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练习行走

让孩子练习行走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着走着,突然,那个孩子双手抱住了父亲的腿。对小孩子来说,学会走路就像第二次出生,因为这证明他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而自由的人。面对儿童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成人会在周围严加防范,以免儿童碰坏物品或撞伤自己。她会把孩子放在手推车里,以自己的速度带着孩子尽快地走向目的地。为了让儿童更健康地成长,我们应让他多练习走路,多活动身体。

作为处于强势地位的成人,在照顾儿童时,我们应设法调整自己,以适应弱小的儿童的需求。

在动物界,很多高等动物都会使自己适应幼崽的需要,这是动物母亲们的本能。比如,母象和小象一起外出活动时,她会放慢自己的步伐,跟随小象的步伐前进。如果小象累了,母象就会停下来。

在某些国家,我们发现一些人类父母也会这样做。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日本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散步,而我就走在父子俩的后面。走着走着,突然,那个孩子双手抱住了父亲的腿。

于是,这位父亲就停住脚步,站在那里不动,好让儿子环绕着他的腿转圈玩耍。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似乎玩够了,父子俩又继续前进。

不一会儿,那个孩子又一屁股坐在了路边,他的父亲就站在一边等他,并没有催促儿子快点走。这位父亲的表情似乎是严肃的,但又十分自然。

上面这位父亲的做法,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做法。因为年幼的儿童正在学习协调各种不同的身体动作,他只能靠软弱的双腿维持平衡并向前行走,而且还无法跟得上大人的步调。

人不像其他动物那样靠四肢行走。猴子的手臂很长,它在地面上行走时,它的手臂可以给予协助。

而人完全靠两条腿走路,这样保持平衡的难度就增加了。四足动物会交替抬起一条前腿和与之成对角线的后腿,并让另两条腿着地,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

人必须先用一条腿支撑着自己,然后再换另一条腿支撑身体,一步一步向前走。

小动物本能地就会走路,但人类婴儿却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通过主观的努力才能学会走路。也就是说,儿童不是等待行走能力的主动降临,他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这种能力。

儿童迈出第一步,父母会非常高兴,儿童也会为能够征服自己而变得更自信。对小孩子来说,学会走路就像第二次出生,因为这证明他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而自由的人。

不过,迈出第一步后,儿童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好让自己走得更好,让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更协调。

学走路时,儿童的内心似乎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动力,这种动力驱使他迈开脚步。儿童就像一个勇敢的士兵,即使摔跤,即使遇到困难阻碍,也会勇敢地迈开步子,坚持到底。

面对儿童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成人会在周围严加防范,以免儿童碰坏物品或撞伤自己。比如,成人会在儿童活动的地方安装护栏,或者把婴儿放在学步车里。

事实上,对儿童来说,成人的这些做法都是阻碍他们学习走路的障碍

由于儿童的腿短而无力,不能走快,也不能走远,所以成人带着儿童外出时,常常把儿童放在手推车里,即使儿童已经学会了走路。

保姆带孩子时也会这样,保姆会让孩子去适应自己。她会把孩子放在手推车里,以自己的速度带着孩子尽快地走向目的地。

只有到了公园或其他目的地以后,保姆才让孩子从手推车里出来,在草地上活动,她则坐在一边始终注视着孩子。

1岁半到2岁左右的儿童能一次走好几英里[1]的路,还能爬斜坡和梯子等有难度的物体。

不过,儿童走路的目的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成人走路是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是为了到达某个目的地,所以成人会径直走向目的地,距离越短、速度越快越好。

但儿童走路却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行走能力,创造自我。儿童走路时速度会很慢,不会为尽快到达某个目的地而快走。儿童会向前走,或许只是因为某个东西吸引了他。

想要帮助儿童成长,成人在行走时就要放弃自己的步速和节奏,放弃自己追逐目的地的需求,去适应儿童的行走节奏,适应儿童的需求。

那不勒斯,我认识了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他们最小的孩子才1岁半。那年夏季,他们一家人去海边玩,要走大约一英里的路,但那段下坡路比较崎岖,手推车或马车都难通行。

如果一直抱着孩子行走在这样的路上,会很累。于是,夫妇俩决定让这个最小的孩子也自己走。

这个孩子自己解决了这个难题。走在那条路上,他一会儿走,一会儿跑,一会儿又停下来看看周围的事物,或者在草地上坐下来。

有一回,这个孩子站在那里看田野里的一头驴子,足足看了有15分钟之久。而他的父母自始至终都没有催促他快一点向前走。

这个孩子虽然走得很慢,但最终自己走完了全程,而且一点也没有感到疲倦。

在西班牙,我认识了两个两三岁的孩子,他们都能一次走一英里半的路。还有许多其他孩子,能在又陡又窄的梯子上连续爬上爬下一个多小时。

在孩子走路方面,有的母亲会不理解孩子的某些举动,比如,有一位母亲曾就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向我咨询。

有一段时间,每次一看到楼梯,她的女儿就会非常兴奋,大声尖叫。不过,要是妈妈抱女儿上下楼梯,女儿就会焦躁不安、愤怒,会发脾气,甚至为此哭得眼泪汪汪。

这位母亲并不了解女儿发怒的原因,她很难理解女儿的表现。

实际上,这个小女孩只是想自己上下楼梯,虽然她自己上下楼梯时动作非常笨拙。

这个小姑娘对楼梯很感兴趣,对她来说,楼梯比旷野好玩多了。旷野里的草会把她的脚淹没,也找不到可以放手的地方,但是她可以用手扶住楼梯的台阶,一点点向上移动。

可是,这个小女孩却只被允许在旷野里玩,因为那里更安全。

会走路后的孩子喜欢到处走动,我们会发现,滑梯上总是挤满了小孩子,他们兴奋地爬上爬下。

贫穷人家的孩子因为经常可以到处跑动,所以他们能在街上灵活地躲避车辆。尽管这样可能有些危险,但他们不像富裕家庭的孩子那样动作迟钝或者行为懒散。

实际上,不管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还是贫穷家庭的孩子,他们都没有得到成人真正的帮助。穷人家的孩子常常被置于危险的环境中,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过度保护而受到了太多的限制。

在儿童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给他们适当的帮助,这是我们成人的失职。为了让儿童更健康地成长,我们应让他多练习走路,多活动身体。

身体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人们对于身体运动的功能存在着片面的认识,认为身体运动只是促进机体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环的一种手段。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将身体运动与植物也同样具有的呼吸等功能区分开来。

诚然,运动是身体的活动,但如果我们只是从身体方面来考虑运动问题,我们便错了。因为,身体运动和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身体运动可以激发人的自信和勇气,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理想和对生活的热情,等等。要知道,身体运动对人类精神上的影响远比对身体的影响深远、深刻得多。

对于儿童来说,他是通过个人努力以及各种活动逐渐成长成熟的。可以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既要依赖于心理因素,又不能离开身体因素。

婴幼儿通过感官获得外界的印象,而这些印象逐渐形成了他的智力,这些心灵的工作促进了儿童理性的发展。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既可以用理性做出判断,又可以靠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在儿童理性的发展过程中,成人并没有设法帮助儿童去发展理性。相反,成人还会以某种方式阻碍儿童的理性发展,尤其是在儿童所从事的某项活动影响到成人的时候。

我们知道,身体的活动或者说运动对儿童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运动体现着一种创造性能量,这种能量会使人趋于完善。

通过运动,人与环境会相互作用,并建立起一种相互关系,使人完成改善世界的使命。运动不仅可以展现自我,还能促进意识的发展。

运动是影响人类智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因为智力发展需要通过各种身体活动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知识经验,运动促使人类的心灵或精神与外界联系起来。

通过身体活动,我们会与客观现实进行互动、交流,从现实中的各种事物、现象中获得概念、观点等。

运动现象很复杂,它牵涉众多的肌肉动作。

不过,不同的人所使用的肌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使用某些肌肉较多,而另一些肌肉被闲置着,其他人也是如此。

比如,芭蕾舞演员与外科医生或机械师相比,他们所使用的身体肌肉是不一样的。

运动,或者说一个人如何使用自己的肌肉,会影响这个人的个性发展。我们都应得到足够的身体锻炼,以保证我们的肌肉处于健康状态。

不一样的活动可以发展身体不同部分的肌肉,假如一个人全身几乎所有的肌肉都得不到运用或锻炼的话,那他的生命力就会非常脆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身体活动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这是因为,如果应该正常发挥功能的肌肉经常不被使用,不仅会使人的身体动作能力下降,还会让心理能力受到影响。

身体运动与意志具有直接的联系,这也说明了身体运动的重要性。人的活动要依赖于意志,而动物的活动却不依赖于意志,这就证明,人的身体运动与意志密切相关。

人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有特别的功能,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也都有自己的任务。器官、组织就像某领域的专家一样,能够熟练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由于负责的领域不同,它们不能熟练地完成别的器官和组织的任务。

尽管构成肌肉的细胞和组织都有自己的任务,但它们却不能独立行动,需要接受某项指令,并在统一指令下行动。

有些细胞不需要外部命令就可以行动,这些细胞有分泌乳汁和唾液的细胞、供给氧气的细胞、与细菌抗争的细胞,以及通过它们的合作持续维持人体健康的细胞。

就像一个个劳动者构成社会这个整体,每个细胞都会发挥自己的作用,服务于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转。

可以说,这些细胞和组织进行的是不自觉的、固定的活动。而肌肉的活动却不是这样,肌肉是自由的,它会对意志的指令做出反应。

不过,肌肉要服从对意志的指令,这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练习,经过不断的练习,许多肌肉群才可以执行命令、共同运动,各肌肉群才可以共同发挥作用。

意志要通过活动才能实现,执行意志的命令时,人的身体要进行一系列的复杂动作。

儿童天生有自由支配自己的器官的欲望,当儿童要通过行动表达自己的意志时,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阻碍他的行动。

如果我们阻碍儿童的行动,使得他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器官,那么儿童就无法表现自己的智力。

在儿童之家,我们会发现,儿童其实很喜欢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工作得非常卖力,很反感成人不适时的帮助。

能够自由行动的儿童,能够从环境中吸收感官印象,也喜欢很认真地进行自己的各种活动。

儿童是周围环境的发现者,也是一个创造者,尽管儿童的发展还未定型,但这种发展却具有光辉灿烂的前景。

成人不知道身体活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他们很容易阻碍儿童的活动,这会导致儿童出现身心失调现象。

“动物”这种生物本身就包含了“活力”或者说“活动”,动物和植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动物可以到处活动,而植物只能扎根在某个地方。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呢?

或许,有的成人会说:“儿童是花朵,是植物。”这或许意味着,儿童应该“保持安静”。有的成人会说儿童是“天使”,而“天使”并不存在于人世间。

成人的这些想法体现了他们内心的盲目性,这种不可思议的盲目性比心理学家所认为的存在于潜意识的盲目性更可怕。

我们都承认,感觉对智力发展很重要,显而易见,盲人和聋人在生长和成熟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看和听的感觉对人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

虽然盲和聋会给人带来某些障碍,但它们与身体其他部分的健康并不冲突。不过,如果我们说,在有意剥夺儿童的视力和听力后,仍能让他们获得很高的文化和道德,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

要让人们相信“身体活动对人的道德和智力发展很重要”这一点,这并不容易。

处于重要发育阶段中的儿童,如果不能运用自己的运动器官,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而且,与那些丧失了视力和听力的人相比,他的发展会更困难。

如果人在肉体上失去了自由,那他会比盲人和聋人遭受更多的痛苦。虽然盲人和聋人缺乏完好的与环境沟通的手段,但经过锻炼和适应,盲人和聋人的其他感觉会更敏锐,可起到一些补偿作用。

身体活动与人的个性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如果我们说,运动或身体的活动对心理很重要,甚至比视觉和听觉对心理的发展更重要,很多人一定会觉得不可理解。

但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是根据物理的或机械的规律发挥作用的。比如,眼睛被形容为是“高精度、充满活力的照相机”,而耳朵是具有振动功能的鼓和弦,就像一支乐队。

谈到眼睛和耳朵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我们不是把它们看作机械的装置,而是把它们当作获取知识经验的工具。

每个人都通过这些工具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我们的心灵需要不断地得到外界刺激的滋养,比如要用眼睛看到灿烂的阳光、让人愉悦的艺术品,要用耳朵聆听动听的音乐等,不同的人会对这些感官印象进行审美、判断并接收。

如果不去看和听,眼睛和耳朵这些器官还有什么用呢?看和听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通过看和听,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塑造和发展。

同样的,身体的活动也有这样的目的和效果,身体活动需要各种器官的共同参与。

使人发展出自己理性,并能支配自己的活动,这是教育的目的。换句话说,教育就是使人的活动不仅是因为本能而活动,更因为受到理性的控制而活动。

这也是生活的目的,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一目的,他就无法达到理性人所能达到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

【注释】

[1]1英里=1609.344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