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卫生革命日益深化

卫生革命日益深化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是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以及营养不良为主要防治对象,特别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第一次卫生革命相继在发达国家完成,继而推向发展中国家。风起云涌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三次卫生革命。

为确保人类健康,根据医学模式和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人类已不失时机地实施了3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卫生革命。在人类种族繁衍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肆虐,人们曾一度处于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的窘境。首次鼠疫(又称黑死病)大流行,全世界死亡总人数几近亿人。为此,在19世纪后半叶,从欧洲开始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是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以及营养不良为主要防治对象,特别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第一次卫生革命相继在发达国家完成,继而推向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动员起来,讲究卫生”的号召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较短时间内先后消灭了性病、天花,送走了“瘟神”,有效地控制了鼠疫、霍乱、疟疾、丝虫病等多种烈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创造了无数个人间奇迹,堪称为第一次卫生革命胜利的典范。

第二次卫生革命。20世纪50年代,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各种传染性疾病逐步趋向于非传染病,从而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1979年美国保健福利部划时代地提出了进行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口号。第二次卫生革命是把疾病预防的重点从控制传染病转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方向。在第二次卫生革命中,美国推荐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健康检查、遵守交通规则等有益于健康的6项措施。当时,我国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待完成,又面临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挑战,但针对生物、心理和社会3类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适时地制定和推广了《促进健康的生活习惯》方案,主要包括“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规律生活、锻炼身体、应激控制、自尊自重、善于利用保健设施和注意安全”等项内容。风起云涌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三次卫生革命。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保健需求也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不生病,而要求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因而,在20世纪末期又吹响了第三次卫生革命的号角。第三次卫生革命是以实现人类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医学开始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对抗疾病和死亡逐步向对抗早过劳、早虚弱、早生病、早衰老、早失能、早死亡转变。其具体任务是优化生活方式,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