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质朴,口头性强

语言质朴,口头性强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低龄儿童识字少,儿童故事一般是由成人说给他们听的,因此,在创作或改编儿童故事时,应着重考虑“听”,叙述语言不宜深奥,要口语化。叙述语言的口头性,即是要求故事的语言首先必须与儿童所具备的听取语言的能力相适应,这在词汇、句法、节奏等方面既大大相异于书面的文学语言,又必须合乎儿童的言语表达习惯。儿化韵的语言适合儿童的欣赏习惯,儿童听起来感到亲切与温暖。

四、语言质朴,口头性强

故事语言的总体风格是质朴,一般说来,描写少,各种绘声绘色的形容词也少;议论抒情少,感情色彩也不会过浓,因此,无论成人故事还是儿童故事,直言其事的结果,便是明朗质朴的语体色彩。儿童故事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儿童故事中的语言应浅近、平白、口语化。由于低龄儿童识字少,儿童故事一般是由成人说给他们听的,因此,在创作或改编儿童故事时,应着重考虑“听”,叙述语言不宜深奥,要口语化。但口语化并不是平淡,它是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经过选择及艺术提炼的口语,它要求更有表现力,即生动、形象、明朗、有趣、质朴、句式短、口语化,努力采用他们既能理解、接受,又能促进他们思维和言语发展的语言来创编故事。

叙述语言的口头性,即是要求故事的语言首先必须与儿童所具备的听取语言的能力相适应,这在词汇、句法、节奏等方面既大大相异于书面的文学语言,又必须合乎儿童的言语表达习惯。如意大利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由100个小故事组成的故事书,借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口来讲述,朴实而又自然。

儿化韵的使用是儿童故事口语化的一个特点。儿化韵的语言适合儿童的欣赏习惯,儿童听起来感到亲切与温暖。例如《狼来了》,故事中有一段原文是这样的:“大伙跑到小孩跟前一看,羊在乖乖地吃草。‘狼在哪呀?’大伙问小孩,小孩哈哈大笑起来。”孙敬修老爷爷在向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时,只是加儿化韵,这一小小的改动却大大增强了故事感染力。试比较:“大伙儿跑到小孩儿跟前一看,羊乖乖儿地吃草。‘狼在哪儿呀?’大伙儿问小孩儿,小孩儿哈哈大笑起来啦!”讲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讲故事人与听故事人之间的情感空间也因之被缩小了。

反复也是儿童故事口语化的常用表现手法,它可以加深读者对所叙事物的印象,也更能表达讲述者的感情。如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阿·托尔斯泰的《大萝卜》,一开头就通过反复来强化人们的愿望,引起儿童听读的注意:“一个老头儿种下萝卜,对它说:‘长大呀,长大呀,萝卜啊,长得甜呐!长大呀,萝卜啊,长得结实啊!’”反复的运用,还使故事有了一种诗意的美、回环的美、音乐的美和抒情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