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忌不重视幼儿精神上的“优育”

忌不重视幼儿精神上的“优育”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我国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衣、食、住、行自然不用愁,但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增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家长在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要之后,往往会忽视他们精神需要,甚至还会在不经意间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但有的父母却认识不到游戏的重要性。孩子求知欲减弱,缺乏兴趣,不仅影响到学习,还会妨碍智力的发展。

如今,我国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衣、食、住、行自然不用愁,但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增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家长在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要之后,往往会忽视他们精神需要,甚至还会在不经意间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不闻不问 对于一个身心都在成长的孩子来说,爱有时比穿衣吃饭还来得重要,因为,即便是在简衣陋食条件下生活的孩子,只要有父母的关爱,家庭的呵护,他们同样会冲破生活的重压,茁壮地成长。相反,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孩子可以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就是父母无暇顾及他们,更谈不上抽时间同他们一起玩,经常抱抱他们。他们往往是被扔在爷爷、奶奶、保姆那里或者是贵族学校。这样一来,孩子的接触欲就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他们会感觉生活没有意义,而且很难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研究证明,遭早期情感剥夺的孩子常显得胆小退缩,过分敏感,容易出现焦虑、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

2.限制孩子交往 有很多父母害怕孩子交往多会耽误学习,担心他们出外不安全,所以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而在学校,老师也经常挤占孩子们的娱乐时间,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般社会性发展差,群体性弱,长大以后很难和他人友好相处,更难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友情,即使本人有一定的能力和远大理想,也难成就一番事业,严重者则形成孤僻、怯懦、抑郁的不良人格。明智的家长应该经常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和了解社会。以此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结交伙伴、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以便从独生子女自我性的心理逐步转化为自觉性的群体心理,从而获得心理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

3.剥夺孩子的游戏权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从中可以享受到快乐,学习到知识。但有的父母却认识不到游戏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减少,如果再剥夺他们的游戏权利,一味让他们啃书本,就容易出现“智力厌食症”。孩子求知欲减弱,缺乏兴趣,不仅影响到学习,还会妨碍智力的发展。另外,有许多家庭认为同孩子玩游戏是母亲的事,其实父亲也是孩子的好玩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尽相同。父亲与孩子的游戏,动作幅度大,并且带有刺激性;而母亲与孩子游戏更多的是语言性、教导性。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显示出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强等特征,有更多的生活激情。

4.吝啬于对孩子的表扬 有的家长喜欢按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问题,这样会将孩子很多小的进步忽略掉,而很多小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是大事。一位母亲在外面忙了一天,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抱着书包睡觉,感到很奇怪,连忙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满分的考卷——原来,孩子为了得到母亲的夸奖,整整等了一个晚上。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在乎父母的表扬。但是有很多的父母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会骄傲自满,就老是批评孩子,从而使孩子丧失进步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