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仁慈或成溺爱根源

仁慈或成溺爱根源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来自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的强尼教授也在关注这个情况。这种过于仁慈的溺爱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过得太苦,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再让孩子受苦。父母的过分仁慈、过分溺爱,会使孩子逐渐习惯于依赖父母,没有自己的主见,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父慈子孝、父慈母爱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仁慈、慈爱,但这种仁慈越来越没有底线了,正在成为溺爱的根源。

把孩子当做是“小太阳”,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伴侣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全社会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了,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但绝大部分家长根本不懂家教,70%的家庭教育存在误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一批批“小公主”“小太阳”“小皇帝”诞生了,大家庭的模式被三口之家替代,“六捧一”“众星拱月”的模式已经形成。教育孩子的迷惘和盲从自然而生。由此可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培养和教育子女确实是迫在眉睫的紧要课题。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来自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的强尼教授也在关注这个情况。虽然在美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习惯与精神,但近些年,强尼教授也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些家长对孩子越来越“仁慈”,越来越溺爱了。

翠西曾经是强尼的同事,也是达特茅斯学院的教师,可是几年前她已经辞职了,在家做“全职妈妈”。

翠西辞职完全是因为他的儿子艾隆,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照顾,翠西放弃了大学教授的职位,在家看护艾隆。

艾隆小时候就特别调皮,在强尼蒙的印象里艾隆不算个乖孩子,总喜欢哭闹,而且有点霸道。小学时艾隆因为把人打伤被学校勒令退学,翠西倒也没有责怪艾隆,反而安慰儿子,后来干脆辞了工作,自己在家教育孩子。一个如此“心慈手软”的母亲能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可想而知。

强尼最近见到艾隆时他正在商场里购物,此时他已经18岁了,其他同龄的孩子或上学或工作都有自己的方向,而艾隆,依然无所事事地呆在家中。付账时,他用的依然是母亲翠西的信用卡。

强尼常常为自己的同事感叹,同时也常常对身边的朋友们告诫,对孩子过于的仁慈就是溺爱了,这样会害了孩子。

那么,究竟父母的哪些行为属于过分的“仁慈”呢?

(一)高位“供奉”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号称“家中老一”,家中大事往往孩子说了算。孩子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家人,更不必说别人了。

(二)过分关注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这个称赞说“漂亮”,那个称赞说“聪明”。孩子在大人的夸赞下唱歌跳舞、背诵古诗……掌声不断。家里人都把他当作开心果。孩子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不得集中,这是往后学习生活的一个大障碍

(三)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条件好的孩子难免在同学们面前炫耀,容易养成物质攀比的习惯。

(四)听之任之

没有作息时间限制,允许孩子睡懒觉,只吃零食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中没有纪律概念,缺乏上进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懒懒散散,有始无终。

(五)包办代替

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上学后家长不希望孩子在学校参加任何体力劳动。中小学生中那些常逃避做值日的孩子就是家长培养出来的。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养成懒惰、依赖、自私的习惯。

(六)过分爱护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上学以后,父母生怕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只要看到孩子不快乐的样子,就急忙问长问短:谁欺负你啦?告诉我,我揍他去!如果只是说说也就罢了,实际情况是,因为孩子之间的斗闹而引起邻里之间的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时有发生。

(七)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要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没有他好呢!”老师教育孩子,妈妈会找到学校来求情,帮孩子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顶撞。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对长辈尤其是对老师很没有礼貌。

由于这种过于“仁慈”的“直升机型父母”在孩子们的生活上过度操心,在学习上过度干预,在人身安全等方面过度呵护,在孩子的错误上过于仁慈,杜绝了孩子与挫折和失败的接触,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导致孩子在经历挫折过程中反思、纠错、完善和提升的能力难以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这种过于仁慈的溺爱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过得太苦,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再让孩子受苦。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一、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天真单纯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而这种教育和引导绝对不是溺爱。在溺爱中,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错还是对的心理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同时,溺爱又使大人们不能给予孩子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不能让孩子明白对与错、能做与不能做、好与坏的区别。

二、养成孩子不良性格

父母由于溺爱孩子,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的事情,以至于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亲自动手,这样就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而且,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三、会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过分仁慈、过分溺爱,会使孩子逐渐习惯于依赖父母,没有自己的主见,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四、影响孩子人际交往

从小在父母家人的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和骄傲心理,常常眼高手低,瞧不起别人,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五、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父母的过分仁慈,会让孩子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理所当然承受的,导致他们不知道去关心别人,不会为他人着想,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

当然,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帮助其安排和规划好生活、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就不能再对孩子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了,否则就会很容易地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爱,但是这种爱绝不应该是溺爱,不应该是对孩子的过于仁慈与袒护。这是教育的一种失败,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毁灭。所以,作为明智的父母,可以爱孩子,但是不要对孩子太过仁慈。

一、学会拒绝

要想改掉溺爱孩子的坏习惯,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对孩子说“不”。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这样很难,有时候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要求,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狠心一些吧,告诉孩子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爸爸妈妈是不会答应的,哭闹也无济于事。

二、不搞特殊

孩子在家庭中也是普通的一员,并不需要特殊的照顾和待遇,如果父母处处以孩子为中心,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孩子留着,这样会使孩子习惯于高高在上。所以,放弃掉这一方式吧,让孩子和所有家人都一样平等。

三、相信孩子

不要事事都去帮助孩子,要学会相信孩子,有些事情他们没有父母的帮助也一样能够做好。一些小事的成功就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和积极性,不要阻止和打击他们,就算没做好,孩子也能从中学到如何面对失败。

四、适当忽略

很多家庭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家里的事务安排都围绕着孩子,这样对孩子过于注意,孩子更容易骄傲,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欢自己。学会适当地忽略孩子,让他们自己独处一会,不要在孩子刚出现问题时,就马上安慰或满足。

五、放开双手

孩子天生是什么勇敢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担忧而千叮咛万嘱咐,导致孩子越来越胆小,没有父母的陪伴就不让孩子走出家门和别的小朋友玩,孩子一脱离自己的视线就变得十分紧张。这样,被父母剥夺了独立性的孩子往往就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信心。如果父母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少一点担忧,多一些鼓励,在摔跤后不大惊小怪,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就不会变得懦弱胆怯。

六、不做袒护

很多时候,孩子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有了争执,父母常会偏向、袒护自己的孩子,而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有的家庭里教育观念不一致,孩子受到惩罚时总有祖辈出来替孩子说好话,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找到“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是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是非观念混淆,甚至还可能影响家庭的和睦。

父母要明白一点,如果你们事事操心,孩子就会事事无心,做父母爱孩子是当然的,但这种爱要理性一些,不能过度,把握好分寸,孩子才能在父母正确的关爱下健康、顺利地成长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