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的口头语言民俗特点

宁波的口头语言民俗特点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像宁波方言里称农村中善于说笑话、讲故事、侃大山的人为“桥头老三”,正体现了水乡宁波的口头传承空间。这种语言也是宁波人求吉避凶民俗的一种体现。宁波的渔民对一些鱼类很崇拜。宁波人高度认同宁波方言。
宁波的口头语言民俗特点_宁波民俗与宁波人

第二节 宁波的口头语言民俗特点

一、宁波口头语言民俗在传承上的特点

第一,口头语言民俗是依靠口耳代代相传的活动,民众既是口头语言的讲演者,又是口头语言的创造者。一般为有生活阅历、有经验的年长者给儿童、青年讲,这些年轻人又积累知识再给下一代讲,代代相传。口头语言的讲述人从不照搬,常常添枝加叶,使得故事、笑话等更加生动、感人。像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在宁波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版本,就是极好的例证。

第二,口头语言民俗的传承往往有一定的空间场合和时机,田间地头、家庭、饭场、店铺、码头、桥头、船头等,都是口头语言民俗传授的主要场合。像宁波方言里称农村中善于说笑话、讲故事、侃大山的人为“桥头老三”,正体现了水乡宁波的口头传承空间。

第三,口头语言民俗在传承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语言民俗传承与传播的优秀分子,即故事家,俗称“桥头老三”“巧嘴八哥”“笑话客”“阿林娘”等,这些人既是口头语言民俗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又是口头语言民俗的主要创造者,在口头语言民俗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口头语言的讲述者本身大多有不平凡的经历,或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或生活坎坷,或周围人对其影响,使其阅历丰富,并且善于表达,以吐心声。

第五,口头语言民俗具有较为特殊的传承途径,即家庭的、社会的。家庭则靠祖辈或父辈的传承,社会传承则靠师承。无论家庭或社会,都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同时,家庭可传入社会,社会也可以传入家庭。

二、宁波民间求吉避凶的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对宁波的口头语言表达产生了影响

吉祥语,又称“吉利话”“口彩”,是民间在逢年过节、结婚祝寿、乔迁开业等喜庆日子或隆重场合使用的,认为能给人带来好运的词语。如过年时很多人倒贴“福”字以讨“福到”的口彩,过年时吃年糕以讨“年年高”的吉利。药铺药行年初进货的时候,必须先进“胖大海”和“大链子”,表示大吉大利,学徒进店学手艺,先学称“万金枝”“金银花”“金斗”,寓意黄金满头。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宁波,吉祥语的表达,可以用直接说的方式来体现。比如过年万一失手打碎茶杯、碗盏,宁波人会赶紧说吉祥语“岁岁平安”。路遇棺材,很多宁波人会马上说“有官有财”,以求吉祥。

吉祥语的表达,宁波人还往往用实物的方式来体现。比如盖房子的时候,很多人家在屋面放“瓦将军”,一般为姜太公钓鱼泥瓦像,或种屋葱,因“葱”与“冲”谐音,或者立“石敢当”,以求趋吉避凶。鲤鱼是我国流传最广的能“跳龙门”的吉祥物,而且“鲤”皆音“利”、“鱼”谐音“余”,是宁波百姓心目中“利市”“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的象征。所以鲤鱼还被宁波人称为“元宝鱼”,祀财神时一对活鲤鱼更是不可或缺之物,还要用红纸将其眼睛蒙上,祭祀毕即将鲤鱼放生,以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彩头。

此外,还可以用张贴字、画的方式求吉。如家中贴“泰山石敢当”“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等字样,以求吉利;每逢春节,宁波的船主惯用大红纸张贴桅杆,前桅写“开路先锋”,中桅书“八面威风”,后桅为“一路顺风”等吉语。

由于风俗习惯、信仰或个人原因等因素,某些语言被认为不吉祥或者不体面,人们常常用其他的话语取而代之,天长日久,这类语言便成了忌讳语。这种语言也是宁波人求吉避凶民俗的一种体现。人们日常生活中要多说吉祥有利的话语,同时遇到不吉利的事情时往往避忌而且讳言,以反面话来替代。根据忌讳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和忌讳的内容,一般将忌讳语分为对畏惧事物的忌讳、对敬重事物的忌讳和对嫌恶或不体面事物的忌讳三种。

(一)对畏惧事物的忌讳

宁波人从事商业贸易往来的人很多,他们在经营管理上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他们从祈求吉利的心态出发,讲话非常注意忌讳,如忌说“关”,怕生意做不下去,因此每天营业结束,不说“关门”而说“打烊”。外出商贾,主要为赚钱,因此讳“蚀”喜“赚”,将常用的与“蚀”音相近的字眼改成了“赚”音。忌说“蚀”,因“舌”与“蚀”同音,改称猪舌头为“赚头”,将形似舌头的犁舌,改称为“犁镵”。忌说“饿”,因“鹅”与“饿”同音,改称“鹅头颈”为“香炉柄”。

在日常生活中,宁波人讲话也会求吉避凶,如忌说“死”,改称鱼死了为“鱼文了”,人死了为“人老了”“人没了”“人走了”,气死了为“气煞了”。忌说“完”,改称完了为“好了”,等等。说话忌带“倒”“翻”“没有”等词,忌做含有倒、翻意义等动作。“倒掉”称“卖掉”,“翻个面”叫“转个堂”,“没有”说成“满发”。有人在送礼时忌讳送“钟”,因为“送钟”和“送终”同音。在探望病人的时候,有些人忌讳送“苹果”,只因它与“病故”同音。有的人在家吃“生梨”时,不愿切分,就因“分梨”和“分离”同音。

到了现代,人们在生活中仍然避忌不吉利话语和数字。如因避忌“死”而不喜欢“4”这个数字。手机号、车牌号、择日子力避有“4”的号码。对“8”和“6”两个数字情有独钟,因为它们谐音“发”和“顺溜”。近年又兴起重视“7”这个数字,说是“七上八下”,于是“7”字也列入“吉字”榜内。个别老年人忌讳别人问他“高寿”,怕提醒“阎罗大王”记起他这位“漏网户”。

(二)对敬重事物的忌讳

出于敬重,人们对神灵、祖先、长辈等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委婉说法以避讳。

宁波的渔民对一些鱼类很崇拜。他们将打捞上来的大的带鱼称为“鳇带”,不买卖,直接放生。宁波人生活中一般不吃鲤鱼,因为俗话说“鲤鱼跳龙门”,跳过龙门的鲤鱼是有灵气的,吃了对人不吉利;再加上“鲤”皆音“利”、“鱼”谐音“余”,说出来很有口彩,所以人们敬重鲤鱼,不但不吃,捉到鲤鱼还要放生。

(三)对嫌恶或不体面事物的忌讳

宁波渔民在驶船航行时如果看见海面上漂着浮尸,要说见到“元宝”了,忌说“死”。改称“鱼死了”为“鱼文了”。旧时宁波人视乌鸦为不祥之物,俗话说:“乌鸦当头叫,祸水免勿掉。”得赶紧吐一口唾沫,并念念有词:“乌老鸦,白头颈。叫两声,不要紧。”中药店给病家送药时,忌说“送药来了”,要说也只能说“补药”。许多中药也忌说原名,如中药店称“连翘”为“和合”,称“吴荼茹”为“如意”。

宁波人高度认同宁波方言。因为只有宁波方言才是这块地域的族群文化的维系纽带和认同基础。宁波方言中有宁波的民俗民风、都市文明,积淀着宁波人的生活习惯,宁波人行为、处事的宗旨,凝聚着工作作风休闲情趣、文化情结、生活秩序和游戏规则,还有宁波人的习性:识相、上路、活络、卖相、门槛精、派头大、上台面、桥归桥、勿来事、拎得清、合算勿合算、算盘珠打得滴笃转、闷声勿响大发财等。竞争的商业社会磨砺陶冶了宁波人善于精明估算和精干从事的精神。做事前要会先“盘算”;宁波人办事,讲究能力和技巧,灵活和精练,所谓“门槛精”;宁波人做事“着实”“讲实惠”,为了办事成功,欲使没有关系变为有关系,他还会主动找上门去“搭讪头”;宁波百姓过着实实在在的民生,跨出每一步都要算一算,不能“野豁豁”。宁波人十分崇尚进取开拓精神,敢于冒险“拼死吃河豚”,对那种“脑子勿转弯个”“寿头板气(呆头呆脑)”“戆答答(傻乎乎)”“呆木头(呆愚迟钝者)”十分揶揄;对意志薄弱、胆小不敢作为者,称什么“软脚蟹(喻胆小、意志薄弱的人)”“缩头乌龟(喻遇事退缩在后、无能的人)”,是十分鄙夷不屑的。

宁波方言语词浸润着宁波的传统民俗风貌。民俗学家可以深入民间的方言俚语中获得大量的时尚风俗信息,无论是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还是信仰的民俗、游艺的民俗,都与众多的地方土语共存,方言的区别能反映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态。如果多样化的民俗世情永存,则方言的魅力永存。

世代流传于民间的社会生活俗语,宁波人称之为“老古闲话”,现在宁波人的口中依然流传,虽是闾巷俚俗,然其描摹之深刻、趣味之浓郁、字句之通俗,或寓劝惩,或杂诙谐,相传民间,为人民喜闻乐见。过去有些文盲虽不识字,但往往口中谚语连珠呼出,有经验,有哲理,寓风土人情,耐人寻味。

【注释】

[1]转引自俞福海:《宁波市志外编》,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1页。

[2]转引自沈善洪等:《浙江文化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8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