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学认为胃病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

中医学认为胃病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内经是一部著名的中医经典著作,其中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明确指出疾病固然由病邪所致,但是否发病及病情转归如何,还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有关.先天脾胃虚弱者,外邪易于侵袭胃脘,导致胃病发生,例如同样在寒冷的天气,脾胃虚弱者较易为寒邪侵袭而出现胃脘冷痛等症状,若脾胃正气充足者,则不易受邪侵袭,因而不易发生胃病.另外,内伤情志、饮食不节、劳欲失度等病因致病,多

«黄帝内经»是一部著名的中医经典著作,其中«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明确指出疾病固然由病邪所致,但是否发病及病情转归如何,还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有关.先天脾胃虚弱者,外邪易于侵袭胃脘,导致胃病发生,例如同样在寒冷的天气,脾胃虚弱者较易为寒邪侵袭而出现胃脘冷痛等症状,若脾胃正气充足者,则不易受邪侵袭,因而不易发生胃病.另外,内伤情志、饮食不节、劳欲失度等病因致病,多非一朝一夕而致,为不良的饮食结构与习惯、生活起居无常、长期的不良情绪,日积月累,内邪渐生,而致成病.

胃病多为慢性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其常见病因与饮食不洁、饮食无规律、情志内伤、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等因素有关,再加素体虚弱则易诱发胃病.如果能及时找出病因,针对性地避免受邪,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消除不良的饮食习惯,劳逸适度,心情平和,则能避免发病或者减轻病情.胃病初期往往症状较轻,病情不严重,治疗易奏效,有望很快缓解病情及阻止病情进展.若不重视从源头上避免诱发胃病的病因,不及时改正不良习惯,则会导致胃病长时间反复发作,病情日益加重,最终有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胃穿孔、胃癌等严重病变.

胃为六腑之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喜润恶燥.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受纳、腐熟功能障碍,胃气失和,胃气上逆,病变早期多以邪实为主,病久不愈,则证候由实转虚,常出现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证.如果饮食不节,嗜酒无度,过度劳倦,久病不愈,或手术创伤,则致脾胃受损;若为过食寒凉生冷,则易伤阳气,中阳不振,水停为饮,留滞中焦,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脘腹痞胀,饮邪留积胃腑,则胃中有振水音;饮停于胃,胃气上逆,水饮随胃气上泛,则呕吐清水痰涎;饮邪内停,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饮为阴邪,津液未伤,则口淡不渴.如果过食辛辣、肥甘、燥烈刺激之品,过饮酒醴,化热生火,或外来热邪内侵,胃火亢盛,火热之邪熏灼津液,壅塞胃气,则胃脘灼痛而拒按;胃火炽盛,受纳腐熟功能亢进,则见嘈杂,消谷善饥;胃火内盛,胃火上炎齿龈,气血壅滞,瘀热交结,则见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化脓、溃烂;胃中浊气上冲,则口气臭秽,舌苔黄燥浊腻;热伤龈络,则齿龈出血;热盛伤津,则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情志内伤,亦易致胃病发生,如果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木郁化火而横逆犯胃,每见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胃病日久不愈,邪留正伤,如热病后期,常见胃阴耗伤;或因过用温热辛燥药物,耗伤胃阴.胃阴不足,虚热内生,胃失和降,则胃脘隐痛而有灼热感,嘈杂不舒,痞胀不适;胃中虚热扰动,消食较快,则有饥饿感;而胃阴失于滋养,纳化迟滞,则饥而不欲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胃阴亏虚,阴津失于濡润,则见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舌苔花剥或光红无苔,脉细数.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若脾胃受损,则其他脏腑受到影响.如胃气亏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宿食停聚,壅滞中焦,则影响全身气机.土壅侮木,导致肝胆疏泄不利,临床不仅表现为胃脘部痞胀疼痛,嗳气呃逆,还可表现为胸闷不舒,喜多叹息,腹胀作痛,矢气频作,大便不调等症.若脾气受损,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气血虚弱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全身功能减退,则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若脾阳不足,日久可致肾阳受损,火不暖土,终致脾肾阳虚,临床不仅表现为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作时止,喜温喜按,还可表现为全身失于温煦,面白神疲,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或尿少肢体水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等症.

总之,中医学认为外感及内伤病因均可导致胃病,早期以实证为多,邪犯胃腑,胃气壅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可见胃脘部胀满不适,甚则作痛,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等症.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久痛入络成瘀,则可见胃脘刺痛,夜间加重,拒按,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舌有瘀点瘀斑,脉细涩.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阻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可出现头晕目眩,胸脘痞闷,泛吐痰涎,恶心呕吐等症.病程日久,邪气交结,又可形成气滞痰瘀交互为患的局面,由于痰、瘀均为有形之邪,易形成肿块积聚,最终还可化毒恶变,发展为肿瘤癌症.晚期由实转虚,每多见虚实夹杂或虚证,一方面邪实未尽,局部肿块疼痛,另一方面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脉弱.正确认识分析胃病的病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预防、阻止胃病发生与加重的方法,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有效降低胃部恶性病变的发生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