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伦理道德理论是今天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和财富。继而将此类活动常态化,作为青少年德育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来开展,让感恩思想内化为青少年个人品德中的一部分。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的。

三个妇女在打井水,一位老人坐在石头上休息。

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道:“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

“可是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好的歌喉。”另一个妇女说。

第三个妇女默不作声。

“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两个邻居问她。

“有什么好说的呢?”她说,“我儿子什么特长也没有。”

说着,她们装满水桶,提着走了。老人也跟着她们走去。她们走走停停,手臂酸疼,背也酸了,水也洒了出来。

忽然,迎面跑来了三个男孩,一个孩子翻着筋斗,他母亲眼里露出欣赏的神色,另一个孩子像夜莺一般欢唱着,妇女们都凝神倾听。第三个孩子跑到母亲眼前,从她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

妇女们问老人道:“喂,怎么样?我们的儿子怎么样?”

“呵,他们在哪儿?”老人答道,“我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其实,对于青少年而言,首先是从家庭中学习感恩。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家人在生活当中的具体行为起作用。孩子除了会从父母对待自己长辈的行为中树立孝道的概念,从家人与他人的交往之中他们也会耳濡目染到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

其次,学校和社会要着力创造和营建社会大氛围,号召人们学习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文化的优良精神和品质,辩证地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感恩精髓,强调精神的继承而不是行为的盲目学习和模仿。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根基,感恩文化亦是如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伦理道德理论是今天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和财富。虽然如《二十四孝》故事中那些极端的行为不值得仿效,然而其中善事父母,感怀亲恩的精神却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主战场,学校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感恩意识,使得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之中,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开展为父母倒一杯茶、洗一次脚、写一封信,给老师献一句话、谈一次心、做一张卡等实践体验性教育,让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真实的感受。继而将此类活动常态化,作为青少年德育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来开展,让感恩思想内化为青少年个人品德中的一部分。

有的人提倡通过法律来建立相应的“报恩”制度,如失主应向交还其遗失物品的人给予一定比例的物质报酬,从而鼓励社会上的“施恩”行为。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使人们将感恩与物质报酬相挂钩,从而掩盖了感恩文化的真正内涵,使人们继续走向功利主义。我们需要明确,感恩注重精神和内在世界的培养,是个人生活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社会应大力进行感恩文化的宣导,对于典型的人、事进行宣传,引起人们对感恩思想的重视,学习其精神内涵,进而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感恩文化并加以传承。

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他们自己首先需要意识到万事万物都处于联系之中的,明白自己与周遭的人、事、物是共生共存、地位平等的,对于所得到的一切应心怀感激,而非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只以自己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青少年要学会正确归因,才能在充分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青少年需要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的。当前中国父母在养育子女的时候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只看到了自己对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权利。也就是说父母过分地将孩子放在了自己的羽翼之下,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孩子活得更轻松和惬意。然而这种一味单向的付出会日益造成孩子在心理上发生认知偏差,也就是产生之前所说的理所当然的心态。因此,青少年需要明确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才能为知恩、识恩进而报恩搭建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青少年需要明白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反过来个人会从社会大环境中获得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个人的生存空间、权利的获得都来自于他人的让与,换句话说,是社会让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这样,青少年在关怀他人的时候就会清楚自己并不仅仅是在对某一特定人选施恩,而是在以正确的方式来回报社会。与此同时,自己也会得到来自其他人的帮助。正确理解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青少年才能包容他人的不同,做到求同存异,从而培养开阔的胸怀,把感恩文化扩散开来。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进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里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悬挂在屋顶,第三间房子里的食物则分别从易到难挂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

几天后,学者打开房间,发现6只猴子的生存状况迥异: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死一伤,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全死了,唯独第三间房子里的猴子安然无恙。

原因其实不难想明白。摆放在第一间房子地上的食物唾手可得,因此促使两只猴子的私欲不断膨胀,让两只猴子大动干戈,结果非死即伤;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因悬挂在屋顶而高不可攀,因此两只猴子只能望着食物叹气,彼此感染对方悲观的情绪,最终在饥饿和绝望中死去;只有第三间房子里的猴子,在跳跃也难以取食时,同时想到了对方,于是一只猴子站在另一只猴子的肩上取下食物。两只猴子在“叠罗汉”式的合作中,惊奇地发现了一种新的高度,这种高度让他们饱食、生存,以至于后来离开这间房子仍然相亲相爱。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大多类似这6只猴子的境况。互相撕咬和彼此孤立,都只会加速灾难的来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当你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时,不妨借你的肩膀给别人,这样一来,不仅你自己能获得新的高度,你的存在也成为别人向上攀登的重要前提。

树立感恩意识就是帮助我们树立这样的心态,从而让我们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从而让平凡的生活也变得美丽耀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