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来源看,分为民间儿歌和创作儿歌

从来源看,分为民间儿歌和创作儿歌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打起锣鼓接姑娘》:大胆的谐趣,是民间儿歌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表现幼儿生活、游戏的儿歌与知识性、教育性儿歌在创作儿歌中是主体。如圣野的《扮老公公》:知识性、教育性儿歌在创作儿歌中占了很大比重。其语言、内涵、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都比民间儿歌来得成熟。创作儿歌在思想、艺术上的成熟得益于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与有意为之的反复锤炼。

一、从来源看,分为民间儿歌和创作儿歌

1.民间儿歌。是指那些作者不是唯一某人,而是经过众多人加工修改又无法考证作者,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儿歌。如流传在四川的儿歌《金银花》:

金银花,十二朵。大姨妈,来接我。

猪打柴,狗烧火。猫儿煮饭笑死我。

民间儿歌并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这形成它在内容上的多样性、无定向性。民间儿歌的诞生,大抵出于两种情况:一是儿童自己在游戏时随口吟唱;二是成人为了哄孩子,或劳作后舒解疲劳、聊以娱乐,或心中有所感而发。所以民间儿歌在内容上很多样:表现儿童游戏的、表现民间生活的,而更多的是无连贯的意思、无主题的,只取其趣味。形式上以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等为主体。例如《打起锣鼓接姑娘》:

大月亮,二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妈妈起来扎鞋底,嫂嫂起来蒸糯米,

娃娃闻到糯米香,打起锣鼓接姑娘,姑娘高,耍剪刀,姑娘矮,耍螃蟹,

螃蟹上了坡,姑娘还在河里摸,螃蟹上了坎,姑娘还在河里喊,

螃蟹爬进屋,姑娘还在河里哭。

这些表现民间生活的饶有趣味的歌谣,因为极富情趣,又十分流利顺口,孩子很喜欢唱。

民间儿歌不论从语言、风格、内容特色上,都带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比如《摇篮曲》:

摇一摇,摇一摇,摇到狗儿睡觉觉。

摇一摇,睡一觉,捡柴烧,挑一挑,

卖了买个花帽帽。摇一摇,睡一觉,

哦喂,哦喂喂,摇到狗儿睡觉觉。

这首质朴的民间儿歌,带着民间土俗的乡村气息,母亲亲昵地把宝宝称作狗儿,摇其入眠。

大胆的谐趣,是民间儿歌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产生于民众中的儿歌,富有村落山野间特有的野趣。这种原生态的、富有生气的大胆诙谐,几乎可以在每一首民间儿歌中都见到。最典型的莫过于颠倒歌,荒诞离奇,有让人笑破肚皮的喜剧效果。

2.创作儿歌。是指那些作者是唯一某人,受著作权保护的儿歌。如望安的《路灯》:

太阳刚下山。路灯亮一串,

一、二、三、四、五,数呀数不完。

风里站得稳。雨中亮闪闪,

一盏又一盏,一直到天边。

创作儿歌与民间儿歌相比,创作儿歌设定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幼儿,在创作时更注意幼儿心理特点和接受特点,更适于幼儿听赏;在内容上也更有的放矢,大多数创作儿歌不仅有连贯的意思,更有明确的寓意。表现幼儿生活、游戏的儿歌与知识性、教育性儿歌在创作儿歌中是主体。如圣野的《扮老公公》:

老公公,出来了。白胡子,白眉毛,

点点头,弯弯腰,脚一滑,摔一跤,

一摸胡子掉下了,乐得大家哈哈笑。

创作儿歌的服务对象是幼儿,作家要很细致地观察幼儿的生活,撷取富有表现力的场景。

知识性、教育性儿歌在创作儿歌中占了很大比重。而这些儿歌因作家的巧思也一样的活泼风趣。如胡木仁的《弹钢琴》:

黑屋子,白屋子,小手儿,敲敲门。

屋子跑出七兄弟,1234567。

作家把琴键想象成一个个小屋子,娃娃的手指来“敲门”,屋子里跑出了一串小音符!想象奇特,构思新巧,非常有趣。

创作儿歌在思想上更具深度,艺术上也更纯粹些。其语言、内涵、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都比民间儿歌来得成熟。创作儿歌在思想、艺术上的成熟得益于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与有意为之的反复锤炼。试比较以下两首儿歌,它们在形式上都采用了连锁调。

民间儿歌《盖花楼》:

盖!盖!盖!盖花楼。花楼低,碰着鸡。

鸡下蛋,碰着雁。雁叼米,碰着小孩就是你。(河南儿歌)

创作儿歌《野牵牛》:

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拥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哒嘀嘀哒!嘀哒嘀嘀哒!(金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