冠。

近年来,淄博饭店人才建设硕果累累。荣膺各类称号的有:全国商业服务明星、优秀服务员3人,“中国烹饪大师”4人,“中国烹饪名师”12人,全国十佳厨师和全国十佳服务师8人,“中国鲁菜大师”3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商业服务业青工技术能手2人,全省商业服务业青工技术能手3人,全省首席技师,且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

培养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面临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人才流失在淄博饭店也不例外。据知情者介绍,淄博市所有星级饭店,几乎都有从淄博饭店走出去的领班、主管、经理、高管,乃至大师、名师。淄博饭店以高付出、高代价培养了他们,他们拿着高于原来数倍的工资,返回头来却与饭店竞争,对饭店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样做,显然是不公平的。饭店管理层引起很大震动,有的人提出,要对擅自离店者有个说法;有的人提出,要采取严格措施,限制人员非正常流动。

可是,在这个问题上,陈家恕的看法却与众不同。虽然他极为重视人才,可他对人才外流却出奇的坦然。他说:“淄博饭店的人才如果遍布全市各大饭店,说明我们培养了全市公认的有用之才,说明我们的人才建设之路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淄博饭店的人才培育模式,成为全市认可的经典模式。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之自豪嘛!”

“要建设百年大店,必须有宽阔的胸襟,不能小肚鸡肠,使一些圈外招。我们不仅不要限制人才的流动,而且要主动向一些新开业的饭店提供人才,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1987年,淄博饭店成立了淄博餐旅职业培训学校,每年都为社会提供数百名厨师、服务员及饭店管理人员。近年来,陈家恕加大了对学校建设的投入,优化教学管理人员,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至2010年,全校累计培养1.8万名专业技术人才,5000名军地两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当上民企老板的200多人,当选各级协会理事的80多人,还向国外输出各类服务人才126人次。为加强行业高技能人才建设,学校被省主管部门确定为行业“金蓝领”技师培训基地。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2期,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487人,为高技能人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企业是一家,行业是大家。在陈家恕看来,一家企业强不算强。行业强起来,才是真正强。为推动全行业健康发展,加强内部交流,规范经营行为,优化发展环境,陈家恕主动请缨,牵头成立淄博市饭店烹饪协会。他凭借其非凡的行业影响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高票当选为会长。

通常,民间协会会长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讲奉献,不讲回报。陈家恕会长走马上任,要钱出钱,要物出物,要人出人,协会活动办得热火朝天。联合中国饭店协会、博山区政府一口气举办了十届(中国)博山美食节。联合中国饭店协会,举办首届(中国)淄博酒店用品博览会。联合山东大厦,在省城济南举办淄博“天齐”美食节。参加淄博市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餐饮文化展示活动。连续举办四届全市饭店系统职业技能大赛,每届参赛者达300多人。承办两届全国饭店系统服务技能比赛华东赛区大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两届全国饭店系统服务技能大赛,获得40金、15银的好成绩。

为加强行业自律,协会组织制定了《淄博市饭店业行规行约》、《淄博市规范餐饮业行为办法》等会规。经过协会积极呼吁,解决了行业水电气实行工业同等价格的优惠政策。同时,多方协调争取,解决多起经济纠纷的法律问题,有效地维护了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

围绕行业的品牌建设,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在陈家恕的主持下,协会制定标准,在全市评比认定了一大批餐饮名店、特色餐饮名店、中国餐饮名店;烹饪(服务)大师、名师,中国鲁菜大师,山东餐饮服务大师、名师,中国烹饪(服务)大师、名师;饭店业优秀企业家,全市饭店业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金牌年夜饭”;中国名宴、名菜、名点、名火锅;淄博名小吃,山东名小吃等等。协会举办各类讲座、菜品演示活动20余次。2007年成功举办“食在淄博”大型春节文艺晚会。2008年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为加强餐饮业务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在陈家恕的提议下,2005年创办了国内统一刊号的《齐鲁餐饮》周刊,发行量高达10万份。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齐鲁菜系不断挖掘创新,中国齐鲁文化餐饮研究院将于近期挂牌。

重庆厨师泰斗张正雄第一次来到淄博饭店参观,有感而发,他说:“过去,我对齐鲁菜不是很关注。这次到淄博来,通过实地考察,对齐鲁菜系的特色和优势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后,我要大力宣传推广齐鲁菜,使她在祖国的大西南真正扩大影响!”

正是在陈家恕的带领传承下,在诞生过中国厨师鼻祖易牙的齐国故都淄博,齐鲁菜正在摆脱过去那羞答答的尴尬,在餐饮大国的世界里争香斗艳,一展往日风采!

协会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2010年3月,中国饭店协会会长办公会暨餐饮专家年会在淄博成功举办,中国饭店协会秘书处给陈家恕发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说:“我们被您及您的团队那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友情好客的山东精神所深深感动,这是历届会长办公会最为成功,也最为显示精彩的一次会议。”“对每位代表来说,会议是一次难忘的人生体验,留在心里的是永恒的记忆!”

收获永远属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们。

在陈家恕的创意、擘划下,淄博市饭店烹饪协会红火起来,淄博的旅游业红火起来。

八、燃烧激情

在神州大地上,淄博饭店是一个品牌。她代表一种形象,一种风范,一种精神。

上级业务部门在一次全市服务业调研中,到淄博市街角巷尾做过随机提问:“你认为,淄博影响最大、档次最高、服务最优、效益最好的饭店是哪一家?”

几乎所有的被提问者,都脱口而出:淄博饭店!

其实,淄博饭店具有大众行为的最高认可度、美誉度,是消费者心里的秤称出来的,不是政府组织评选出来的。靠的是30多年历练和积淀的实力,靠的是陈家恕焚膏继晷的付出,靠的是广大员工日夜奋战的奉献。

回眸过往,山东淄博饭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跨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成为集旅游、商贸、交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2003年跻身全国饭店业50强, 2009年荣获全国饭店业功勋企业称号。

一个企业要立足站稳,发展壮大,离不开实干、诚信、博弈、创新。对此,时任市旅游局长的赵荣生同志有着深切的理解。他深知要做好现代旅游饭店这篇大文章,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在一个老工业城市的环境下?作为局长,他差不多三天五日就要到淄博饭店走一趟,与陈家恕切磋探讨,精心谋划,总结经验,推及全市。共同的事业,执著的追求,使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实干出效益,淄博饭店的干部员工们夜以继日,打拼不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饭店管理人员每到饭前都要轮流到一线劳动;每年月饼、汤圆营销大战期间,机关后勤人员全部到一线参加生产,平均每天干12个小时,总经理也不例外。“9天搓出30万元”的佳话就是这样干出来的。饭店多次装修改造,所有家具、用具搬运和内部拆卸,全靠员工手拉肩扛。1000多平方米的员工公寓,是大家捡回旧房拆下的砖头盖起来的。

员工是主人,顾客是上帝。淄博饭店据以建立起广泛的人脉,赢得了众多的客户。

1987年,时任商业部部长的胡平路过淄博时微服私访,看到淄博饭店对外经营百余种大众化面食时,赞不绝口。回到商业部后,在司局长会议上说道:“像淄博饭店这样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国营大店不多,是人民的社会大食堂。建议你们有时间也去看看。”

“服务顾客是用乘法来计算成绩的。10次服务,9次10分,1次0分,得分相乘,总分还是0分。要想得到满分,必须去掉那个最低分。”谈到服务质量,陈家恕见识高深。他认为:诚信至上、规范服务,是打造品牌、赢得赞誉的两大法宝。

淄博饭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诚信至上的原则,饭店入住率80%以上,大大超过了饭店正常入住水平,靠的是不断增加的回头客。淄博人爱吃淄博饭店的月饼、汤圆、香肠、年货,就因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

实施规范服务,坚持以客人的需求为需求。淄博饭店的餐饮之所以火爆,高中低档结合,南北菜系并举。1楼美食广场面向大众市场,经营品种300多个,鲁菜为主,辅以广式早茶和消夜,24小时营业,客人络绎不绝;3楼怡园餐厅、31楼旋转餐厅面向中档市场,新派鲁菜融合其他菜系,口味独特,深受欢迎;4楼金海岸、28楼名城居面向高档市场,粤菜、胶东菜,满足高消费者需求。餐饮特色突出,适应不同需求,受到广泛赞誉。

规范服务的核心在文化。要提升餐饮档次,必须从创新文化、开放文化、精细文化着手,打造餐饮精品。陈家恕对餐饮文化情有独钟,在他的带领下,淄博饭店的菜品不断推陈出新,常变常新。一个月不见几个稀罕的新菜品,陈家恕肯定坐不住。每当他去外地办事、开会、考察,总要瞪起眼睛,用尽心思把别人的佳作学几手带回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司下属的万家乐食品,常年坚持研制开发、外出取经,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结构日趋合理,质量更加上乘,包装日显新颖,形成系列名牌产品。在全员销售的推动下,年营业收入高达数千万元,成为公司增效的新亮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004年6月29日,全省国有旅游饭店改革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副省长孙守璞是这样评价淄博饭店的:“淄博饭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凭借先进的运作机制和高水平的管理服务,在竞争中快速崛起,成为当地同行业的龙头和山东旅游饭店行业的排头兵。”

燃烧激情,闯出一片新天地。

陈家恕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在他辛勤劳作的背后,是健康的严重透支。笔者几次采访的过程中,交流不到一会儿,陈家恕就在办公室人员的提醒下,自己推扎胰岛素,他已整整注射了13年,算总账,前后扎下了143000针。

沧桑挂在他的脸上,从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山村少年,到年过半百的淄博旅游产业领军人物,白发渐增,达观豁然。从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透出一种岁月年轮怎么也抹不去的豪迈感!

九、大爱无声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人们看到,陈家恕以忧世爱人、乐善好施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

对父母,他力捧一份孝心;对同事,他掏出一份真诚;对员工,他怀揣一份热情;对社会,他奉献一份诚挚。

在陈家恕成长的道路上,是父母的示范、激励,给了他智慧和力量。更有许多的长者、朋友,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于是,常怀感恩之心,反求诸己,构筑起陈家恕人生风格的内涵和亮点。

陈家恕说:“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小时候,每逢有讨饭的人来到门上,母亲都要拿好多吃的东西给人家。那些饭食我和弟弟妹妹都吃不上。1986年母亲去世,我回家去料理丧事。好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拉着我的手流着泪,一个劲儿地讲母亲曾经多少次真情地帮助过她们。”

“父亲也熏陶着我们。儿女们逢年过节孝敬他,给他买的点心、茶叶、水果等,他随后就拎着出去,送给了体弱多病的老人或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他时常去市场上买些衣物,走到火车站附近,捐送给那些难以自立的弱势人群。老人家还经常到医院,给大夫、护士讲,如果有付不起医药费的病人,他可以掏点钱帮帮人家。”

父辈的情怀、父辈的懿范、父辈的光环,无形地感染着陈家恕,塑造着他的人生价值取向。

顾客为上,员工天大,这是他追求和服务的目标。

在饭店内部他被员工称为咱们的“娘家人”,员工婚丧嫁娶,他带上礼金前去慰问;员工子女入托、上学、就业,他主动设法帮忙;年轻员工住房紧张,他千方百计解决了68套住房,让单身员工住上了公寓,给12名特困职工办上了特困证和帮扶证。

面包房的一位女师傅是老技术人员。1990年在上海参加面点比赛,她就获得了国优的荣誉。1997年,不幸患了乳腺癌,住院费用高昂。陈家恕带头为她捐款,延续了她的生命。这位女师傅80多岁的老母亲拉住饭店一位员工的手:“你替俺谢谢陈总了!俺给陈总磕头了!”

沧海横流,方现真情。经历过那段摧心碎魄的盖楼风波,陈家恕对人生和现实的感悟更深沉、更真挚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他能强烈地体会出遭罹不幸者的无助、困苦,他更明白,淄博饭店今天的发展,是社会各方共同支持的结果。所以,他要做一位悲天悯人的慈善家,无怨无偿地回报社会。

1999年,在他的创意下成立了淄博饭店百家乐慈善会。慈善会的任务是接受社会及内部员工捐赠,对外赈灾、对内救济特困会员和重病号。慈善会采取“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凡是一次性交纳会费100元的人,将享受救助。

历时近八年,慈善会共吸纳会员1202人,积累善款78万多元,对内救济重病号11人次,救济款96340元,参加社会赈灾、资助慈善事业6次,捐款78336元。

大义参天起,精诚贯日月。

几十年如一日,面对受苦受难的个人,他伸出了无私的友谊之手;面对悲怆的家庭,他送去关怀和帮助;面对诸多的称赞之词,他谦和地一笑。

每年春节前夕,他都组织饭店员工遗属大聚餐,请来病逝员工的配偶、老人和孩子一起吃个饭,欢聚一堂,嘘寒问暖,亲如家人,再给每个家庭送上一份慰问金、礼品、年货。

员工徐学荣的家在桓台县,这天,小徐91岁的老奶奶过生日,他去找陈家恕请假。未料,陈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过九旬是至尊。高寿老人也是咱们淄博饭店的财富,让大家来给你奶奶过生日吧!”于是,饭店派车把老人接过来,安排了5桌酒席,老人膝孙绕地,其乐融融,饭店班子成员纷纷给老人敬酒、祝福。这一切,深深震撼了徐学荣一家几十口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小徐是工作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怎么也想不到天下还有陈总这样好的人!

是的,陈家恕就是这样一个素心侠胆的人。

他把尊重给了员工,把奉献给了社会,把爱心给了他人,唯有对自己、对家人关心、垂爱最少。

在母亲生病、住院的前前后后,他没有尽上一份完整的孝心;在女儿上幼儿园、小学时,他没有能接送过一次;在妻子下岗、单位破产时,他没有给找上一份稳定的工作。

每当讲起这些,陈家恕非常地揪心,常常泪涌满面,他说,他歉疚了母亲,歉疚了孩子!

为了事业,为了群众,为了社会,他宵旰忧劳,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他感动了员工,感动了宾客,感动了淄博420万人民!

陈家恕,一个普通的名字,在齐城、齐地、齐人中化为一种生动的传奇。

星汉灿烂,人生充满了挑战。

他说,要无愧于党的培养,无愧于父母的教泽,无愧于心灵的呼唤。

他说,人生就是责任、义务、信念、关爱、奉献。

他说,自己是来迎接挑战的。他认为,人生就是要传承一种责任,就像夏夜里那划过苍穹的流星一样,纵使瞬间的一跃,也要留下一道美丽的弧迹,化为一束炫目的光亮,让美好永存。

大爱无言,誓言无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