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层次的全面认知彰显文体特色

多层次的全面认知彰显文体特色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儿童科学文艺的文本中这表现为知识性的认知和思想性的认知,即通过儿童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文本整体意义的把握。如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在文本中通过一个个意象的展现,儿童不仅了解了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还认识鱼、蟹、龟等动物的不同特征,获得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认知。如欣赏《小蝌蚪找妈妈》就应赏析到这三个方面:①告诉读者青蛙的生长过程、习性、外形特征。

三、多层次的全面认知彰显文体特色

在儿童科学文艺的文本中这表现为知识性的认知和思想性的认知,即通过儿童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文本整体意义的把握。儿童科学文艺介绍的题材非常广泛,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这种的文学形式传播,从儿童科学文艺作品文本中孩子能获得科学知识的道理。人们都能认识到,但儿童科学文艺文本提供的不仅仅是读者对文本的感知上,它还为读者提供了必须通过理解和品味深入文本结构的意味层即思想性的认知。这种思想上的认知,它或者表现一种哲理,或者颂扬一种人类美好的精神,人们在重视孩子从中获得各种知识信息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科学文艺作品文本思想上的认知作用。如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在文本中通过一个个意象的展现,儿童不仅了解了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还认识鱼、蟹、龟等动物的不同特征,获得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认知。在小蝌蚪曲折寻母过程中,还给小朋友传达了这样的人生哲理:认识一个事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育孩子对待问题要全面看待,不能以局部代替全部;同时让孩子明白,如果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中途放弃那就找不到妈妈,启发孩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应该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就是读者在阅读中达到文本隐藏着的意味层——哲理上的认识。

作为潜在的可能审美空间,意味层有待欣赏者审美理解力的介入与参与,儿童科学文艺文本中意味层的体现,不是作品中标语口号式的说教,也不是外在的赋予和标签式的强加,而是渗透在作品中需要孩子在阅读中去理解和体会。

从教育入手揭示其思想内涵,让孩子从作品中受到思想启发,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如欣赏《小蝌蚪找妈妈》就应赏析到这三个方面:①告诉读者青蛙的生长过程、习性、外形特征。②作品运用拟人、“误会”法等使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形象亲切可爱;语言优美、流畅、寓于感情色彩。③作品还告诉读者一个道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想当然。应该说,这三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一篇科学文艺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它既是文学的语言:明快、形象、生动;又是科学的语言:正确、客观、合理;同时又是孩子喜欢的语言:简短、有趣、纯洁。欣赏时,可对作品语言进行品味、推敲。好的作品,一读就懂却不是一览无余;百读不厌却又不会百知不解。如《小伞兵和小刺猬》的语言,显得生动、准确、合理。“我们要分散到别处去”中的“分散”就准确写出蒲公英的生活习性。“许多小伞兵紧紧地挤在一起”“藏在泥土里”“白绒球一下子散开了”等句中的“藏、挤、散”等词用得生动而贴切。

总之,文艺作品其科学性、文艺性、思想性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性是科学文艺的写作目的,作者创作科学文艺作品的目的是通过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的文学形式,来吸引读者对科学的兴趣。文学性则是表达科学知识的手段,是为科学性服务的,它是一篇科学文艺作品是否形象、生动,是否受读者欢迎的关键。思想性则是贯穿通篇的思想内涵,它使作品更具教育意义,这是任何一文学作品所应有的。由此可见,在创作科学文艺作品时,如果仅为了其科学性而创作,就会使科学知识陷于呆板、枯燥;如果仅限于文学性,则达不到作品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如果只考虑到到科学性和文学性,忽略了思想性,就体现不出作品的深层意味。因此,三者都应该考虑到,这才是创作的核心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